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3级汉语言本科专业《美学概论》复习纲要一、常识题1.1879年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发现的壁画,普遍认为距今约有二、三万年的历史。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造型准确,线条生动流畅,所绘画的各种动物栩栩如生《受伤的野牛》,位于主洞的顶部,被称为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最著名的美术作品。法国发现的拉斯科岩画距今也有1.5万年的历史。2.鲍姆嘉通在历史上第一个主张美学应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将之命名为“埃斯特惕克”(Aesthetic)。1735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首次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个术语,1750年他将自己研究感性认识完善的专著命名为《美学》。鲍姆嘉通将艺术和美专门提出来讨论,又将美学从哲学中分出,给予专门的名称,鉴于其引人瞩目的贡献,人们称他为“美学之父”。3.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美学归属于人文科学。4.美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两条方法论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5.哈奇生把美分为“绝对的”和“相对的”两种;狄德罗认为绝对的美是没有的,只有“实在的美”和“相对的美”两种;康德认为美不在事物的存在,只有“自由美”与“附庸美”之分。鲍桑葵则把美分为“浅易的美”与“艰奥的美”两种。6.通常我们把美的形态分为现实美与艺术美,现实美又分为社会美和自然美。7.黑格尔的《美学》实质上是“艺术哲学”,或者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8.社会美包括生产劳动的美、阶级斗争的美、科学文教活动的美、日常生活的美。人是社会美的基础和核心。人的美,包括形体美(人的外形美)与人格美(人的内在美)两个方面。9.如果说美的本质是千古难解之谜,自然美是美学的危险三角区或“大绊脚石”(朱光潜语),那么,没有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自然为什么美则被称为“阿喀琉斯的脚后跟”。10.自然美的文化价值:启迪智慧、激发创造,陶冶性情、提高境界,愉悦身心、丰富生活,和合天人、通融群己。11.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区分为三种层次:即艺术的认识价值、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艺术的审美价值。12.审美变形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艺术主体的“陌生化”原理,艺术对象的“审美外观”创造。13.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是一个常常被人例举的化丑为美的典型艺术品。14.战国时代的《乐记》把一般的声音称为“声”,而把符合音乐规律的声音称为“音”。15.1746年,法国美学家巴托首次使用“美的艺术”概念,可以看作是艺术取得独立地位的标志。16.德国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中,从媒介、题材、感受途径等三个方面比较了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区别,揭示了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区别,对于艺术的分类影响巨大。17.黑格尔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定义出发,将艺术分为: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18.克罗齐从“艺术即直觉”的观点出发,认为各类艺术在本质上都是直觉的表现,因此,“就各种艺术作为美学的分类那一切企图都是荒谬的”。19.在西方美学史上,深刻地论述了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的是黑格尔。他提出“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20.俄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的第四封信中曾以欧洲原始材料为例,分析过形式美和形式美感的产生。21.苏珊•朗格把艺术定义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克莱夫•贝尔也认为“艺术是有意识的形式”。22.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认为,外部事物的形式与主体的情感之间存在着“力”的结构的“同形”关系。23.形式美的基本特点:可感性、象征性、内涵多义性。24.现代喜剧研究学者例举:柏格森《笑——论滑稽的意义》;弗洛伊德《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论幽默》;巴赫金《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狂欢化”理论;弗莱《批评的剖析》;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尧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25.1956年第12期《文艺报》上,朱光潜先生发表了《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的自我清算文章,此文一经刊出,即获得学界极大关注和批评反应,引发了一场绵延十年之久的美学大讨论,直到“文革”发生方告结束。26.美感的特性:重感觉而超感觉、富个性而隐共性、超功利而含功利。27.美感的心理要素:感觉与知觉、想象、情感、理解。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美感中的理解力,不是指逻辑理性能力而是价值理性能力,是对人和人的生活自身的价值意义的领会,具有“可以意会而难于言传”的特点。28.审美趣味的个性差异:(一)形象感知的差异;(二)对象选择的差异;(三)内容领悟的差异。29.创造美的主体基本条件:(1)来自社会实践的高尚的审美理想;(2)把握客观对象或使用的物质材料的内在规律;(3)得心应手的创造才能和技巧。30.审美教育的途径: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二、名词解释1.“羊人则美”:李泽厚、刘纲纪在《中国美学史》中提出:中国的“美”字最初是象征头戴羊形装饰的“大人”,同巫术。图腾有直接关系,所指的是在图腾乐舞或图腾巫术中头戴羊形装饰的祭司或酋长。2.“美学之父”:鲍姆加登:德国哲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3.“埃斯特惕克”(Aesthetic):鲍姆加登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了感觉学(美学)这一名词和概念;1750年他出版了《美学》第一卷,书中使用了“埃斯特惕克”(感觉学,即美学)这个术语,规定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4.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的美,它指的是那些包含社会发展本质规律,体现人的理想愿望,给人以精神愉悦的社会生活现象。它包括生产劳动的美,阶级斗争的美,科学文教活动的美以及日常生活的美5.自然美:自然美是以美所存在的生活领域为依据划分出来的、相对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言的美的形态。一般来说,它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自然领域中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6.“自然的人化”或“人化的自然”: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它是指经由社会实践、自然从于人无干的、敌对的或自在的对象变为与人相关的、有益的、为人的对象“异己的”、“自在的”自然界变成了“为我的”对象,打上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烙印”,因而,人得以从自然物中直观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关照。7.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以主体的想象力为根源而产生的一种属于艺术自身的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示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艺术创造的精神魅力,它决定了艺术作品与人类生活的自由的美学关系8.艺术主体的“陌生化”原理:是指艺术主体的艺术生产过程中,通过主体内部的审美变形活动,突破主体被认知结构所束缚的想象力和审美感觉,从而获得一种新的艺术感觉与审美体验的过程,常常有反理性、反知识、反经验的倾向,意在把那些明白清楚的东西,变得不再清楚明白,以便恢复被认识与实用主义所机械化与异化的人类日常生活世界的奇异性与神秘性9.艺术对象的“审美外观”创造:是指艺术主体把经过内在审美变形活动而获得的审美形式与经验投射在艺术对象身上,从而把艺术对象固有的物质材料性转换为一种超越于其现实功利性关系之上的审美形式过程10.审美幻象:是指主体方面的艺术感觉与对象的审美结构在艺术世界中所形成的一种假定性的统一关系,这种关系是取消了主客二元对立之后而形成的一种一元性混沌关系11.形式美:广义: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因而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狭义: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他们的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既具有审美价值的抽象形式12.优美: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其审美对象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形式特征,具有和谐、平静、松弛、舒畅的心理特征,使人产生有美感,表现为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和谐。13.崇高:作为一种美学范畴,崇高的本质特征是一种以动态形式反应或体现人们争取真与善实践过程的审美形态,它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形式特征有:巨大、雄壮、险峻、恐怖、瘦硬、辽阔。(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之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14.悲剧:叫悲、悲剧性或者悲剧美,是指具有正面素质的人物和积极的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冲突中受伤害、被毁灭,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使人产生强烈的痛苦,但又被正面人物的牺牲精神,斗争勇气与理想力量,被更强烈的历史感与宇宙感所征服,因而由痛苦转化为快感,引起情感深层的激荡,振奋所出现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美。15.喜剧:又叫喜、喜剧性、滑稽,狭义的喜剧是指喜剧的一种类型,是滑稽最集中的表现形态,广义的喜剧是与悲剧相对一种美的独特表现形态,泛指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艺术中一切荒谬背理、滑稽可笑的事物。16.美感:狭义:指的是审美主体对于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具体感受,及审美感受。广义:指的是审美主体反应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即审美意识,包括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等所共同组成的意识系统。17.比德: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发展的最初阶段,自然物(山水草木)虽然作为人的生活背景获得了自身的审美意义,但人们习惯于将自然的某些特征比赋于人的生活背景获得了自身的审美意义,但人们习惯于将自然的某些特征比赋于人的道德、情操、是自然事物的属性人格化、人的品行人格化,自然物美丑就按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来评定18.畅神: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大约在晋宋以后,人们更加强调的是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从而精神为之一畅。它所尊重的已不是自然物身上被人为地、外加的道德伦理价值,而是它自身的足以令人舒畅怡悦的审美价值19.美的创造: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按照美的规律所进行的一种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的实践活动。20.审美教育:即“美育”是以审美活动为中介,积极塑造人格的情感教育活动,它是人类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自我途径,其实质就在于构建健康合理的心理活动,培养完整与自由的理想人格三、问答、分析或论述题1.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审美活动的原始性:从历史上看,人们发现美,欣赏美,以致从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美,并不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而是经历数百万年的漫长时期,而人类创造的艺术品离今约数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文明人或智人。审美观念的古远性:从对于具体美的事物的欣赏到凝聚成抽象的美的观念,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标志是“美”字的出现。美学学科的晚近性:鲍姆加登于1750年的《美学》一书,确立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2.汉字“美”蕴含着祖先怎样的审美观念?李泽厚、刘纲纪在《中国美学史》中提出:中国的“美”字最初是象征头戴羊形装饰的“大人”,同巫术、图腾有直接关系,所指的是在图腾乐舞或图腾巫术中头戴羊性装饰的祭司或酋长。许慎《说文解字》:“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给膳也,美与善同意。”日本笠原仲二说中国人最初美的观念始于味觉的美。美起始于味觉,后发展到视觉、触觉。3.你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该包含哪些?中西美学史上对此有哪些典型的论述?主要研究对象是以艺术活动为典型的、现实的审美活动。中国:一是主张以美为对象,认为美学顾名思义是关于美的科学。二是主张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认为艺术是最高形态的美,最集中地体现了美的规律,只有从艺术的美入手,才能更好地揭示自然的美与社会生活的美。三是主张美学走19世纪以来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学美学的路向,以人的审美心理审美感受、审美经验为对象。四是主张美学的对象定位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以审美关系为中心,从客体方面研究美,从主体方面研究美感,从主客体统一点上研究艺术以及审美教育。西方:一是把美学的对象看作美。这种看法始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他认为美学的沉思对象是“美”,而不是“美的东西”,因为前者是永恒绝对的美本身,后者只是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二是把美学的对象看作艺术。这种看法最早为普洛丁所持有,他认为
本文标题:美学概论复习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5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