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内容分析及使用
1《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内容分析及使用建议明确学习目标把握教材特色—川版《世界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胡长林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历史》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实验教材。教材引入了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价值评价机制,是新时期编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教材。川版《世界历史》教科书分为上、下两册,供九年级学习使用。两册包括了《课标》规定的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内容。《课标》对确定为学习主题的内容都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在使用《世界历史》教材中,如何正确运用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评价机制开展教学活动,直接关系到这部教改教材功能的有效发挥。明确世界历史的学习目标,把握教材特色是决定能否正确使用这部教材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教师在使用这部教材时必须重视的问题。现就《世界历史》教材内容中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谈谈粗略的看法,以冀对教师明确世界历史的学习目标,把握教材的特色能有所帮助。一、关于世界文明1、古代亚非文明与古代欧洲文明世界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世界历史《课标》有别于传统的世界历史大纲,从文明这一新的视角组织世界历史的学习内容,确定学习主题,这可以说是本《课标》世界历史教材的一个特点。教材中世界古代史部分的学习内容就是依据《课标》对世界文明确定的范围作出安排的。教材对古代世界文明的介绍集中在两个学习主题,即“古代亚非文明”和“古代欧洲文明”。这两个学习主题的划分,鲜明地昭示了各具特点的世界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存在。依据两大文明界定的范围,教材分别对东西方文明的具体内容进行介绍,避免了传统教材按国别逐一讲述古代亚、非、欧国家历史造成的繁难弊端。对东西方文明的状态的呈现,教材立足于对代表各自文明特点的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成就等的介绍。“古代亚非文明”的呈现,一是通过神奇的金字塔、汉谟2拉比法典和种姓制度的介绍,展现上古东方文明的典型风貌;二是通过“大化改新”日本的封建化和阿拉伯国家的兴起,介绍中古东方文明的扩展。“古代欧洲文明”的呈现,一是通过古希腊的繁荣、雅典主政治和罗马共和国,展现上古西方文明的典型风貌;二是通过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基督教会的统治和西欧城市的兴起,介绍中古西方文明的轮廓状态。对上述东西方古代文明的内容,是学习世界古代史必须了解的。同时还须了解的是有关文明的产生,文明的产生自然条件起作决定性的作用。文明首先产生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亚非大河流域土地肥美,灌溉便利,所以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成为文明产生最早的地区。而地中海区域拥有海洋之便,所以也成为孕育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古代西方文明的地区。2、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世界文明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是多种文明共存的。世界不同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民族生活习俗及早期社会传统等原因,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使世界呈现出多元文明共存的历史景观。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文明既共存共容,又互相影响,这是本教材处理文明问题的基本观点。从宏观而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是特点鲜明的两种文明。而在东方文明中,又存在着不同区域特点的文明,即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文明,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文明等。在西方文明中,也存在着不同区域特点的文明,即地中海区域文明,大西洋区域文明,东欧斯拉夫文明等。东西方这些区域文明的存在就是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表现。教材尚未涉及的犹太文明、玛雅文明等的存在同样说明世界文明是多样性的。教材对文明多样性认识的呈现主要是突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各自不同的特点,展现各自不同的成果。从课文的结构上,教材将古代世界历史内容设计为“古代亚非文明”和“古代欧洲文明”两个并列的学习主题,就是基于文明多样性的认识。这样处理,使古代东西方文明的知识内容在教材中各自体系化,脉络清楚,时序连贯,特点突出,利于对两种文明的比较,利于对文明多样性的理解。对于古代东方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等各文明,一是突出其都是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共性,课文中都用正文或阅读材料对所处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作了介绍。二是以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佛教与种姓等级制,展现各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似此,既介绍了古代东方文明的共性,又表明了不同区域文明的特点。对同为东方文明而后崛起的日本和阿拉伯,则侧重从其文明形成发展的特殊性方面3入手进行阐释。古代日本突出接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进行“大化改新”的社会变革,实现封建化。近代日本突出接受西方文化影响进行“明治维新”的社会变革,实现资本主义化。阿拉伯突出国家的政教合一特征,阿拉伯国家的形成、统一与扩张始终与伊斯兰教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文明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些历史情况表明,在东方文明之中,不同地区文明的状态并非完全同一的,而是多样性的,各有特点的。对古代西方文明,如前所述,一是以古希腊罗马阐释其典型的、繁荣的奴隶制文明。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共和时代的武力扩张以及发达的奴隶制度表现了上古西方文明的特点。二是通过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基督教会黑暗的统治,并结合导语诱发,辅栏设问和生动的插图等呈现形式,轮廓地展现与东方封建社会迥然相异的中古代西方文明的风貌。对近代西方文明,重点突出其激进性和民主性的阐释。激进性表现为欧美主要国家在新旧社会制度的变革,即向资本主义转化过程中都采取了暴力革命的手段,充满着血与火的斗争。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学习主题中,教材分设了“英国的新生”、“美国的独立”和“法国大革命”三课,分别介绍英、美、法三国这一划时代的社会变革,展现了欧美大地血与火激烈斗争的历史场面。“处死英王查理一世”、“攻占巴士底狱”和“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等插图生动地再现了这样的激斗情景。西方文明不同时期的历史状态及其与东方文明间的差异,也是对文明多样性的说明。3、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世界历史的舞台始终局限于亚欧大陆和非洲的部分地区,美洲、大洋洲则与亚欧文明的中心处于一种隔绝状态。在亚欧各文明之间并非处于隔绝状态,而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着不断的交往。古代东方文明和古代西方文明的交流是古代世界文明最重要的交往,在《世界历史》上册的“古代文明的交融”学习主题中,介绍了有关东西方文明交流和冲撞的重要史实。突出说明了不同文明和平往来的交流。和平往来是是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持久的方式。本学习主题“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一课的导语鲜明地表达了这一见解:“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古代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通过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互相影响,创造出新的辉煌,谱写出新的乐章。”本课一方面介绍了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游的事迹,介绍了《马可.波罗行记》带给欧洲有关东方社会、风情、物产、自然地理等诸多文明的信息。另一方面介绍了阿拉伯数字西传到欧洲及其产生的影响。4同时,还以阅读材料介绍了中国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西传到欧洲的历史知识。通过马可.波罗东游和阿拉伯数字西传的典型的史实,说明了东西方文明和平交往的客观事实。不同文明之间也存在暴力冲撞,它体现为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与征服。对于暴力冲突也是文明交流方式的见解,教材未作正面的表述。而是吸收国内一些专家的意见,强调战争与征服对文明造成的破坏、带给人类的灾难和不幸。在“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一课中,通过对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和十字军东侵的史实,阐释了东西方文明暴力冲撞的后果,表达了这样的认识。在介绍亚历山大东征的史实后写道:“亚历山大东侵给东方造成了战争灾难。”在介绍十字军东侵的史实后写道:“十字军血腥的屠杀和掠夺,使东方各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长期的东侵使欧洲人民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然不能否认,古代不同文明通过战争征服,在更加广阔的地域建立政权,客观上使经济、文化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得以交流,为不同文明的接触与融合也提供了一定条件,但是,不能因此而宣扬暴力冲突对文明交流的贡献。二、关于世界三大宗教1、宗教是人类文明的特殊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有关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知识是世界历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教材在“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学习主题中专列了“古代宗教”一课来介绍这三大宗教,在讲述中世纪的欧洲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课文中,也涉及到宗教的内容。宗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部分的内容初中学生很不容易理解,这会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对教材中有关宗教的内容进行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需要探讨的问题。对宗教知识的学习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正确地对待宗教,避免对宗教认识的简单化,不能只局限于宗教是神学迷信,是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这样的认识。应当认识到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各自一套宗教思想理论,这些思想理论都是体系化的宗教哲学,曲折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种种问题的思考、探索和解释,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因此,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思想文化成就的一个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理解,对三大宗教教学活动的开展才会有一个认识的高度。在学习三大宗教的具体内容时,宗教是什么这一问题是应当说明的。要向学生十分明白地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困难,但不能回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理解“古代宗教”一课的导语:“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古代世界,由于人们无法科学5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面对人生的艰辛和困惑,往往借助神灵寻求帮助、寄托理想、获得安慰。在巨变的社会环境中,世界三大宗教先后形成并发展起来。”这段导语虽然不能完全回答宗教是什么这一问题,但对学生正确地理解宗教的由来是有帮助的。世界三大宗教的教义和主张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因为教义和主张是宗教思想的集中反映,是要了解一种宗教的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教材在课文中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主张都作了简要的介绍。在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各宗教教义和主张的表述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对涉及到的一些宗教概念,例如“因果报应”、“修行”、“解脱”、“拯救”之类应作出适当的解释,使学生易于理解。2、宗教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人创造的为加深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必要对三大宗教进行比较。一是对教义和主张的比较,粗略了解三大宗教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各宗教的特点;二是对三大宗教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比较,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中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的比较能让学生认识宗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认识宗教是人创造的,而不是神创造的。三大宗教都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而被许多人信奉,为社会所认可,这些宗教的教义中都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对生命的珍爱。反之,一些邪教的教义宣扬歪理邪说,危害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破坏社会秩序。通过对三大宗教教义和产生、发展社会背景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宗教的正确认识,增强对邪教的识别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也是十分有益的。3、宗教对人类文明的作用与影响在教学活动中,三大宗教对人类文明的作用和影响也是一个应当重视的问题。宗教不只是一种思想意识,它还是一种力量,其力量的显示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对人类文明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在教材内容中,对宗教的作用和影响都有适当的反映。在“中古时代的欧洲”一课,专列了“教会的统治”一目,讲述了基督教会在西欧上千年统治的史实。教皇被视为上帝在人世间的最高代表,有权废立国王;教会拥有西欧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教会垄断文化教育,毁灭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设立宗教法庭,迫害“异端”……这些都反映了基督教对欧洲历史巨大的影响力。至于十字军东侵,基督教的宗教力量所起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伊斯兰教的巨大影响力在阿拉伯国家的发展史上也是非常鲜明的。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与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密不可分。伊斯兰教的产生就是出于阿拉伯国家的需要,崛起中的阿拉伯民6族借助伊斯兰教为号召,组织武装不但统一了阿拉伯半岛,而且在伊斯兰的旗帜下,通过“圣战”建立起庞大的帝国。三大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佛教
本文标题: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内容分析及使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5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