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发热的原因和急诊处理
发热的原因和急诊处理嘉兴二院康复科曾明定义•发热体温超出正常正常36~37℃生理变异(变化不超过1℃)•午间高•妇女特殊时间增高•老年人偏低发热机制•产热•散热•增加•减少失平衡•致热原性发热•外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1.微生物及其产物•2.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3.抗原抗体复合物•4.某些类固醇•5.多醣体成分•又称为:白细胞致热原•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外源性致热原都是大分子,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不直接起作用,而是通过内源性致热原起作用•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垂体内分泌系统•代谢增加,寒战产热增加•交感神经•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产热减少•非致热原性发热•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非致热原性发热病因与分类•非感染性•1.:如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2.: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3.:如风湿热、药物热、血清病、溶血反应等,•4.: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痛风、重度脱水等。•感染性病原体感染最常见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非感染性•5.:如心肌梗死、肺梗死、脾梗死、肢体坏死等,通常称为吸收热。•6.:如脑出血、脑震荡、脑挫伤等,为中枢性发热。癫痫持续状态可引起发热,为产热过多所致。•7.:皮肤广泛病变致皮肤散热减少而发热,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等。慢性心力衰竭使皮肤散热减少也可引起发热。•8.:各种恶性肿瘤均有可能引起发热。•9.:如中暑、大手术后、内出血、骨折、大面积烧伤、重度安眠药中毒等。•10.•非感染性•10.•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于功能性发热。•1)原发性低热: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体温调节障碍或体质异常,低热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之久,体温波动范围小,常在0.5℃之内。•2)感染治愈后低热:由于病毒、细菌、原虫感染致发热后,低热不退,而原油感染已经治愈。此为体温调节功能仍未恢复正常所致。但要注意排除其他感染原因。•3)生理性低热: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女性月经前及妊娠初期。临床表现•1.发热的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1)低热:37.3~38℃,•2)中等度热:38.1~39℃•3)高热:39.1~41℃•4)超高热:41℃以上接地气的钟伯高就在超市接低7的中8高9在超4•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1)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等。•体温调节中枢变化•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管收缩•浅层血流减少•散热少和皮肤温度下降•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反馈中枢•畏寒•寒战和竖毛肌收缩•产热多•体温上升方式有两种•I.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者药物反应•II.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大高峰,多不伴寒战。•如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2)高热期•体温上升达高峰后保存一定时间。病因不同持续时间不同。•疟疾数小时,大叶性肺炎、流感数天,伤寒数周。•此阶段:体温达到调定点水平,寒战消失,皮肤血管舒张,皮肤红热,呼吸快,出汗逐渐增多。产热与散热动态平衡。•3)体温下降期:•病因消除,体温调定点将至正常水平。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体温逐渐正常。此阶段出汗多,皮肤潮湿。•I.骤降,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如疟疾、大叶性肺炎、输液反应等。•II.逐降,体温在数天内逐渐将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热型1.不典型2.目前很少要靠热型来诊断疾病感兴趣的再讨论热型•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于39~40°C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C,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弛张热:体温常在39°C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C,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等。•间歇热:体温骤升至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C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炎。•回归热:体温急骤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何杰金病、周期热、鼠咬病等。•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则,常见于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等。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一)•1、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疟疾、输血反应等。仅有发冷的感觉无发抖称为畏寒,多见于病毒感染。•2、胸痛、咳嗽、咯痰、胸闷:提示肺部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胸膜炎等,可有相应体征如干湿罗音、胸水征等,呼吸35次/分,缺氧明显警惕ARDS。•3、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提示消化系统感染如急性胃肠炎、胆囊炎、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肠结核等,肝硬化患者发热伴有腹痛应考虑原发性腹膜炎。应注意肺炎可表现为发热、腹痛,而无咳嗽咯痰等表现。•4、发热伴有头痛、呕吐(尤其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提示中枢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脑脓肿。如伴有精神改变、颅神经受损表现提示结核性脑膜炎。•5、发热伴有黄疸见于急性肝炎,如同时伴有腹痛考虑急性胆囊炎,伴有贫血考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二)6、发热伴有皮疹,常见于:•(1)、发疹性传染病:发热1日后出现皮疹,见于水痘,2日后出现皮疹,见于猩红热,3日后出现皮疹见于天花,4日后出现皮疹,见于麻疹,5日后出现皮疹,见于斑疹伤寒,6日后出现皮疹,见于伤寒。•(2)、其它内科疾病:•A、发热伴环行红斑、结节性红斑、游走性关节痛、心脏杂音、肾脏损害等见于风湿热。•B、发热于用药后一周左右发生,用药后感染控制体温正常,但再次出现发热伴有对称性皮疹、瘙痒、关节肌肉酸痛应考虑药物热,此时白细胞计数正常但嗜酸性细胞数目增多。•C、不规则热型伴有面部蝶型红斑、多型性红斑、关节肌肉痛、多脏器损害支持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相应免疫系统检查异常如ANA阳性等。•D、败血症: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皮疹特点为出血性丘疹,顶端有脓疮,压破涂片可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三)7、发热伴有明显出血倾向:•(1)流行性出血热:特点为高热,头痛、腰痛、全身痛(三痛),面红、颈红、胸部红(三红),醉酒貌,出血倾向,肾脏损害等。•(2)钩端螺旋体病:发热伴有出血倾向,同时有寒战、明显肌肉痛、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3)血液系统疾病:高热伴有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考虑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发热、四肢皮肤对称性出血性皮疹、关节痛、腹痛、血尿考虑过敏性紫癜。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四)8、发热伴有淋巴结肿大,脾肿大为辅:•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肝脾肿大、血淋巴细胞增多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全身淋巴结肿大无压痛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周期性发热考虑何杰金病•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考虑局部引流区域炎症•局部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无压痛,考虑引流脏器肿瘤发热的常见症状和体征(五)9、脾肿大为主,淋巴结肿大为辅•长期不规则发热、巨脾、贫血、皮肤色素沉着见于黑热病•周期性规律性发热、寒战、脾肿大、贫血考虑疟疾•稽留热、腹胀、肝脾大相对缓脉、玫瑰疹考虑伤寒10、发热与心率无平行关系•体温升高1°C,心率增加12-15次/分,心率增加15次/分见于甲亢、风湿热、心衰合并感染、心肌炎等,相对缓脉见于伤寒、中枢感染、甲低、伪热等。发热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六)11、长期低热•午后低热、夜间盗汗见于活动性结核•长期低热伴有皮疹、关节痛、多系统损害等见于结缔组织病•长期低热、腰痛、间断尿路刺激症状见于慢性泌尿系感染•低热、消瘦明显考虑肿瘤尤其肝脏、胃肠肿瘤12、发热伴有血压下降考虑感染中毒性休克13、发热伴有明显肌肉痛提示皮肌炎、旋毛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诊断1.病史(注意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2.体格检查(全身检查神志、心率、呼吸,头颈部、胸部、皮肤四肢检查)3.辅助检查(常规检查、胸部影像、炎症标志物、抗体、微生物培养+药敏)处理原则1.病因治疗2.快速评估,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出现神志改变、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立即予以监护、氧疗、建立静脉通道、呼吸支持,尽早收入ICU。处理原则3.急诊处理a.解热治疗:对症治疗(物理降温、非甾体类,降温时防止骤降)b.抗生素治疗(初步经验性抗生素,根据病原学结果针对性用药)c.综合治疗(抗休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处理原则4.加强护理,注意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注意1.体温的高低并不是判断疾病危重程度的唯一依据。2.对于急性发热,需要快速评估病情。3.发热患者中部分具有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性,早期预检分诊,隔离,减少传染病医源性传播和流行。
本文标题:发热的原因和急诊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6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