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调研山东社会实践报告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调研山东”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题目:三峡移民在移居地的生活状况调查——以山东省为例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调研山东”社会实践报告摘要:山东理工大学“三峡移民”暑假调研团队以山东省三峡移民接纳地为调研重点,采用问卷调查和无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通过对移民的职业、收入支出、教育程度、社会融入、生活期望、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状的了解,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之上,总结移民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分析移民当前面临的生活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解决对策。关键词:三峡移民;文化移民;生活水平;生活期望;社会融入;三峡移民动迁涉及面之广,安置范围之大,动迁人数之多在建国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三峡大移民,不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它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三峡移民大多属于政策性移民,迁移后他们原有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改变都将对移民的移入适应性带来影响。移民至今十多年过去了,当时迁移过来的三峡人已经在移居地生存下来,他们目前的生产生活环境怎样?他们的生存状况又如何?是否已经适应当地风俗和环境?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状况怎样?目前还受哪些因素的困扰?带着诸多疑问,山东理工大学成立了“三峡移民”暑假调研团队一、调查背景及意义在现代社会,移民是人类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在水利兴建、工程建设、城市扩张等发展过程中,非自愿移民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在移民过程中,人们的迁徙自由权和个人财产权等基本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致了公共利益和个人基本权利的此消彼长。三峡移民的迁徙和安置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是一项充满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三峡移民可以看成为世界级的难题。三峡库区外移民是以大规模搬迁和远距离搬迁为特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调研山东”社会实践报告征的非自愿性移民,与自愿性移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被迫迁徙性,导致非自愿移民在缺乏心里认同感的准备下,生产结构、生活习俗、社会环境、思维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表现为居住环境的改变,更是伴随与原有社会角色相关联的社会关系、生产生活方式甚至社会地位、社会阶层的改变。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给非自愿性移民带来巨大的社会适应壁垒。三峡移民与山东民众之间虽没有复杂的民族宗教差异,也不涉及深层价值观念的改变,但他们之间毕竟存在着由地域和传统造成的,基于生存环境、生活习惯、风俗民情等方面的不少差别。这些差别,加上原有生活资源的丧失和适应新环境的艰难,较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与移居地居民社区的融合。三峡移民在两种地方文化的交织下生存发展。研究他们目前的生活方式、融入状况、心理活动、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他们风俗习惯(乡音、饮食、节日庆祝等)、受教育情况、在文化认同上是否存在障碍、原语言的保持和转用等,都将对三峡移民取得阶段性胜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二、调查基本情况(一)调查团队的构成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成立了“三峡移民”暑假调研团队,团队指导老师为朱伯玉教授,成员有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社会学专业研究生范晶晶、韩仲墨及实践能力较强的法学、政治学与行政专业的本科生周凯、丁波涛、宋佳玉、程宇、解鑫等7人组成。该团队在2011年已参与了《三峡移民二代在现居地生活现状研究——以山东省为例》的调查活动,其调查成果对本次课题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二)调查地的选择调研地点选择了济南、青岛、淄博、东营、济宁等有代表性的县级三峡移民点。实地调研以淄博市张店区为重点,包括傅家镇南家村,南定镇郭辛村、小旦村、大旦村,房镇的彭家村,马尚镇的班家村、张兑村等。以上的地区都是接应移民的试点区和推广区,在对待移民问题的成熟性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三峡移民在山东省的生活现状。(三)调查方法调研以“政策—问题—路径—对策”为基本研究思路,主要采用问卷和访问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调研山东”社会实践报告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两种方式相互补充,以克服单一方法的限制,使调研活动在深度与广度上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83份,实际收回168份。淄博采用当面访问法,发放42份,回收42份,回收率为100%。其他地方采用邮寄填答法,济南发放问卷38份,回收33份,回收率为86.84%;青岛发放36份,回收34份,回收率为94.44%;东营发放33份,回收29份,回收率为87.88%;济宁发放34份,回收30份,回收率为88.24%。三、调查主要结论1.工作难求,高年龄段工人难以就业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四十岁的移民相对于其他年龄段,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比较低,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他们在四川本身是以农业为生,生活需求本身较小,可以自己自足,来到淄博后,农业耕地变少,生活用品要通过购买,因此花销大,产量少,生活水平下降;其次,由于出身农民,没有一技之长,同时受制于语言的限制,使他们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调研山东”社会实践报告调查显示,仅有6.3%的移民为低级专业技术人员;43.8%的移民处于无业、失业、半失业状态,没有经济收入;87.6%的移民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为勉强满意;他们背井离乡,在现居地没有土地,93.7%的移民收入来源为非农业;62.6%的移民月收入约在1500元以下,其中相当一部分没有收入。基于这个原因,很多移民对自己的生活要求是能养家糊口即可,并不奢望过多。2.移民的社会融入状况较差移民邻居、街坊、同村其他居民之间的熟悉程度移民的社会关系单一,尚不能够很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中。国家力量下的这一非志愿移民群体,当结束了空间迁移的同时,由于社会关系的内在结构遭到了破坏、甚至解体,他们几乎丧失尽了原有的社会资源。调查中,大旦村一位村民的兄弟姐妹分别在三个省,见面极其困难,有困难大多向同乡寻求帮助。移民们在新的环境下呈现出孤单无依的现状。84%的移民反映自己在淄博的亲戚很少,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调研山东”社会实践报告76%的移民不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走亲戚,因为路费昂贵,一家人走个亲戚需要花费几千元。在家族势力色彩浓厚的农村,他们无疑形成了弱势群体。并且,移民的亲戚之间无法相互形成有效的帮助。移民们平时还是局限自己封闭的小圈子内,和当地人交往较少。可见,移民内部的强关系仍然占主导,老年人移民由于各方面适应能力差,恋旧情节较浓,不善于与当地人沟通交流。由此可见,移民要打破原有的关系禁锢要有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移民们积极地善意地用心去建立。3.不同年龄段的移民适应状况不同具体而言,不同年龄段的移民呈现出对移居的不同的适应状况。老年人非常不适应移民生活,由于老年人在语言、交往习惯、生活习惯上已经固化,显得与淄博当地人格格不入。中青年由于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强,表现出比较适应当地生活。学生少年一代,由于在淄博生活的时间较长,且有的是出生后就生活在淄博,所以适应能力也比较强。4.政府对移民的关心照顾较少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调研山东”社会实践报告移民受到当地政府的关心程度据调查显示,93.8%的移民反应政府有时或很少关心他们,或只在其有困难的时候才会帮助他们;除了规定的补助标准,政府或移民所在的工作单位很少给予他们额外的生活补助;有半数以上的移民谈到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问题,生产生活层面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多数移民。有一些移民想要自己创业,但是由于移民,本身积蓄并不富裕,亲朋好友也不在身边,政府也无法给予相应的补贴,资金问题成为限制他们发展的一大难题。三、成果与建议经过此次三峡移民调研,我们到了济南、青岛、淄博、东营、济宁等市及章丘、胶州、张店、广饶、曲阜等有代表性的县级三峡移民点,调研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情况,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关注三峡移民是的生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认为,改善三峡移民的生活现状必须从政府入手,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和监督力度;提高移民的教育和培训质量,使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技术更好地工作。移民应当自力更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本文标题:调研山东社会实践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64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