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第1页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知识点1: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后,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即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都相同。(2)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即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例1】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知识点2: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但是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即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是水,如“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是溶质,水是溶剂。(2)当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形成溶液时,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3)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但是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应物的量来确定。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易错警示】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例2】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酒精溶液;(2)食盐水;(3)稀盐酸;(4)澄清石灰水;(5)硫酸锌溶液;(6)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第2页知识点3: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表1所示)。农业生产无土栽培的植物必须生长在营养液中科学实验能够相互反应的两种固体通常配制成溶液,然后让它们的溶液进行反应,这是因为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相互接触更充分,反应进行得更快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溶解在水中,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也同样需要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医疗卫生医疗上所用的许多注射液也是溶液,如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例3】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主要原因是()A.反应速率快B.不需加热C.易于操作D.装置简单知识点4:影响溶解能力和溶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探究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2)实验用品:试管、药匙、蒸馏水、碘、高锰酸钾、汽油。(3)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①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小粒碘和高锰酸钾,各加入2~3mL水;②另取两支试管,再分别加入1~2小粒碘和高锰酸钾,各加入2~3mL汽油,观察是否溶解及所得溶液的颜色。图1分析论证(4)实验现象: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形成紫色溶液;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5)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实验点拨1.实验设计时,必须要有控制变量的思想,若要探究某一因素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他因素不变。2.物质的溶解能力除了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有关。3.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决定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除此之外还受温度、物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因素影响。(1)溶剂的温度:溶剂的温度越高,溶质溶解的速率越快。(2)溶质固体的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越快。(3)是否进行搅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质溶解的速率加快。【例4】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三个因素有关。(2)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第3页知识点5: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实验【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2.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蒸馏水,药匙,固体NaCl、NH4NO3、NaOH。3.实验步骤:如图2所示装置,向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测出水的温度。向烧杯中加入10g固体NaCl,并用玻璃棒小心搅拌至NaCl完全溶解。测出NaCl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比较前后两次温度的变化。按上述操作测定NH4NO3、NaOH溶解前水的温度和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并比较温度的变化。分析论证4.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见表2)。加入物质氯化钠(NaCl)硝酸铵(NH4NO3)氢氧化钠(NaOH)实验现象所得溶液的温度与原来水的温度基本相同所得溶液的温度明显低于原来水的温度所得溶液的温度明显高于原来水的温度实验结论NaCl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实验点拨1.溶解过程中不能用温度计搅拌,应使用玻璃棒搅拌。2.温度计读数时,一定不要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读数。拓展延伸1.浓硫酸溶于水时也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2.生石灰(CaO)放入水中也能放出大量的热,因为CaO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例5】小琪往图3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食盐B.硝酸铵C.氢氧化钠D.白糖知识点6:乳浊液和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其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2.乳化现象(1)乳化剂和乳化作用: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做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常用的乳化剂有各种日用洗涤剂、化妆品等。(2)乳化作用的应用:用洗涤剂去除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清洗试管内的油污。拓展延伸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常见混合物有溶液和浊液两大体系,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浊液分悬浊液和乳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浑浊状态,静置后悬浊液中固体会沉淀下来,乳浊液会分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见表3。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前被分散物质的状态固、液、气固液分散在溶剂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大多透明且均一浑浊、不均一浑浊、不均一久置现象稳定,不分层不稳定,沉淀不稳定,分层实例食盐水、蔗糖、水、碘酒泥浆油水混合物相同点都是混合物第4页易错警示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与用洗涤剂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有本质的区别: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脂,是溶解原理,形成的是溶液;而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大的油珠变成无数细小的液滴,是乳化原理,形成的是乳浊液。【例6】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A.用食醋除水垢B.用稀盐酸除铁锈C.用汽油清洗油渍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考点突破】考点1:溶质、溶剂的判断【例1】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考点2: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与物理学科压强知识综合【例2】如图5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知识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所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判断一种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可在温度和溶剂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质不再溶解,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质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拓展延伸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1)浓溶液、稀溶液的定义: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对溶液进行分类的,因此两组概念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但是,在一定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例1】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1)。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第5页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知识点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1.大多数物质(如KNO3等)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可通过如下方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极少数物质[如Ca(OH)2]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需通过如下方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易错警示对于不同溶质的溶液而言,改变溶质、溶剂的量都可以实现上述转变,但改变温度要视具体物质而定,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极少数固体物质(如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降低温度,若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例2】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再加入同种溶质D.倒出一些溶液知识点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四要素(见表1)。四要素条件标准状态单位内容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g理解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在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人们规定以100g溶剂为标准,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溶解度是比较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表示方法,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称其为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规定标准下的溶质的质量,常用单位“g”来表示2.影响固体物质溶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6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