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考研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题
1中国近代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闭关政策:明清为了维护自身封建统治在对外关系上采取的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措施,亦称“海禁”。在清朝这项政策更加严格。其内容主要有实行一口通商、“公行”制度、防范夷人等。其实质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反映。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起到了抑制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作用,但它阻碍了必要的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虎门销烟:由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的一次销烟运动,是清政府禁烟运动的高潮。当鸦片泛滥对清政府造成巨大危害且威胁到上层统治时,在禁烟派努力下,道光帝命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自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将所缴获英美两国的鸦片当众销毁。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林则徐:嘉庆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等提倡经世致用,同属今文学派。主持编译和审定《四洲志》并积极探求西方知识,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也是禁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39年奉道光帝之命到达广东开展禁烟运动。魏源:中国晚清著名思想家,今文学派代表人之一。魏源以天下为己任,讲求经世之学,力图以此谋求国富民强,从而成为晚清学术的开风气者,著有《圣武记》《四洲志》《海国图志》,率先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状况,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行者之一。《穿鼻草约》:亦作《川鼻草约》。鸦片战争中清钦差大臣琦善背着清政府擅自与英国代表义律私订的议和草约(未正式签字)。主要内容为:(1)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2)英军撤出沙角、大角炮台,归还定海。琦善蒙哄清政府,诡称赔款为“商欠”,割香港是允许英人在外洋一小岛寄居。广东巡抚怡良以义律在香港发出的布告为证,向道光帝揭参琦善。清政府不承认此约,并将琦善逮问。广州反入城斗争:又称“广州入城问题”,它是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排外情绪在广州转化为广州绅民长时期的反对英国人入城的一系列英勇斗争,以1857年12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为结局,历时长达15年之久。公行制度:清政府基于公行的对外贸易制度。是清政府闭关锁国的主要内容。公行,亦称官行。是鸦片战争前官方特许的经管对外贸易商人的同行组织,也是专办外洋商船来广州贸易的组织,具体经办清政府对外商的一切联系事宜。成立于1720年,它既是中外商人联系的中介,也是清政府与外商联系的中介,既有商业职能又有外交政治职能。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订立后分局相关条约而撤销。2片面“最惠国待遇”:《虎门条约》中规定的一项不平等条款。英国只要求中国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却未承诺英国给予中国同等待遇。这就成为签约双方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南京条约》附件:即指《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10月8日,英国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通常称为《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共16款,附有《小船定例》3款。主要内容为:(1)英国取得片面的最惠国待遇;(2)英国可以在五口租地建屋。这项规定成为日后“租界”制度的开始。同一天,英国又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议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通商章程》,又称为《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共15款,还附有一个《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1)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2)规定绝大部分货物的税率为值百抽五,遂开中国和外国协定关税的恶例。中美《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贸易章程》。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顾盛以战争相威胁,强迫耆英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共34款。附有《海关税则》。条约规定美国享受英国在《南京条约》和附件中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美国人有权在五个通商口岸租地建楼、开设医院和教堂;美国兵船可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对在华的美国人,清政府必须“时加保护,令其身家安全”。中法《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法国专使强迫清两广总督耆英签订,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法国人得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不能“触犯毁坏”。不久,法国又强迫清政府取消长达一百多年的对天主教的禁令。“亚罗号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之一。“亚罗号”是一艘走私的中国船只,10月8日,广东水师搜查停泊在黄埔的“亚罗号”走私船,拘捕了船上12名中国水手,但英国公使包令指使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诡称“亚罗号”是英国船只,蛮横要求送回拘捕的人,并捏造说中国士兵扯下了挂在船上的英国旗,要向英国公开道歉。叶名琛对英国的无理要求拒实力驳,但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将所获疑犯交给英国领事馆。在事件交涉过程中,英方故意制造事端,激化矛盾。马神甫事件:即“西林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之一。1853年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省西林县传教,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当地土豪劣绅,无恶不作,激起民愤。1856年2月,西林知县张鸣凤逮捕马赖等26人,并依法处死马赖,法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同英国一起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奕: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咸丰帝逃往热河后留守北京“督办和局”。奕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奕受命为总署大臣。咸丰帝死后,与慈禧勾结发动政变,成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镇压太平天国;3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1894年,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广州十三行: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广州海关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传达官府政令、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起清政府与外商之间一切交涉的中间人作用。另它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须经由十三行买卖。十三行虽有行会组织,彼此间仍有竞争。在对外贸易中获利虽多,但为官府勒索去的不少。《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废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从此,十三行渐趋没落。拜上帝教: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冯云山、洪仁玕成为最早的信徒。洪秀全的拜上帝思想是中西杂糅的产物,实现了基督教义的中国化。他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洪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四处传教,招立信徒,为天平天国运动做了充分的舆论和组织准备。永安建制: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蒙山县)后,进行的一次建制。天平天国建立了领导体制。洪秀全颁布封王诏令,以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所封各王受东王节制。另外,还确立了十二等级官制。又颁行《天平天历》。永安建制初步确立了天平天国的各项体制。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建立的一种分配制度。天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在天京设立天朝圣库(亦称总圣库),掌管全国公有财富,派员专司其事。太平军各军也都分别设立圣库。原则上官兵不准私蓄财产,衣食器物一切费用,全由圣库供给。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试图把在太平军中实行的圣库制度,推广到整个社会中去,但不曾实行过。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圣库制度日益破坏,已是名存实亡。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定都天京后,杨秀清则居功自傲,挟制天王,在杨秀清逼迫洪秀全亲至东王府封其为“万岁”后,洪并密诏韦昌辉、石达开回京“勤王”,杀杨秀清及其家属,韦昌辉故意扩大事态,残杀杨秀清部属和群众。不久,翼王石达开返回天京,韦昌辉又欲杀石达开,石达开闻讯出逃。后来,洪秀全下诏诛杀韦,韦伏诛之后,石达开回天京,奉诏提理政务,但洪秀全对石达开猜忌重重,并以洪仁发、洪仁达牵制石达开。1857年6月,石达开负气出走。安庆保卫战:太平军反击湘军解安庆之危的一次战役。1860年夏,曾国藩的湘军围攻安庆,守军告急。洪秀全采纳洪仁玕建议,命陈玉成率北路军,李秀成率南路军沿长江两岸向西进攻武汉,迫使湘军回师湖北。但后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经过激战,陈、洪军队始终未能与城内守军会合。最终,湘军轰塌安庆北门而入,守将牺牲,安庆失陷。此后,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更加恶化。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道光进士。他早年从外祖父学文字学,又研习经学、史学。因目睹清朝统治的4腐败,龚自珍主张改革变法;晚年支持林则徐禁烟运动,建议加强战备,抗击英军入侵。他提倡“通经致用”,是今文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战斗性强,艺术性高,指斥封建统治的腐败,呼唤政治改革的风雷,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常常发人深省,催人向上,“开一代风气”。《四洲志》:林则徐主持编译和审定的一部综合著作,一卷。本书是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时,为了解西方情况,请人译述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辑而成。书中所记为世界五大洲中30多国的地理和历史和政情,是当时中国一部较有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后魏源受林则徐嘱托,以此书及其它资料为基础,编撰了《海国图志》。《海国图志》:魏源受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之上编撰的一部综合巨著。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投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的昏愦,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一些启蒙作用,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维新运动也发生一定影响。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提出的思想主张。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马嘉理事件:英法等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不断探测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1874年,英国派出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探路队,在近二百人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即“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刘永福: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1864年带领二百余人驻守安德,制七星黑旗一面,作为军旗。中法战争爆发以后,在越南战场西线与清军共同抗击法军,多次取得胜利,并受到清政府收编。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入关,黑旗军被裁至一千余人。次年任广东南澳镇总兵。厘金: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厘金创始之初,本是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同治三年七、八月间,清廷臣工多有整顿备省厘金革除积弊的奏议,厘金曾经一度者裁而未果,使它取得经常正税的地位。1931年1月1日,国民政府取消了厘金制度。镇南关大捷: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战胜法军的一次著名战役。1885年2月初,法军大举进犯谅山,清军前敌主将潘鼎新不战而走,一直退至镇南关内。尾追之法军直驱关前,一度深入关内数十里。两广总督张之洞请出退伍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冯子材驰赴前线团结将士,部署战备。25日法军又退回谅山。清军乘胜追击,法军弃谅山向南溃逃。这场战役扭转了中法战局,法国茹费里内阁因此倒台。5倭仁:蒙古正红旗人,乌齐格里氏,字艮峰,道光进
本文标题:考研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84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