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三.窑砖的砌法分类1.砌砖方法的分类与要求砌砖的方法有很多,它对窑砖的质量影响很大,一般都是通过以下的一些要求去评价:a.操作的安全性b.正确且熟练的安装c.砌砖所费的时间d.砌砖设备的可处理性(灵活性)A..根据使用胶泥与否,砌砖可以分为干砌法与湿砌法两种。1.湿砌法主要用于粘土砖、高铝砖两种。采用湿砌法时,窑砖与耐火泥的耐火度一定要比较接近,否则会运转时,窑砖没有磨耗,但耐火泥已没有了,这样就很容易掉砖。耐火泥涂抹要均匀。2.干砌法主要用于白云石砖与镁铬砖,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砖易受水份影响其品质。B.根据砖的排布又可分为横向环形砌法与纵向交错砌法两种。1.目前纵向交错砌法比较少用,虽然它整体的强度比校好,互相之间连系比较紧密,但发生问题时,一个较小的点破坏可能会一个造成较大的面破坏。2.横向环形砌法又可分为两相邻砖圈砖缝成一直线与砖缝交错两种砌法。采用砖缝成一直线时,因砖尺寸偏差或砌砖使得砖缝不在一直线上,砖圈的错动时,砖的边角容易破损可能会造成强度不好。C.根据砌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旋转法、固定法及胶粘法之分。1.目前旋转法只用于一些小窑,对于大型窑而言,在撑窑时有巨大的压力会使窑壳变形。窑撑笨重,搬运支撑不方便,窑径越大,窑撑承受的力也就越大,容易发生危险,砌砖的速度比较慢。22.胶粘法,不需要辅助工具,砌砖速度快。但胶粘法主要是比较难保证窑砖质量,没有办法确定砌砖圈是否牢固。对于收尾砖及凹凸不平处很难处理。砌砖前要求窑内非常的干净,否则会影响到粘胶粘结的效果。3.固定法窑壳下半圈利用人工砌,上半圈利用砌砖机进行固定,砌砖过程中不需转窑,在窑截面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砌砖,砌砖机在窑内移动非常方便。砌砖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安全。此次我厂#3窑系统的砌砖是采用干湿法结合、固定式、横向环形砌法。砖的形状与尺寸根据窑的内径确定,在同一窑中尽量做到规格统一,尺寸适宜。过大,使砖的重量增加,搬运砌筑不便,并且容易掉砖。过小,又会使砖缝过多,降低强度,给砌筑带来麻烦四.砌砖作业1.砌砖前的准备砌砖之前,要将各种材料、工具准备好,将人员布置规划好,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否则会造成人员混乱、进度、质量低下。首先用扫帚将要砌砖处窑壳表面清理干净,否则窑砖不能与窑壳密实地接触,两者间有缝隙。利用水平仪在窑轴向每隔3米的处找出窑壳的中心位置。利用墨斗,以两相邻的窑壳中心为端点,划出窑壳中心线。以窑头砌砖开始点为基准,每一米作与窑壳中心线垂直的圆为参考,防止同一圈砖不在同一垂直面上,发生偏斜。此次#3窑是整个窑都要进行换砖。砖的运输是采用小叉车进行,它可以很方便地在窑内进出,运输量较大、操作安全。以前是采用轻型皮带机运输,噪音大,砖容易破损,运量较小,搬运不方便。砌砖前,必须将砖圈的圆周面与窑壳轴中心线垂直。每圈砖的第一个砖以窑中心线为基准,将砖置于窑壳中心线上,砖沿窑壳圆周方向向两侧砌筑。窑砖的配比主要是满足窑壳的3锥度要求。在砌砖时根据配比进行砌筑。在#3窑窑头现在只用一个挡砖圈,虽然受力会比较大一些,但在砌砖时比用两个挡砖圈要便于操作一些。采用两组挡砖圈,在两个挡砖圈之间很难保证砖正好放满间隙。这样耐火砖受力不均匀,砖圈之间靠的不够紧。在窑头第一圈砖前(挡砖圈之后)加有一弧形铁板,增大砖与挡砖砖圈的接触面积,以免砖被挤坏。#3以前就出现过窑砖被挡砖圈挤坏。砖与挡砖圈之间要靠紧。在弧形铁板之间也留有间隙,供铁板受热膨胀缓冲用。在砌砖之前也要考虑到耐火砖的热膨胀性,留有一定的膨胀空间。如果没有考虑,火砖在高温下膨胀很容易造成压应力,使窑砖剥落。目前主要的方式是在耐火砖之间加入纸板。在窑内温度升高时,纸板会烧化,留下的空间供火砖膨胀。但在窑冷却收缩时,砖与砖之间也会留下孔隙,这样粉料就很容易进入到砖缝中去,下一次开窑时窑砖就失去了原先的膨胀空间,火砖就很容易掉落。在砌砖前,要注意检查窑壳表面是否有凹陷或者凸出的现象,因为窑壳表面不平整,会影响到砖与砖之间的紧密度。粉料或者是蒸气很容易进入到砖中进行侵蚀。2.砌砖要求砌砖时火砖的安置有四个要点:a.窑圈的紧密度b.窑砖的正确几何排列c.窑砖质量好,已破损的窑砖勿用d.新旧砖交界处要正确处理耐火砖底部必须要紧贴窑壳,砖与砖之间要用木锤进行打击敲紧,尽量做到在圆柱面与圆端面平整,避免出现楼梯状,否则在运转时会很容易因圈与圈之间滑动造成破坏。也有的厂家特意将窑砖表面凹凸不平,因为这样窑皮与专的接触面积增大,窑皮挂的更牢固。火砖之间的缝隙越小越好。火砖最脆弱的地方是边与角,此处最容易破裂或者是剥落。4当旋窑转动时,窑壳与火砖圈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两者的间隙越大,相对移动也就越大。对窑砖的损坏也就大。两者间的相对移动越小越好,这就要求窑砖与窑壳接触紧密。在窑的两托轮处,因为它是主要的承重点,运转时此处筒体的变形比较历害,所以此处的窑砖之间要涂有火泥。因为火泥具有一定的轫性,可以缓冲筒体变形的冲击,保护窑砖。火泥要整面涂均匀,厚度在1mm左右。采用涂泥方式砌砖,在每一圈砖收尾的最后15-20块砖不要涂火泥,以增加其砖的紧密度。3.砌砖机的介绍砌砖机由两部份组成。一是下部的操作平台,操作平台是由钢管焊接而成,平面上铺有木板。平台的下部由四个支滚轮支撑,滚轮位于窑截面4点与8点的位置。在操作平台的下部留有空间,供铲斗车与行人通过。整个操作皮台可用人力在窑内推动,不需要搬运。另一部份是架在平台上的撑砖圈,撑砖圈成半圆状,在它的下部有导轨与操作平台相连,撑砖圈与操作平台间也可以相对移动。撑砖圈上部共有两排垫子,全部采用气动。前面一排用于砌上半圆所用(除顶部外),撑砖圈的顶部没有垫子,各垫子均有其各自的控制阀。每砌完一块砖,便可以用气垫将砖顶好。全部砌完以后(顶部的一部份没有砌),在未砌砖的空位中加一个气动的夹紧器将砖夹紧。然后松开第一排气垫(砖在夹紧器的压力下不会掉落),推动撑砖圈在导轨上向前移动。将第二排气垫停到第一排气垫的位置,把气垫顶起,将砖顶好。第二排气垫只有一个开关进行控制。然后松开气动夹紧器,进行收尾砖的作业。4.砌砖作业采用固定法砌砖,可以将砌砖作业分成下半圈与上半圈两个操作面。运砖的小车可在砌砖机底部通过运送窑砖到下面,也可以将铲斗举起,打砖放到操作平台上,运砖非常方便。5上下两个操作面可以同时进行工作,操作空间更大又互不影响,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新砌一圈砖时,下半圈中每圈砖砌到窑径的一半高度就结束。大约砌了17圈左右,窑头有一定的空间,此时可以使用砌砖机在上半圈进行操作。砌砖工作最费时的就是收尾砖,不管是每圈砖的收尾还是最后最后一块砖的蕎尾。每圈砖收尾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形选择收尾砖,但一定要保证耐火砖底部与窑壳贴紧,前部、底部不可留有缝隙,砖彼此之间要整面抵紧。如果是普通的砖收尾,收尾砖可以从边部放入,影响来不大。如果是最后一个砖收尾,耐火砖只有从下部进入到砖缝中。首先将砖的下端尺寸量好。假设有五块砖要砌,要使四块砖的小端与另一块砖的大端尺寸之和等于或小于下端的尺寸,这样最后一块砖才能放的进去。然后在砖缝间打入1-2块2mm左右的铁板,使砖接触更加紧密。在烧成带的耐火砖也包有铁板,铁板的主要作用是:a.常与纸板同砌在窑砖中,提供窑砖受热膨胀用。b.铁板在高温时会部份溶化,铁板氧化的部份使砖与砖间更加密切地接触,保证砖圈的紧密。c.盐基性砖,特别是化学结合的盐基性砖,有铁板的加入,会增大其剥落性与化学侵蚀性的抵抗力。d.协助窑皮早期生成,并增加其附着力。打铁板时,铁板不可打入小收尾砖中,并且要全部打入,不可打断或打弯,否则会造成火砖应力不均而破坏。两块砖之间最多能放一块铁片。最后两块小收尾砖在圆截面不能在一起,并且相邻的两窑圈中的小收尾砖也要错开,既尽量分成两行或者是两块。收尾时避免过短或过小的砖在一起。主要因为小砖的强度较小,容易被压碎。5.窑尾锥体的砌砖在窑尾与进料室交界的地方,窑口有一段为锥形,主要是与进料室配合,使料从小管进到大管中具有一定的斜度,速度减缓比较顺畅,不会在死角淤料、溢料。窑尾锥体的耐火砖6形状要求比较特殊,最后共有五圈砖(具体见附图)。此处的窑砖不能用砌砖机进行,只能采用旋转法砌砖。首先将五圈砖都砌到一半的高度。因为窑砖成斜面,不可能用窑撑直接与窑砖接触,中间要加有木垫。五圈砖利用三个窑撑、两块木垫将窑砖固定。三个窑撑的长度都不一样,窑撑利用两端的螺纹来调节窑撑的长度,从而达到将砖圈顶紧的效果。两块木垫与五圈砖都有接触,窑撑放在木垫上。通过木垫将撑力传到窑砖,使窑砖稳固。木垫端部千万不能超过进料室托板的范围,虽然开初是不影响,但在转窑的过程中,木垫会撞到托板,使得整个窑圈都垮掉。在撑窑时一定要撑好,工作人员也要特别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掉砖。这种方法速度比较慢,操作也不方便,不安全。如果用胶粘法不知效果如何。将砖顶紧后再进行转窑90度,然后进行砌砖。砌完45度后(既将窑砖砌完1/4左右的时),又将窑转动使最后的1/4位于下面,进行最后收尾。6.砌砖时异常的处理有时候窑砖尺寸偏差或砌砖操作不当,砖面也会出现不平或倾斜等异常。此时可以略加调整砖的配比,例如#3窑窑头用了一圈较长的砖,主要因为窑头出料的部份不平整,用较长的砖,下部涂上耐火泥进行调整,这样可使窑砖的接触面积更大,砖面驱于平整。有时也可在火砖之间加入一些小铁片进行调整,两块砖之间最多只能垫一块,因为铁片在高温时可能会溶化而造成砖面间隙过大而不平。在有的砖侧面有小纸片,在高温时它会烧化,余下的空隙供砖膨胀用。必要时也可以去除一部份砖的纸片去除来调整。如果窑壳表面有氧化层或杂物造成不平,可以用电磨或其它工具将其去除。在一些窑壳变形的地方,通常都是在耐火砖的底部涂火泥,也可以将窑砖去除一小部份边角进行整平。关键是要砖圈与砖圈之间,砖与窑壳之间要密实。在新旧砖交界处,砖的侧面应用砌砖锤敲打整平,避勉凹凸7不平。如果需要锯砖时,锯过以后的火砖厚度不能太小(小于130mm),必要时可通过锯2到3圈,使砖的厚度大一些来进行调整。并且在旧砖圈还要留有一定间隙,供涂火泥或加铁板用,尽量做到新旧砖圈全面接触。对于焊缝处的砌砖处理,可以通过窑砖轴向上的调接,使焊缝成为两块砖的交界处,不会使一块砖位于焊缝上部。否则会使得砖面就不平整。例如使用较长砖,调整长度使焊缝成为两砖圈的交界处。也可以利用在焊缝低的一侧加耐火泥,使砖面能够平整。从以上可以看出,砌砖质量的好坏及技术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火砖轴向、径相的排列,凹凸不平处的砌砖,焊道处的处理,收尾砖的处理,新旧砖交接处的处理。五.窑头出料口耐火泥的砌铸#3窑出口处,鼻圈与挡砖圈之间,没有使用耐火砖,目前已改成耐火泥。因为在窑头出料口磨损很历害,以前此处窑砖很容易掉落。窑头的耐火泥的端部是一圈可耐1500度的铸件既鼻圈,内部是挡砖圈。施工时需要的工具主要有电焊机、气动锤、电撞,刮耙、木锯、膨胀缝压板等。在火泥中间设有暗卡挂钉使火泥更稳固。在暗卡挂钩的顶部有一个塑料套(有的地方也使用胶布),挂钩的外部涂有一层油类。这样窑内升温时,暗卡挂钩是铁件,其的膨胀系数要比火泥大。塑料套与油质在高温下都会被烧化,正好给暗卡膨胀留有空间。否则暗卡膨胀会将火泥结构破坏。在窑圈上焊设分格板,将整个窑圈分成12等份,既30度一份。每次施工只能浇注一份,浇注火泥的施工步骤为:1.依图面位置焊装挂钩,间隔板及螺栓2.将间隔板与木模固定好,清理施工部份的窑壳表面。3.将#80AB的耐火泥打散,要施工的部份用木框围住,逐层加入耐火泥。每一层的厚度在50-80mm之间,用气动锤将火泥打实,直到比较平实。再用括耙松动表面10mm左右的一层粗糙面,使层与层之间能更好接触。在粗糙面上加一层耐8火泥。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到达要求的厚度为止。总共5层左右就要完成。4.用电钻每隔150mm钻出Φ3-Φ5mm的透气小孔(深度为耐火泥厚度2/3左右),还要用铁板在窑壳的中心线位置打出一道3mm*50mm缝隙,这主要是为火泥的膨胀留有余地。5.在螺栓上套上夹板,用螺母将夹板固定好。6.完成以上步骤后进行转窑30度,使要施工部位置于最低点。再重复以
本文标题:耐火材料专题培训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91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