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个人校验版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利特尔区(Little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的血管从,称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嗅沟或嗅裂: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在该水平下,鼻甲和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则称为□总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漏斗为中心,包括中鼻甲、中鼻道、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额窦前筛、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区域,该区域解剖变异成病变可致鼻室炎引流障碍而引起鼻窦炎,称之。鼻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h出现一个周期,称之为生理性鼻甲周期——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时称鼻中隔偏曲。克氏静脉丛:鼻腔的静脉主要汇入颈内静脉,鼻腔上部静脉则可经眼静脉汇入海绵窦,或经筛静脉汇入颅内的静脉和硬脑膜窦,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亦构成血管丛,称之。中鼻甲气化中鼻甲内含有气房时称为中鼻甲气化,也称泡状中鼻甲,是一种常见的解剖变异,会部分或完全阻塞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妨碍中鼻道各窦口开放及引流,是造成鼻窦炎的解剖学基础之一中鼻甲曲线反常也称反向弯曲,在正常情况下,中鼻甲凹面向外,如果中鼻甲向外侧突出,凹面朝向鼻中隔,凸面朝向鼻腔外侧壁,即为中鼻甲反向弯曲,可以阻塞中鼻道入口,是鼻窦感染的原因之一眶下筛窦气房Haller气房位于筛泡以下,上颌窦上壁和筛骨纸样板最下部的气房,包括筛漏斗外侧壁的气房,临近上颌窦自然开口,容易造成上颌窦开口狭窄而引起上颌窦炎Onodi气房:即最后组筛窦气房的过度气化,同时伴有视神经管的明显突入。Onodi气房存在时,视神经比通常更接近后组筛窦,容易将Onodi气房当作蝶窦。是蝶窦切除术不彻底的原因之一功能性鼻阻塞鼻腔宽大,呼吸气流压力降低和鼻粘膜感觉神经萎缩,患者自觉通气不畅,故称“假性鼻阻塞”或功能性鼻阻塞。常见于萎缩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为主要特点。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鼻出血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特发性鼻出血部分鼻出血病人,在疾病的全过程均找不到鼻出血的确切病因,但鼻出血控制后未再出血。将此类鼻出血称为特发性鼻出血。击出性骨折也称眶底骨折,是当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内压力骤增,致使眶底薄弱处骨折,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随之疝入上颌窦,称为击出性骨折。击入性骨折暴力来自眶外侧,击中眶外侧壁或颧部,使额颧缝骨折,并延续到眶下壁。冲击力使上颌骨转动,导致部分眶底向上旋转进入眶内。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颅前窝、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或变薄处,流入鼻腔,称之为脑脊液鼻漏。花粉症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多发生于花粉播散的夏秋季又称为花粉症。特应型个体带有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基因的个体称为特应型个体。咽峡:上界为县雍垂、软腭游离像;两侧为腭舌弓、腭咽弓;下界为舌背。★咽淋巴环: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主要有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腭扁桃体及舌扁桃体,这些淋巴组织在粘膜下有淋巴管相连系构成咽淋巴环的内环,此环输出之淋巴管与颈淋巴结又互相连系交通则称外环,内环和外环统称为咽淋巴环。★咽隐窝:鼻咽的左右两侧下鼻甲后端约1cm处有一漏斗状开口为咽鼓管咽口,此口的前、上、后缘有由咽鼓管软骨末端形成的唇状隆起称咽鼓管隆突,亦称咽鼓管圆枕。在咽鼓管隆突后上方有一深窝称咽陷窝,是鼻咽癌好发部位,其上距颅底破裂孔仅约1cm故鼻咽恶性肿瘤常可循此进入颅内。★咽旁间隙:亦称咽上颌间隙(pharyngomaxillaryspace),位于咽后间隙两则,左右各一,呈三角形漏斗状,内含疏松蜂窝组织,上界为颅底,下达舌骨大角处,后壁为椎前筋膜,内壁为颊咽筋膜、咽上缩肌,与扁桃体窝相隔,外侧壁为上颌骨升支内壁及其附着的翼内肌与腮腺包囊。茎突及其附着肌肉将此间隙分为茎突前隙和茎突后隙两部,前者较小,内侧与扁桃体窝仅隔一咽上缩肌,故扁桃体的炎症常扩散至此间隙;茎突后隙较大,其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及交感神经等穿过,内有颈深淋巴结上群,因此咽部感染,可以从颈深淋巴结向此隙蔓延。筋膜间隙咽筋膜与邻近筋膜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如咽后隙、咽旁隙慢性咽炎是指咽部筋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多发生于成年人,常伴有其他上呼吸道疾病扁桃体周围脓肿(peritonsillarabscess)是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是急性扁桃体炎常见的局部并发症,绝大多数为单侧性,易复发。初为蜂窝组织炎,继之形成脓肿。喉喘鸣:指喉或气管发生阻塞,病人用力呼吸,气流通过喉或气管狭窄处发出的特殊声音。声门旁间隙:是指前外界为甲状软骨,内下界是弹力圆锥,后界为梨状窝粘膜之间的间隙。喉内肌:是位于喉内部的肌肉(环甲肌侧外),其主要功能是与声带运动有关。声带外展肌是环杓后肌,声带内收肌是环杓侧肌和杓间肌,声带紧张肌是环甲肌,声带松弛肌是甲杓肌,使会厌活动的肌肉,杓会厌肌(将会厌拉向后下方,使喉入口关闭)和甲状会厌肌(将会厌拉回前方使喉入口开放)。喉外肌:是喉与周围结构相连的肌肉,与喉的上、下运动及固定有关,有升喉肌群(甲状舌前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茎突舌骨肌)和降喉肌群(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所组成。声门上区:是喉腔声带以上的部分,包括喉前庭(喉入口和室带之间的部分)、室带、喉室(室带和声带之间腔隙)。声门区:是两侧声带之间的区域,包括两侧声带,前连合和后连合。声门下区:是声带以下的喉腔部分,其下界为环状软骨下缘。喉入口:会厌游离缘,两侧的杓会厌皱襞,两侧的杓区和杓间区上缘构成喉入口,这是喉咽通向喉腔的开口。急性会厌炎是声门上区以会厌为主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可引起喉阻塞而窒息死亡。喉损伤性肉芽肿:是指气管内插管引起声带突部位损伤产生的肉芽肿。环甲膜:环状软骨弓上缘和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纤维韧带组织。气管隆嵴(carinaoftrachea)气管的下端可见一矢状嵴突,即为左、右主支气管的分界,其边缘光滑锐利,称为气管隆嵴,是支气管镜检查时的重要解剖标志。环咽肌上三角(Killian三角)食管入口的后壁环咽肌上下有两个三角形的肌肉薄弱区,环咽肌上三角区位于喉咽部,两边为咽下缩肌,底为环咽肌,称为Killian三角。环咽肌下三角(laimer三角)位于食管入口下方,底在上,为环咽肌,两边为食管的纵行肌纤维。声门拍击声在气管异物的患者,若异物较轻而光滑,如西瓜子等则常随呼吸气流在气管内上下活动,在咳嗽及呼气末期,当异物被气流冲向声门下时用听诊器在颈部气管前可闻及拍击声。纵膈摆动气管异物引起一侧支气管部分阻塞时,呼气、吸气时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使纵隔向两侧摆动。植物性支气管炎某些植物类气管异物如花生、豆类等因含游离脂酸,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急性弥漫性炎症反应,如粘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甚至发生支气管阻塞,并可有发烧等全身症状,临床上称为植物性支气管炎。胶耳患分泌性中耳炎时,由于病变长期不能治愈,中耳积液中的水分大部被吸收,剩下的粘蛋白等成分极为粘稠,而呈胶胨状者,称为胶耳。单纯乳突切开术乳突切开术是保留外耳道后壁,仅切开乳突腔和鼓窦,清除鼓窦、鼓窦入口及乳突气房内的病变组织,不损伤鼓室结构,保持原有听力,使中耳脓液得到充分引流的手术,用以治疗中耳及乳突急性化脓性炎症,防治或减轻颅内、外并发症。耳源性颅内并发症中耳系统的急、慢性化脓性炎症向周围扩散,直接地或间接地侵入颅内,而引起的各种颅内感染和受压的症状和体征,称之为并发症,统称为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它是“耳源性并发症”中最危险的并发症,常常危急患者的生命。主要包括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硬脑膜下脓肿等。★袋状内陷学说:一般认为鼓膜袋状内陷是后天原发性胆脂瘤的原因。咽鼓管功能障碍或阻塞,产生鼓室负压,引起鼓室隔的鼓前峡和鼓后峡因分泌性中耳炎的分泌物或为肿胀粘膜所阻塞,使上鼓室、鼓窦、乳突腔与中、下鼓室、咽鼓管之间不能沟通,上鼓室负压进一步加重,造成鼓膜松弛部局限内陷。若鼓室或上鼓室负压不能得到解决,内陷呈袋状向上鼓室深部扩大,甚至深入鼓窦、乳突腔,其囊袋内的鳞状上皮不能外移自洁,上皮细胞和角化物不断脱落,积聚成团,由于袋的颈部较狭小或阻塞,囊内压力增加,压迫骨壁或听骨。在继发感染和异物刺激下,囊壁基质下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分泌胶原酶、溶酶体酶、前列腺素E等,加上细菌毒素的作用,引起骨壁破坏。此外,感染将加剧胆脂瘤的发展过程,甚至引起颅内、外并发症。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因主要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限性感染和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痛、耳内闷胀或闭塞感、耳鸣等。梅尼埃病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膜迷路积水的内耳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性听力损失,耳鸣和(或)耳胀满感。1.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持续20min至数小时。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2.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至少一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听觉重振现象;3.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4.可有自发性眼震;5.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炎、药物中毒性治疗原则对初次发作或间隔1年、数年再次发作者,应予积极对症处理,对频繁发作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鼻出血1.部位:青少年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即利特尔动脉丛或克氏静脉丛)。中老年在鼻腔后段吴氏鼻—鼻咽静脉丛。2病因:⑴局部原因①外伤②炎症③肿瘤④其他:鼻中隔疾病和鼻腔异物:⑵全身病因①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流感)②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管硬化和充血性心衰)③血液病④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缺Vc,k,p或钙)⑤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⑥中毒(磷、汞、砷、苯、水杨酸类药)⑦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⑧内分泌失调★3.止血方法⑴烧灼法:⑵填塞法①鼻腔可吸收材料填塞②纱条填塞③后鼻孔填塞法④鼻腔或鼻咽部气囊、水囊压迫⑶血管结扎法⑷血管栓塞法治疗原则:鼻出血属于急诊①一般处理: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嘱患者尽量勿将血液咽下,以免刺激胃部引起呕吐,必要时给予镇静剂②鼻局部处理③全身治疗:消除病因,使用镇静剂、止血剂、给予营养支持、严重者住院观察。★慢性鼻炎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临床分为两型:慢性单纯性\肥厚性鼻炎:鉴别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间隙性、交替性持续性鼻涕略多,黏液性不多,黏液或黏脓性,不易擤出嗅觉减退不明显可有闭塞性鼻音无有头痛头昏可有常有咽干咽痛可有常有耳鸣耳闭塞感无可有下鼻甲形态粘膜肿胀,暗红色,表面光滑粘膜肥厚,暗红色,不平,结节或桑葚样,鼻甲骨大下鼻甲弹性柔软,有弹性硬实,无弹性对麻黄碱反应明显反应反应小或无反应治疗非手术手术为主治疗:原则——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1.药物治疗:减充血剂、鼻用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2.手术治疗a.下鼻甲粘膜下硬化剂注射;b.激光、冷冻、微波、等离子射频消融等c.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d.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急性鼻炎(1)定义: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黏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2)病因:1.病毒感染(鼻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继之合并细菌感染。2.人体处于某种不利的因素(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3)临表:潜伏期1-3d。①初期鼻内干燥、灼热感、痒敢、喷嚏;②继而鼻塞、水样鼻涕、嗅觉减退、闭塞
本文标题: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个人校验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9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