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导论*1.道德概念及本质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一时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②道德含义的理解:(老师补充)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4)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一般本质:指作为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特殊本质:指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特殊性质。表现为: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即是非制度化的规范、非权力规范、内化的规范;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的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道德的类型: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道德的基本功能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是指道德调节人的行为并通过人的行为来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论证功能:是指道德对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作用。教育功能:是指道德的教化作用。导向功能:是指社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及其达到的道德价值目标。*2.职业的道德意义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循序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它不仅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较具特色和代表性、起中坚作用的道德层面。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职业道德的作用:①能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是职业的生存条件③对从业人员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④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意义:(1)每种职业都意味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即职责;(2)每种职业都意味着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利,即职权;(3)每种职业都体现和处理着一定的利益关系;(4)每种职业都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3.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是为人民服务。(1)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人际关系;(2)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3)是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规范:是在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1)爱岗敬业,勤于职守;(2)尽职尽责,奉献社会;(3)遵纪守法,诚实守信;(4)文明竞争,友好协作;(5)勤奋学习,熟练业务。4.职业道德的特点与作用特征:有限性;职业性、稳定性、连续性;层次性;多样性;强制性。作用: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职业生存的条件;对从业人员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5.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一种道德信念,它是以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他是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去熏陶、教育、培养学生产生爱国主义之情,树立报国之志,付诸报国之行。2.尊重自我,热爱学生:尊重自我是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它要求消除教学活动和学术研讨中的毫无主见等不良现象;要求教师必须有我意识,有主体意识。热爱学生是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这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还要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公平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因材施教。3.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是教师对待其所属的劳动集体的基本态度。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最终体现为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团结协作要求教师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用集体主义原则来协调教师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要求互相尊重,密切配合。开拓创新要求教师追求新知,不断进取,有创新、开拓和革新的精神。4.严格自律,以身作则:这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要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人格魅力、言行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1.教育劳动的特点(1)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A目的是培养人;B产品具有社会性。(2)劳动对象的特殊性。A对象的复杂性;B对象的向师性;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导师,在学生心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师的大的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模仿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具有不同的特征②可见,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罚制度不能替代的。教育对象的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C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教学相长。①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地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②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③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以其知识、思想品质作用于学生,那么学生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感情、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引起学生积极肯定的反应时,教师的要求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作用。④主客体双重性使得教师劳动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难性。(3)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A工具的特殊性:内在的;B方式的创造性;C过程的复杂性:时间连续,空间广延;D效果的特殊性:周期长,见效慢,不确定,潜在。(4)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A关系众多,组成复杂;B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由“传授式”变为“合作式”。*2.如何理解教育劳动的创造性(1)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创造性的根本在于他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或方法可以套用,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客观条件、教师自身的特点等等是千差万别的;(3)是一个对教学内容再创造的过程;(4)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3.教师职业道德概念及特点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特点:教师职业道德作为职业道德中的特殊类型,与其他相比,有突出的个性特点: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目的是培养、塑造、改变和促进人的发展。任何社会的优秀人才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这种特殊责任要求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职业必须具有比其他职业更高尚的道德水准。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修养不仅体现为个人,而且影响着社会的下一代,影响着社会的未来。2.)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教师直接又深刻的影响自己的学生,影响其学习时代及一生。不仅如此,教师还会通过影响学生,影响学生家长,影响到社会的千家万户,进而影响整个社会。3)其调节方式更具自觉性:强调主体的自觉,应自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正是教师职业道德自觉性特点的体现。4.如何理解教育劳动的创造性(1)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创造性的根本在于他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或方法可以套用,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客观条件、教师自身的特点等是千差万别的;(3)是一个对教学内容再创造的过程;(4)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5.学习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树立新型的人才观;确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教师培养与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是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第三章、大学精神与教师职业道德大学精神建设要求大学老师要确立起教学和科研的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服务与引导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还要建立起崇高的学术追求并养成独立的学者人格。1.大学精神的内涵: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开拓精神、理性批判精神。大学精神的作用定向与规范作用,维系与凝聚作用,激励与驱动作用,感染与教育的作用独立自治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他势力的控制和干预,有权自由、自主的决策和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2.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大学精神实质上大学人精神的体现,是大学人人格品质的张扬。大学精神的形成、守护和发扬是大学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而,大学教师是比学生更为稳定的校园生活的主体,也是更为重要的大学精神建设的主体,这支队伍中每位教师的个体人格形象与职业道德品质直接折射其所在大学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质。具体为:①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②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③树立服务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④具有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起主导作用。(1)教书育人原则。确立依据:①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任何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都是培养特定社会、特定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②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教学的过程必然也是育人的过程,教好书要求育好人,育好人是教好书的保证。③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为了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培养成千上万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各类人才。要求:①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知识,智力,锻炼身体,提高身心健康,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全面发展。②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教育方法要正确,符合规律,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认识规律,积极探索,努力学习。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科学文化知识(知识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思想理论和道德品质保证),教育理论(方法保证)。(2)为人师表原则。确立依据:①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效法的楷模。为人师表原则是由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的。育人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来对学生产生经常性的、直接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校学习,除了学书本,主要是向教师学习,不仅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学习教师运用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表述方法,也学习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②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教师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具有较高的威信是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威信是建立在多方面条件之上的,其最基本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由于高校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行为判断能力,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道德品质状况对其威信的影响就更大。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品格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影响学生。威信又来源于教师的以身作则,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以身作则作为一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来加以倡导。③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培养年轻一代的工作是一个全社会性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学校教育工程则是这庞大系统工程中的核心工程,而教师则是学校教育工程中的劳动者主体,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也就决定了整个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关注。④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工
本文标题:职业道德论最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0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