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1
第1页共6页注:只交答题纸学校2011—2012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B卷参考班级: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总分40分)1、理想信念是一种()现象。A精神现象B无知现象C经济现象D逻辑现象2、理想变为现实需要()条件。A有政治理想B自觉的责任C有道德观念D生活有追求3、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A遇事有主见B成功需要有坚强的意志C善于抓住机会D善于约束自己4、理想区别于幻想、空想的特点是()A理想是个人对幻想、空想的改进B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C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知识渊博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而空想、幻想则源于无知5、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说明()A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C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6、下列关于人生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只要符合个人实际就行B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C人生目标的确立关系到人生奋斗的方向,一旦确立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多变D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7、俄国寓言大师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这一比喻告诉我们()①理想不是现实,二者是对立统一的②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③理想的实现要靠实践④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二者没有直接的联系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8、“饮长江水”是北方几代人的梦想。经过几十年的科学论证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是开工兴建。南水北调工程从设想到开工说明了()A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人生奋斗的目标B任何理想都可以转化为现实C理想只有通过奋斗才能转化为现实D崇高理想是我国各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9、“志当存高远”是三国时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其中包含的哲理是()A人应当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B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D崇高的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10、1999年9月,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公开投票,由公众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前三名依次是: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他们推选的依据应该是()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程度B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赖性C个人活动摆脱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程度D个人活动是否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11、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的运用()第2页共6页注:只交答题纸A形式逻辑B概念C判断D推理12、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A行为习惯B工作方法C思维方法D认知态度13、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14、“刀子嘴豆腐心”、“笑里藏刀”这表明要了解一个人,必须()A透过现象对真象的认识B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放弃感性认识或不经过感性认识,直接抓住理性认识D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15、“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C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1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1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A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B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C人居于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D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19、“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20、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21、哲学上所说的对立是指()A矛盾双方互相依存B矛盾双方互相对抗C矛盾双方互相分离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2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3、“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A适度B互惠互利C因人而异的D主动热情24、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这说明他()A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25、理想有()作用A时代作用B超前作用C提升作用D丰富作用26、()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来源。第3页共6页注:只交答题纸A信念B意志C责任D实践2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28、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2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30、水有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但都是氢氧原子结合成的,其分子式都是H2O,这一自然科学常识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B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C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D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1、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32、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A、行为习惯B、工作方法C、思维方法D、认知态度33、下列关于人生目标的说法不正确()A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只要符合个人实际就行B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C人生目标的确立关系到人生奋斗的方向,一旦确立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多变D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34、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缺乏理想民,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说明()A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C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35、理想信念是一种()现象A精神现象B物质现象C经济现象D逻辑现象36、理想变为现实需要()条件。A有政治理想B自觉的责任C有道德观念D生活有追求37、信念是()等的有机休统一体。A心理和认识B认识和情感C情感和意志D意志和认识3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39、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40、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1、真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2、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第4页共6页注:只交答题纸3、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4、新事物就是指从时间上看产生最晚的事物。()5、人生目标需要遵循历史发展规律。()6、逆境对人的发展不利。()7、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8、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9、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所有认识都能够指导实践。()10、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11、矛盾就是对立的。()12、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1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4、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被动的。()15、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随意的,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16、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之中。()17、人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18、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19、事物的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质的突破和飞跃。()20、失败和成功可以相互转化。()21、智商的高低我,不仅决定着现实的学业成绩,而且是今后事业成败、生活幸福的决定因素。()22、青年学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终身勤于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这是人生成功的前提。()23、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创新上。()24、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25、人生目标不需要调整校正。()26、俗语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这句话说明人生目标一旦确立之后,就要坚持到底,不能见异思迁、变来变去。()27、理想必须具有实现的可能性。()28、理想的实现需要具备主客观条件,其中客观条件包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自觉的责任等等。()29、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主观规律性。()30、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狭义的思维相对于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同义。()?第5页共6页注:只交答题纸学校2011—2012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B卷答题纸参考班级: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总分4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三、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0.5分,共10分)1、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人具有。2、实践和认识是辨证统一的,决定,对有反作用。3、人生行动是运用自己的和实现目的和理想的过程。4、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必须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5、创新能力实质就是的能力。6、矛盾就是。7、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独立性、果断性、、。8、个人理想包括、、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等。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10、、是科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11、明辨是非,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遵守公民基本,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12、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四、名词解释(共四个小题,每题2.5分,共10分)1、自觉能动性:2、发展:3、现象:第6页共6页注:只交答题纸4、辩证思维:五、理解说明题(共两个题,每题5分,共10分)1、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在一部小说中需要细腻地描写一个被踢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是难以下笔。于是他信步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到一个乞丐。莫泊桑迎上前去,言辞恳切地说:“喂,请踢我几脚吧?”那乞丐被说的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神经不正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下。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跑回屋子,飞快地记下了这一真实被踢的感受。“莫泊桑花钱买踢”的事例说明认识的来源是什么?这对我们的人生成长有什么启迪?2、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一些人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本文标题: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1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