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质量成本培训讲义1、质量经济分析的概念所谓质量经济分析,又称质量经济管理,就是通过产品质量与投入(成本)、与产品(收益)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探求最适宜的质量水平,使企业的、社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值。质量经济分析贯彻于质量的产生、形成到实现的全过程。2、质量成本的定义:质量成本是指将产品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成本核算为了确保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3、质量成本的分类:按质量成本的作用分为控制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控制成本,是指与质量变动有关的成本,是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管理和鉴定所支付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常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控制失效成本,是指由于控制不力而造成的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是一种损耗性成本。按质量成本的发生环节分为直接质量成本和间接质量成本。直接质量成本,包括作业、设备质量成本,其中作业成本是指可控制质量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间接质量成本,主要是指发生在消费环节的费用,包括用户承担的质量成本、用户不满的质量成本和声誉损失成本等。4、质量成本的构成:国家标准GB/T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规定质量成本包括5个部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特殊情况下,还包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并分别给出了定义。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支付的费用。鉴定成本:是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内部损失成本,也称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外部损失成本,又称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所损失的费用。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提供用户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它包括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的费用(如由认可的独立试验机构对特殊的安全性能进行试验的费用)。5、质量成本的科目设置与核算:质量成本一般包括三个级别的科目。其中,1级科目为质量成本。2级科目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如有特殊要求还可增设外部质量保证成本。3级科目为质量成本细目。GB/T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中推荐了21个3级科目。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如下图:6、质量成本评价指标:在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时经常会用到质量成本评价指标。利用质量成本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加强质量成本管理的科学性。质量成本评价指标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质量成本结构指标、质量成本相关指标和质量成本目标值。质量成本结构指标:预防成本率=预防成本/质量成本*100%鉴定成本率=鉴定成本/质量成本*100%内部损失成本率=内部损失成本/质量成本*100%质量成本2级科目3级科目1级科目(1)质量培训费(2)质量管理活动费(3)质量改进措施费(4)质量证审费(5)工资及福利基金(1)试验检验费(2)质量检验部门办公费(3)工资及福利基金(4)检测设备维修折旧费(1)报废损失费(2)返修费(3)降级损失费(4)停工损失费(5)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1)索赔费(2)退货损失费(3)折价损失费(4)保修费(1)质量保证措施费(2)产品质量证实试验费(3)评定费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4、外部损失成本3、内部损失成本2、鉴定成本1、预防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率=外部损失成本/质量成本*100%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率=外部质量保证成本/质量成本*100%质量成本相关指标:产值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总产值*100%总成本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总成本*100%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销售收入*100%利润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销售利润*100%质量成本目标值:质量成本目标值=基期(计划期)质量成本(指标)值-报告期质量(成本)指标值7、质量成本具有以下特点:质量成本是一种变动成本。它随着质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从分析其变化趋势中探求最佳质量水平。质量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或可能的成本)。它不局限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而是着重于分析和预测可能或应当发生的经济活动,以便进行决策。质量成本是一种估计成本。它不能象生产、销售等职能成本那样精确计算,因为它带有某种假定性。它可对某种特定的问题提出各种决策方案,以供领导选择。8、质量成本最佳构成比例确定:质量成本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在质量成本中各应占多大比例才能使质量成本结构最佳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问题。从质量成本的构成项目的分析看,增加预防成本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从而减少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鉴定成本。这样,预防成本如果增加3~5%,质量总成本可能下降30%。但是,预防成本并非越高越好,而是要在质量总成本最佳的前提下,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增加鉴定成本,加强检验把关,可以降低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发生。鉴定成本的增减主要应看产品的质量状态。与预防成本一样,鉴定成本也应在质量总成本中占一个“适当的比例”。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都是不可避免的成本。在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把质量总成本为最佳时存在的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看作是合理的。著名质量管理学家,如朱兰、哈灵顿、桑德霍姆都对质量成本最佳构成比例作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其结论如下表:适宜质量成本水平的确定:运行质量成本的构成项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之间,以及质量成本与相关技术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性。质量成本可以绘制成下图所示的质量成本特性曲线:为了分析质量总成本的变化规律,我们不妨把质量总成本曲线最低点附近的一段曲线取出来放大,如下图:从上图可以看出1区是损失成本最大的区域,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预防措施,加强质量检验,提高质量水平。2区表示在一定组织技术条件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维持或控制现有的质量水平,保持质量总成本处于最佳点附近的区域。3区是鉴定成本最大的区域,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分析与鉴定费用有关的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保证规定质量水平的基础上将鉴定成本费用降下来。符合性质量成本1、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5、生产总成本2、预防成本+鉴定成本100%合格品100%不合格品P*4、基本生产成本3、质量总成本ABⅡ控制区域Ⅲ至善论区域质量过剩区Ⅰ质量改进区域质量总成本最低点9、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就是组织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以寻求适宜的质量成本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程序:应对职工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知识教育;对质量成本管理有关人员,如财务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成本管理业务培训。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明确职责,为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提供组织保证。结合本部门、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成本管理办法,使质量成本管理有章可循。根据质量成本目标制定质量成本计划。定期对质量成本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和分析。定期对质量成本进行考核。根据质量成本分析编写质量成本报告,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根据质量成本报告,结合具体情况,确定质量改进目标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组织落实。调整本部门、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重点,增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本文标题:质量成本培训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1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