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古典园林保护修缮应以园林传统理论为依据
古典园林保护修缮应以园林传统理论为依据避暑山庄营建是对中国古典园林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今天的保护修缮无疑应恪守园林的传统规范和山庄的创新营造观念。自唐宋至明清,古典园林是以古代山水诗画的创作原理为宗法,讲究确定立意(主题),构设意境(显示立意的文化内涵)和二者的和谐统一。皇家园林是营建时代最高工艺技术的代表,对此更为刻意追求。避暑山庄构设,宏观从立意的确定和自然山水选择,微观到具体叠山、理水、建筑、植物的组合配置,均达到“意有所宗,景有所依”,景意和谐,构建均衡的效果,诚所谓“自然不再易,人工不再移”。对于如此精致到位的园林构设,其保护修缮尤需尊重历史、尊重科学,以古典园林传统理论为依据。这里说的“历史”,是指遗址清理、原始记载、营造绘图、建筑烫样等所表现的原状原貌、艺术手法和意境效果。“科学”是指在历史资料缺乏,原始状况不清,依据古典园林的传统理论,通过专业论证得到的审美共识。我们需要总结在避暑山庄山体保护维修、湖岸整治、引水恢复、山区造景复原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1、关于维护假山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避暑山庄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维修叠石假山,颇费一番功力,为园林造景和之后的旅游开放做出一定贡献。山庄的假山多为写意假山。写意假山是以富于意境的真山为模本,师法古代山水诗画提供的理想化意境构设于园林中的人工叠石、堆土。其工艺技术是根据园林设计的景观意境,参酌自然真山的形象气势,进行艺术提炼、取舍。其真谛在于以人工叠石、堆土之形显示自然真山之神,补偿因缺山出现的造景不足,渲染所在部位意境,丰富园林整体文化内涵。其中文津阁假山基部原状完好,气度宛在。但是维修上部时因迭石随意,并以水泥勾抹缝罅,使秀气有失。文园的写意蹬道假山,山体庞大,用石万块,塌倒严重,几乎重砌。由于选石对脉理疏于精求,部分山段不能气贯通达,缺乏俊逸效果。山庄青莲岛石山和金山历史破坏不大,稍作修葺,尚保留凌波迭秀、葱茏嵯峨的脱俗风姿。避暑山庄狮子林迭石假山系文园16景中的第1景,是仿拟苏州狮子林相形假山的杰作。相形假山,是凭借石材的凹凸造形,模仿自然界物态形象的人工山体。其真谛在于模仿逼真,组合会意,越作远观越具形神。山庄狮子林经历了300年沧桑变化,当年叠石如虎踞狮伏般的风采已不复存在。修复时因忽略相形假山的原理和记载,缺乏揣摩研究,石材未经甄别和第二次加工,将原来出色的相形假山堆迭成为写意假山。这一失误,铸成山庄无相形假山之大谬,有违仿拟“集绵”、“综合”性园林的造景原则和以山庄象征国家“统摄划一”的造园立意。2、关于保护人工土山的历史原貌皇家园林的山体,历来遵循真假匹配、土石互补的传统原理,园中既有自然山体,亦有假山堆叠;既有迭石假山,亦有人工土山。园中无真山,如圆明园,亦要堆土山仿拟真山。避暑山庄湖区土山多为人工所为,蜿蜒起伏状若真山,绿水相绕,蔚为湖山胜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土山和部分地段的自然山体,遭到本地“晨练者”的严重破坏,人工土山顶部、侧部和自然山的缓坡、台地、麓缘,灌木被剔除,地面被剷削,作为晨练场地。其中湖区土山、榛子峪沿御路两侧自然山体破坏最为严重。3、山峦区园林意境日渐消失的趋势有待解决自两晋至南北朝皇家园林普遍追求寺庙建筑。南方是建寺庙于园林之中,故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北方因受中亚、印度佛教犍陀罗艺术造型影响,园林建于石窟寺中,园林更具灵山宝地胜概,在御园渐次形成“深山藏古寺”的传统意境。避暑山庄承袭传统,吸取南北寺庙的不同风格,于自然山体间,选植被葱郁、环境幽深地域,仿江浙寺庙建筑,诸如鹫云寺、碧峰寺、水月庵、珠源寺;选地势峻拔,地表裸露区域,仿北方名山寺庙建筑,如广元宫、旃檀林、斗姥阁。此外有山神庙一类单体建筑和园中园一类群体建筑。令人遗憾的是,山区各类建筑因岁月久远基本不复存在,而多年的修复工程又未以山区为重点,偌大的山区除有“青枫绿屿”和5个景亭以外,别无点景和导引性建筑,更缺少山区寺庙和园中园,使占山庄4/5的山峦区与园外野山相近似,失掉园林意境。这是影响山庄景观效果和制约旅游效益的主要症结。20世纪80年代总结修复工作时,有人因山区“青枫绿屿”修复后遭本地人破坏而引为教训。其实,教训是要吸取的,不过,不是修复景观建筑,而是应提高和完善市民教育、文物管理者素质、山庄门禁和管理制度等方面。4、修复引水工程及沿线主要景观的经验与教训古典园林理水造景讲究“水胜开合,收放适度”和隔障、藏曲、分割、通透等传统手法。依据传统,山庄的基础工程之一,是对自然山体的利用和水态的改造,形成“水通意远,勾连全园”和“藏曲萦绕,莫辩来踪去迹”的艺术境界。2003年复原引水工程,自武列河、暖流暄波入水口至双湖夹镜区间,是颇为成功的修缮作业。经验之一,在于尊重山庄历史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以大遗址考古调查为基础,以基址清理、驳岸、御路历史原状为依据,作大面积园林复原。经验之二,在于尊重园林“以水活血脉”的科学理念,再现康熙皇帝以引水入园活跃造景,弥补山庄北部、西部因缺水表现的平庸寡味,提高山峦区与平原区衔接部位景观的通透性。当然亦不能讳言此项工程存在的问题,应引以为教训。一是建筑物基本为山庄早期构建,圣祖建筑亦不尽素面素油,尤其檐柱、金柱材质细弱,更应作地藏敷面,以增加浑朴厚实感。外檐装修因匾联做工、色彩浮华而与意境相悖。二是迭石驳岸未全部复位,突显零乱不整。历史上远近泉声“前后临池,有白莲万柄”,水中应剔除红荷。另藕根深度不足,恐难越冬。三是麓缘渠道清底不深,引水无法入渠;松林峪与梨树峪无水注入,呈左渠盈水,右渠乾涸状。四是稼穑维艰与渡桥构置草率,用料意境不一,亭囊稍大,流雨不畅,易滞水烂顶。五是御道左右开挖过于敞平,应留土岭小丘,呈似掩若遮状,即见通透不失隔障。园林的传统理论为“无通透则混沌,无隔障而浅白”,目前表现为通透有余而隔障不足,失掉了造景层次和景深效果。六是御道沿线临近山峦,应以小丘、大树为过渡,不应全部以现代化绿草铺墁,与高山意境相谬,与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牴牾,呈现代公园或欧美园林格调。5、两次挖湖和近年来维修泊岸暴露的问题避暑山庄湖泊区寓意江南水乡,需要克服湖面开阔和沿岸空荡呆板,主要方法是运用隔障、分割、藏曲的手法。其中尤以水畔植物、建筑和驳岸幽深湖区;以婉转的溪渠,形态各异的水面和斗折蛇行的湖岸,创造山环水绕的景态;以自然水草驳岸和人工山石驳岸,创造河湖港汊交并的自然风光,为主要造景方法。但是,两次挖湖和近年维修驳岸,均忽略园林理水传统,忽略对300年来自然水草驳岸的技术清理,把清挖湖泥和湖岸维修等同于一般水利工程和土方挖掘,任意迭砌石岸,水泥抹平岸线,填塞和取消湖岸曲折,破坏了湖区幽深的水乡意境。文物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迹、遗物,避暑山庄是反映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轨迹和清代园林艺术成就的惟一现存园林实体,其历史的真实性不能擅作改变,如果因修缮而有损其文化载体的意义,等于是在新时代“文明”地破坏文化遗产。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如何改造】北宁公园位于天津北站东北侧,前身系袁世凯委派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周学熙选址筹办的种植园,于1932年9月修建为公园,取诸葛武侯“宁静以致远”之语,命名为“宁园”,全园面积57.87公顷,其中水面18公顷。北宁公园的提升工程被列为今年天津的民心工程。通过整治改造,将恢复园内水系和历史建筑,深入挖掘文化价值,努力打造具有唯一性、富有影响力、体现自身特色的园林景观,同时结合现代城市生态、休闲功能,通过改造提升使之更丰富、更完善,恢复其天津大型综合性公园的地位和功能。按照“挖掘历史内涵、恢复原有格局、合理配置功能、重塑名园风貌”的总体布局原则,对保留建筑进行改造和更新,在公园内部形成滨水休闲、体育健身、园林游览、赏湖泛舟、文化创意、配套服务等六大服务功能区。在景区规划上,将合理运用有序多变的园林造景手法,构成完整的古典园林群落体系,形成以致远塔为核心建筑的“高塔致远”;以畅观楼为核心建筑的“登楼览胜”;以湖心岛六角亭为核心建筑的“祠亭思故”;出于历史上在宁园建立慈禧行宫的这一想法,依据原慈禧行宫图(现藏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建立行宫,取名“慈宁博古”;以大雅堂、宏观楼、四面厅为核心建筑的“鉴水描春”“镜湖抒怀”等六大核心景点。河北区市容委工作人员介绍,结合北宁公园的复杂现状、工期要求、工程标准和施工难度,2月底基本完成拆违任务。从2月20日开始,对保留的7栋历史遗存的百年古建筑和部分续建景观建筑(共计25栋、面积约3.3万平方米)按传统工艺进行修复,6月基本完成北宁公园大部分区域的综合整治任务,确保提升改造工程再现历史名园风貌。曲水园原是上海五个著名古典园林之一,有230多年历史。它小巧玲珑,典雅古朴,园中有楼台亭阁、假山荷池、奇花异草,还有几十棵百年以上的古树。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它大体都具备,只是文化内涵略显不足。主管青浦区园林的龚海明先生介绍说,那是去年初,区里得到上海市的一笔拨款,要对曲水园进行整修和改造。他们于是想到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园中的西北角有一个院子,原是放盆景的地方,因原先规划欠周,多年来又没有修缮整理,盆景长得不好,环境也搞得很差。他们准备改造和利用这块地方,赋予它文化的内容。但放什么为好?曾有人建议,搞一个长廊,画二十四孝图。考虑到它的内容有封建糟粕因素,他们没有采纳。但对文化的追求,他们并没有放弃。这时,一个新的创意引起他们的重视――建一个石鼓文书艺苑。他感到这方案有新意,于是主动打电话找到创意者唐金海教授。听了唐教授的介绍,认为在这地方展示石鼓文,最能够丰富曲水园的文化内涵。他确认这是个最佳方案。经请示并得到区、市等上级领导的支持,他们准备付诸实施。热衷于石鼓文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唐金海,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从事书法创作三四十年,对石鼓文更是情有独钟。几年前到日本讲学时,他的石鼓文体书法,受到日本书法界朋友的赞赏,并在他们的促成下,开了几次个人书法展,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回国后,他又创作了许多石鼓文体楹联,出版了书法集,举办了书法展,引起媒体的重视。想及目前石鼓文研究者寥寥无几,临写者后继乏人的现状,一个想法萦绕于他的心头――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石鼓文,以此促进日渐式微的石鼓文研究。他设想:要找一个地方,展出石鼓文的碑帖、石鼓的复制品、历代大书法家的评介文章及其书法。但多处联系都不如愿――有的没有地方难以展出,有的掂量没钱赚不感兴趣,有的开口先要提供赞助,有的只同意在一个茶馆里挂几副对联,有的只要几幅字刻在牌坊上……2006年2月19日,经画家岑振平的促成,唐金海和龚海明见面,建设石鼓文书艺苑的方案拍板定案。2006年11月18日,石鼓文书艺苑建成。王元化、张海等众多文化名人乐为碑廊题词,日本、韩国书法家纷纷前来参观,上海一位七八十岁的老者多次乘公交车前来观赏……青浦区从此多了一个富有特色的文化景点。一个传统两种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设,从秦汉时期的上林苑挖土成岛,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以来,历经千百年,已经形成了一种园林模式。明清以降,所有私家园林,大体都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小巧玲珑,山水林木,楼台亭阁,长廊水榭,应有尽有,欲纳自然之美于一炉。这种格局是历史形成,也是难以改变。大体维持现状,方可称之为古典园林。有人认为,这种纳自然万象于咫尺的模式,扭曲了自然的真实。这评论有一定道理,现代景观建设也是无需走这条路,但改造古典园林,却不能大规模地破坏它原有的格局。搞大草坪之类的所谓回归自然,就势必伤了古典的气脉。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在古典园林的整修和改建中,也有一些经营上的误区,诸如开辟商业街、游艺园,拓宽果园、养鱼场,想以此增加收入,“以园养园”等。经营上的误区,来源于认识上的误区。园林属于公园,企业化有损它的根本性质,是不可取的。还有一种误区,就是伤害它的文化品位。古典园林中,本来多有书画,如楹联、国画等,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和时代气息。有的园林在修缮和改造中,不重视保留更不重视加强这类气氛的营造,这就使它失去了传统的韵味。“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在园林中有指点景色意蕴的作用,忽视它就忽视了它的文气。游览改造后的曲水园,
本文标题:古典园林保护修缮应以园林传统理论为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