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泪器疾病概述•泪器分为泪液分泌部、泪液排泄部•泪液分泌部包括泪腺、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等外分泌腺•泪腺为反射性分泌腺•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为基础分泌腺泪器病的主要症状-流眼泪•泪溢和流泪不同•泪溢(epiphora)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外•流泪(lacrimation)泪液分泌过多,排泄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凡因眼部炎症,异物刺激,感情冲动等使泪液分泌物过多者叫流泪。凡泪道任何部分发生功能障碍,导致泪液外溢者为溢泪慢性泪囊炎•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农村和边远地区多见。•由于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常见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下鼻甲肥大等,阻塞鼻泪道,泪液不能排出,长期滞留在泪囊内。•泪液中的细菌,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在此滋生,刺激泪囊壁,引起泪囊粘膜慢性炎症,产生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临床表现•溢泪•挤压泪囊区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流出治疗•对患病不久鼻泪管未完全堵塞的病例,点抗生素眼药水,每日4~6次,点药之前,挤净分泌物,作泪道冲洗,同时应治疗鼻腔疾病。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鼻泪管仅部分狭窄,可试作泪道探通术或鼻泪管插管术。•泪点和泪小管正常者,可作泪囊鼻腔吻合术。(经皮肤或鼻腔进路)•如泪囊过分狭小,或病人年老体弱,或伤后合并有严重瘢痕者,可行泪囊摘除术。急性泪囊炎•多由慢性泪囊炎转变而来,原发者少见。•泪囊炎症突然加剧。使泪囊及其周围的蜂窝组织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链球菌最常见。临床表现•泪囊部高度红肿、发热、剧痛和压痛,并可扩延至上下睑、鼻根部及颊部,耳前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常合并有全身不适、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症状。•如脓肿破溃、排脓后、症状减轻,但有时可形成泪囊瘘,长期不愈,或时愈时发。•治疗•早期局部热敷,每日3~4次,点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膏,全身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炎症消退三月后,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脓肿形成后,应切开引流,炎症反复发作或瘘管久不愈合者,应在炎症控制后行泪囊摘除术,同时摘除瘘管。新生儿泪囊炎(neonataldacryocystitis)•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Hasner瓣)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约有2~4%足月产婴儿,可能有此种残膜阻塞,但绝大多数残膜可望在生后4~6个周内自行萎缩而恢复通畅。因骨性鼻泪管发育不良、狭窄所致者较为少见。•治疗•用手指对泪囊肿块向下作按摩。•如经6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包括多次按摩仍不见效者,可经冲洗及滴用抗生素后再用探针探通,多可获得痊愈。•如有泪囊周围炎时,应先按照急性泪囊炎处理。泪液分泌系统疾病•泪液分泌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泪腺炎症、泪腺肿瘤泪腺炎•慢性泪腺炎在临床上较急性泪腺炎普遍。•常与全身感染有关。•病因•多为原发性,亦可由急性转变而来。•沙眼、结核、梅毒。•临床表现•经过缓慢,病变多为双侧•上睑外上侧有一无疼痛之隆起,无压疼,肿物还可触及分叶状,伴有眼球向下内方移位,上转受限,而发生复视或导致上睑下垂表现。•结核性泪腺炎:为最常见之一种,随血行扩散而致,双侧或单侧肿大,无疼痛,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常表现为孤立型结核瘤。多数能自愈。但也有呈干酪样坏死,形成寒性脓肿。穿破皮肤后形成结核性瘘管。•沙眼性泪腺炎:沙眼对泪腺的影响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沙眼在结疤痕的过程中,引起泪腺排出管道之阻塞—导致泪腺继发性萎缩;一是沙眼病毒沿排泄管侵入泪腺,而形成沙眼性泪腺炎,但需充分证实。•泪腺类肉瘤结节瘤:为一种侵蚀网状内皮系统的肉芽炎症,原因尚未明确,常为全身病的一个局部症状,患者多发生在20~40岁之间,双侧发病,但不一定同时发病,泪腺表现为逐渐肿胀,呈无病结节状,质地坚硬,与眶组织有联系,但在皮肤与眶缘下可被自如推动,最后确诊需靠活体组织检查。泪腺肿瘤•30%是炎性假瘤或淋巴样瘤•70%是上皮来源肿瘤•原发性上皮瘤中,50%是良性•恶性泪腺肿瘤中,50%是囊样腺癌,25%是恶性混合瘤,25%是腺癌多形性腺瘤,泪腺混合瘤(mixedtumor)•组织学上,泪腺混合瘤包含双层腺管上皮,同时含有异常的基质成分:脂肪、纤维、软骨组织,•有完整包膜•临床表现中年男性,单侧,发病缓慢眼眶外上方包块,可扪及眼球内下方移位无疼痛及压痛CT、MRI显示肿瘤形状、泪腺窝骨质侵蚀年龄大、生长快、骨质破坏明显要考虑恶性混合瘤多形性腺瘤,泪腺混合瘤治疗•首选手术•连同包膜一起完整切除囊样腺癌•囊样腺癌是泪腺最常见恶性肿瘤•女性多于男性•影像学检查有骨质破坏•常伴有复视或视力障碍治疗•手术广泛切除多形性腺癌•临床体征与多形性腺瘤类似,但生长更迅速•常伴有疼痛•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
本文标题:第五章泪器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4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