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五章激励理论与分类
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五章激励理论与分类关培兰教授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本章目录激励研究激励理论研究激励理论与分类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本章重点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关键问题。激励实际上体现了奖励与惩罚两方面。研究激励问题和制定激励措施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激发人们行为的特殊因素以及这些特殊因素是如何激发人的行为的;二是激励对象为什么选择这种行为而不选择那种行为;三是怎样引导人们改掉错误和消极的行为,强化准确的行为。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一节激励研究激励的时代要求激励的含义激励的一般过程模式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激励的时代要求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关键问题国内外竞争的加剧,来自社会、经济、技术的外在压力,都迫使管理方面在方法和技巧上有所创新,以不断保证企业效率和效能的高水平,要求有效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为了企业不断发展,必须关注人力资源。知识爆炸,科技不断发展,企业必须加大对更新企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新知识的获得的投入,加强员工培训。员工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有些管理者认为对员工只用金钱激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认清一个问题,员工的需要和要求是多方面的。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激励的含义激励包括奖励和惩罚行为科学认为,奖励是社会对人们的良好行为或取得的突出成绩,作出的卓越贡献给予积极肯定,以促使人们将这种行为保持和增强,加快人的自我发展、完善,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好的效益;惩罚则是社会对人们的不良或不正确行为予以否定,以促使人们的行为变异,增强反应强度和内驱力,警诫他人,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激励实际上体现在奖励与惩罚两个方面。那么,究竟什么是激励?对此,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激励的各种观点阿特金森(J.W.Atkinson)1964年指出:激励就是“此时此刻对行动的方向、强度与持续性的(直接)影响”。琼斯(M.R.Jones)1955年写道:激励涉及“行为是怎样发端,怎样被赋予活力而激发,怎样延续,怎样导向,怎样终止,以及在所有一切进行过程中,该有机体是呈现出何种主观反应的”。坎波尔和普利特查德在1976年是这样解释激励的:“激励必须研究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人的)智力、技能和对任务的理解以及环境中的各种制约条件都保持恒定不变的条件下,能说明一个人行为的方向、幅度与持续性。”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激励的各种观点弗鲁姆(V.Vroom)则在1964年对激励的实质作了这样的说明:激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主宰着人们……在多种自愿活动的备选形式中所作出的抉择”。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P.Robbins)在1979年出版的《组织行为学》教材中是这样描绘的:“我们把激励定义为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约翰·A·瓦格纳(JohnA.Wagner)等在1992年的《组织行为管理》教材中说:“激励是探讨关于影响人的行为的触发、指向和维持的因素。”......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据统计,激励的定义有上百种。这些定义似乎各执一词,但至少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1)人们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人们自身有什么内在的追求或需求,能驱动他们以一定方式表现出某一特定行为,以及有哪些外在的环境性因素触发了此种活动。(2)是什么因素把人们正被激活的行为引导到一定方向上去的。这指的是人的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的物,并且总是有所为而发。(3)这些行为如何能矫正、保持和延续,以及这种行为正在进行时,行为主体和客体的主观反应。激励的各种观点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激励的一般过程模式第一,需要的产生,在个人内心引起不平衡。第二,个人将寻求和选择满足这些需要的方法,以恢复他的平衡状况。第三,个人通过目标行为或工作,去满足需要。介于行为选择和实际选择之间的是一个需要的个人特点,即能力。第四,关于个人在实现目标方面的绩效成就,要由个人或别人来进行绩效评价。这可能满足一个人的工作胜任感。第五,根据对绩效的评价而给予奖酬或惩罚。第六,由个人来评价绩效和报酬,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最初的需要。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激励过程的一般模式看起来简单而直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就不会这么直截了当了。第一,动机是假设的,是看不见的。第二,激励的复杂性和能动性。第三,人们在取舍动机的方式以及追求这些动机的驱动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需要为满足:不平衡的内部情况1寻求和选择满足需要的战略2面向目标的行为和绩效3绩效评价奖励5奖励和惩罚重新评价和估计需要6满足7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二节激励理论研究激励理论研究的心理学观点激励理论研究的历史观点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激励理论研究的心理学观点老行为主义激励理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风行一种行为主义理论,创始人为华生(1878—1958)。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刺激—反应公式,用符号表示就是S—R。将这个理论运用到管理措施上,激励手段的实质就是刺激,通过刺激手段,主要是金钱来诱发人的行为。新行为主义激励理论新行为主义是在刺激—反应公式中加上了一个中间环节,用符号表示就是:S—O—R,其中S为刺激,R为反应,而O是一个中间变量,它主要指人们的主观因素,如意图、愿望、行为目的、印象和计划。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激励理论研究的心理学观点根据新行为主义的理论,激励手段也复杂化了,主要包括:要从社会心理出发,分析需要的发展,需要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内容。要进行情境分析,由于人的思想经常会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要经常对影响人的情境进行动态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使激励过程持续化。目标均衡。在个人与组织以及各种人际关系中会发生一些冲突和不协调。为此,调和矛盾,使目标均衡也是很重要的。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激励理论研究的心理学观点认知派激励理论认知心理学派认为,把行为简单地看成是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反应的机械联结,这不完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性。认知心理学派的主要论点有:强调认知过程中的结构和组织原则。强调内部发生的过程。强调概念的驱动作用。强调认知反馈作用。强调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认知心理学派激励理论的分类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激励理论研究的历史观点在科学管理阶段,泰勒将企业员工看成是“经济人”,认为员工只有对物质利益的简单追求。这个阶段的激励,主要表现在“A使B做A希望B做的事”。行为科学理论产生以后,人们对人性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员工不仅是“经济人”,还是有各种需要的“社会人”,激励开始涉及“行为是怎样开端的,怎样被赋予活力而激发,怎样延续,怎样导向,怎样终止,以及在所有一切进行过程中,该有机体呈现出何种主观反应”等问题。工作生活质量阶段,对激励的定义进一步考虑到激励对象的合理要求和利益,认为“激励就是引导有各自需要和个性的一个人或一群人,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同时也要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激励理论研究的历史观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研究激励问题和制定激励措施时,至少要考虑三个问题:激发人们行为的特殊因素以及这些特殊因素是如何激发人的行为的;激励对象为什么选择这种行为而不选择那种行为;怎样引导人们改掉错误的、消极的行为,强化正确的行为。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三节激励理论与分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改造型激励理论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是研究需要这个激励的基础的理论,是说明激励人们行为的特殊因素以及它们如何激起或引发人的行为,它着重对激励的原因及其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产生次序分为五个层次,也就是五个等级,如图5—3所示。图5-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一层: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基本需要,指衣、食、住、饥、渴、性等方面的生理机能需要。第二层:安全需要。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就自然会有安全的需要。包括经济上的安全、心理上的安全、劳动上的安全、环境上的安全。第三层:社交需要。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相应满足后,就会产生社交需要。社交需要包括社交欲和归属感。第四层:尊重需要。当前三层的需要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尊重的需要就显得很重要。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尊重需要可分为自尊需要和他尊需要。(1)自尊需要的表现:自信心、自豪感,如要求独立工作、自我成长、自我实现。(2)他尊需要的表现:希望获得他人的承认和尊敬,向往荣誉和地位,以致扩大自己的威望、权力和影响。第五层:自我实现需要。这是一种最高级的需要,是指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当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质自我实现者有下列15个特质:1)全面准确地知觉现实。(2)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3)对人自发、坦率和真实。(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5)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6)具有自主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8)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9)对人充满爱心。(10)具有深厚的友情。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具备民主的精神(12)区分手段与目的。(13)富于创造性。(14)处事幽默、风趣。(15)反对盲目遵从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阿德佛需要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德佛根据对工人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一个人的需要不是分五种,而是分三种:生存、相互关系、成长。他的三种基本需要理论,简称为ERG理论,E为existence(生存)的第一个字母,R为relatedness(相互关系)的第一个字母,G为growth(成长)的第一个字母。(1)生存的需要是最基本的。生存的需要是指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2)相互关系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是指个人在工作环境中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3)成长的需要。成长的需要是指个人在事业上、前途方面的发展。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图5-4阿德佛的工作需要与工作成果的关系图图5-5ERG理论中的满足-上升、挫折-倒退图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赫茨伯格根据观察研究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有些出自工作本身的因素,可以构成对员工的很大强度的激励和对工作的满足感。第二,有些来自工作环境的因素有缺陷或不具备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意,改善这些因素,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并不能使员工受到巨大的激励,不能促进生产率的增长。赫茨伯格把这类因素概括为: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与上级主管之间的人事关系;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工作条件、薪金;个人的生活;工作的安全他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图5-6满意与不满意因素的比较图5-7赫茨伯格的满意-不满意观点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利兰教授20世纪6
本文标题:第五章激励理论与分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4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