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预习案高三地理组【复习目标】1、掌握荒漠化的分布、成因、类型、整治措施2、能结合具体区域应用以上理论分析荒漠化3、学会分析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其产生的危害,及有关的治理措施。【自主复习】知识链接1、我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2、自然地理分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季风区;3000米等高线: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回顾课本P16--P23并默写:师生共勉:眼高手低是学习的一大忌讳,让我们动眼观、动脑想、动笔写,去落实吧!荒漠(沙漠化)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或地区的土地退化。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①基础条件: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②物质条件:多疏松沙质沉积物③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风力大植被破坏①过度②过度③过度④水资源不当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进灌溉技术,合理灌溉;草原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生物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措施:建草方格沙障,及水土保持工程等。3、农牧业措施: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等。4、人口措施:控制,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土地压力,适当移民。教育措施: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法制措施:加强环保立法,禁止滥砍滥伐等破坏植被及生态环境的行为。5、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表现、、⑤2【自我检测】1.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2.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高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读图,完成3~5题。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6.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沙漠3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7~8题。8.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9.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10.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叙述正确的是()A.半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设法扭转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D.防治荒漠化的核心问题是植树造林【方法指导】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疑难问题】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危害自然原因人为原因4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教学案高三地理组【重点点拨】例1、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尤其以西北地区尤为严重,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右图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4分)a.风力作用为主b.流水作用为主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2)考虑西北地区出现的荒漠化表现有哪些?(4分)(3)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6分)根据本题和所学总结土地沙漠化成因:自然因素:位置:气候;(动力条件)水文植被土壤人为因素:人口压力激增→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P20—P21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沙漠化的原因(风蚀荒漠化)并想一下解决本区域生态环境的合理措施。自然因素:地理位置气候人为因素: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本地区土地荒漠化根源问题是解决措施:52、土壤次生盐碱化含义:因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1)请从概念分析概括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的原因。(2)结合含义及原因分析土壤次生盐碱化在我国的分布地区有哪些?(3)请结合原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迁移应用】石漠化(水蚀荒漠化)含义: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喀斯特地区,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1)分布:主要在我国地形区石漠化严重,主要分布在、、三省。(2)自然原因:①地形:地形崎岖,或地势起伏大。②土壤:喀斯特地貌,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土层瘠薄。③气候:降水多或降水集中,多暴雨。④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陡坡开垦;伐林取薪;工程建设;开矿等)②人多地少,对土地的过度利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3)措施:【链接】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漠化”(水蚀荒漠化)(1)含义:因为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当水土流失导致表土流失后露出红色石山具有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红漠化。(2)成因、措施(同石漠化)【小结】6【当堂检测】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2~3题。2.“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3.“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读右图,回答4—10题4、图示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是因地制宜治沙的成功典型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漠C、沙障固沙成本低、费工小,应大规模推广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5、铁路线是()A陇海线B京哈线C兰新线D包兰线6、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①修筑公路②过渡樵采③过度放牧④过度开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读图回答发育于祁连山的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荒漠化复习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5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