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认识实习报告实习班级:工管A102姓名:魏玉超学号:2010116083指导老师:尹红莲、徐光瑜、刘宁、周长勇、孙爱华。实习时间:2011年10月17日——10月21日2目录第一章实习目的··························第二章实习工程概况·······················第三章录像部分·························第四章实习的收获、体会建议·············3第一章实习目的专业人士实习是水利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增强同学们自觉为水利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提高同学们热爱水利工程管理专业,为即将进行的理论学习提供必要的实践经验。本次专业认识实习的目的是:1、.通过实习了解蓄水枢纽、引水枢纽、闸、坝等水利工程和市政景观工程的基本组成及作用、规模,牢固建立水利工程的实际几何形状。2、通过实习了解实际工程中的新结构、新材料、新施工工艺和现代管理方法,丰富和扩大同学们的专业知识领域。3、熟悉重力坝、土石坝、水闸、橡胶坝、水泵泵站、涵洞、渡槽等主要水工建筑物的组成、结构,对水利工程由一个感性的认识;巩固同学们的专业思想,使同学们领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水利事业、乐于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决心和信心。4、通过实例学习水利建筑专业知识,扩大同学们的视野。5、学习广大水利工作者的优秀思想品质,树立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为祖国现代化作贡献的思想。4第二章实习工程概况2010年10月17日,早晨,八点在老师的带领下,准时乘车来到日照水库,我们步行到闸门那里,老师领着同学走一段,讲一段。主要是讲大坝的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名称、作用、原理,还有运行时的步骤。从中我了解了很多知识,我在工程制图中看到过闸门,如今看到了实物,还知道了它运行时是怎么做的,真是让我把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起来。我们实习的这个工程已经不是象以往一样把闸门吊起来放进槽内,而全是用电脑就可以操控的,真是科技越来越先进了.通过老师解说知道日照水库的概况:日照水库坐落于市区西部的人工湖——日照水库,建于1958年。按国家规定标准,属大型水库。水库主坝长116米,坝顶高47.4米,最大坝高28米;副坝长285米,最大坝高8米,水库大坝以上流域面积548平方公里,总库容水2.718亿立方米。日照水库,因主要库址属地在东港区西湖镇,又名西湖水库。它虽无西子之美,但也独有韵味。幽碧湖中,群山倒映,涟漪细碎,山水交映,颇具诗情画意。1、工程概况日照水库始建于1958年10月、建成于1959年6月,是多年5调节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总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为大(1)型、1-10为大(2)型、1-0.1为中型、1000-100万为小(1)型、100-10万为小(1)型],主要功能为防洪、灌溉,并逐步发挥养殖、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是日照市区主要的防洪枢纽和水源地。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48平方公里;最高库水位46.51米,总库容3.1805亿立方米;兴利水位42.50米,兴利库容1.8232亿立方米。水库枢纽工程包括南北坝、南北放水洞、水电站,溢洪道四部分。大坝轴线呈折线型。主坝全长1116米,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副坝全长357米,西段285米为宽心墙砂壳坝,东段72米为黏土斜心墙砂壳坝。南放水洞位于主坝1+060处,内径1.6米,设计流量20.5立方米/秒;北放水洞位于副坝0+122处,内径3.0米,设计流量102立方米/秒。水电站位于北放水洞出口处,总装机容量1500千瓦。水库溢洪道为开敞式,七孔10×7.5米露顶式弧形钢闸门,闸底高程36.4米,校核最大泄量3760立方米/秒2、防洪标准概况6现状防洪标准达百年设计、五千年校核。设计洪水位44.02米,校核洪水位46.51米。百年一遇洪水的24小时降雨量为307毫米,24小时洪水总量为13663.5万立方米;72小时降雨量为351.4毫米,72小时洪水总量为15975.7万立方米;最大入库流量4200立方米/秒,最大泄洪流量2570立方米/秒,最高洪水位44.02米。五千年一遇洪水的24小时降雨量为507.5毫米,24小时洪水总量为29788.4万立方米;72小时降雨量为572.2毫米,72小时洪水总量为33024.9万立方米;最大入库流量8610立方米/秒,最大泄洪流量3880立方米/秒,最高洪水位46.51米。3、流域概况水库上游流域属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良好,形状为椭圆形,三庄河、沈疃河两条主要支流呈双支分布。流域上游已建小(一)型水库四座,小(二)型水库26座,塘坝322座,控制流域面积56平方公里,总库容2429万立方米。水库上游42.5-46.51米高程之间涉及3个乡镇19个自然村,影响人口1.43万人。下游河道流经三个区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67个自然村,影响着6.06万人口、17万亩耕地和204国道、兖石铁路、日东、同三高速公路及部分大中型企业的防洪安全。74、水库历次重大改建、扩建、加固情况水库自建成后历经续建、加固达到现有规模。其中较大的续建、改建加固工程有:1960年至1962年兴建水电站,装机容量640千瓦;1960年至1963年开挖溢洪道及子河;1964年翻修迎水坡36米高程以上的乱石护坡;1968年8月扩建水电站,增设800千瓦机组一台;1971年建溢洪闸三孔,1975年扩建四孔;1976年和1977年两次加高主坝;1986年3月对溢洪闸交通桥加宽4米;1987年4月对溢洪闸机房桥头堡改建;2002年1月~2005年4月实施了日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加固内容为:主坝砼防渗墙、上游坝脚挤淤压重、砂壳振冲;副坝加高、灌浆加固;新建七孔10×7.5米露顶式弧形钢闸门、溢洪道尾水渠护砌;总干渠改线、新建泄水渠。5、灌区建设与管理目前,日照水库灌区于1959年开工建设、1960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几经扩建配套,已建成总干渠1条,长4.7公里,干渠4条,总长101.3公里,支渠28条,总长101.3公里,各类渠系建筑物1230座,设计灌溉面积3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5万亩,多年平均灌溉面积15.0万亩。灌区范围内,有11处乡镇,330个行政村,28.6万人,耕地面积34.2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地瓜等,是东港区、岚山区、开发区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8日照水库安全运行50年来,在防洪减灾、保障工农业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在保证水库工程安全运行,发挥工程效益的同时,管理单位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水产养殖、农林种植、冷藏加工、建筑施工、旅游服务等综合经营项目,促进了水利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他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水安全为己任,努力做活水文章,积极探索新的治水思路,把加强工程管理和发展经济作为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供水、发电、工程建设为支撑,以改革促发展,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日益提高。日照水库的大坝北有一纪念碑,上有舒同题书“日照水库”四字。纪念碑四周青松环绕,鸟语花香,日照水库纪念碑不但作为后人参观景仰的圣地,也成为日照水库一道独特的景观;坝南有一仿古小亭,建于崮山的半山腰,临水而建,建筑风格为仿古设计,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亭子的顶部覆盖着金黄色的琉璃瓦,四周栏杆为汉白玉的大理石,登临幽亭,极目舒旷,感受水声涟涟,清风拂面,放眼望去,碧水万顷,百舸争流,山峦起伏,山水辉映,别有情致。青峰岭水库10月19号坐车到青峰岭水库,青峰岭水库于1960年建成,位于日照市莒县城西北30km处,坝址在棋山、洛河二镇交界处的棋山镇东卢家岔河村控制流域面积770平方公里,总库容4.101亿立9方米,兴利库容2.6873亿立方米,兴利水位162.0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水库下游保护着莒县、临沂、郯城等县城的工矿企业,82万亩农田和100多万人口,水库下游25公里处有潍徐公路,115公里处有兖石铁路,180公里处有陇海铁路。自1960年建库以来,水库有效地拦蓄了上游来水,保障了沭河下游沿河两岸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水库在百年一遇设计洪水时可削减洪峰33%,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0.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14万亩。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放水洞、水电站五部分组成。大坝全长1200米,坝顶宽7.2米,最大坝高30.9米,坝顶高程167.2米,坝顶防浪墙顶高程168.0米;放水洞主洞长177米,洞径3米,进口底高程140.8米;溢洪道建有9孔溢洪闸,总宽102米,净宽90米,闸底高程154.3米,闸门尺寸宽×高为10×8.3米,弧形钢闸门;副坝位于大坝西南马鞍形山口处,为浆砌石坝,长270米,顶宽0.6米,坝顶高程为163.8米,坝基埋深1米。青峰岭水电站位于主坝南端,系坝后式引水电站,电站装机五台,总装机容量4100KW(1250KW机组3台、250KW机组1台、100KW机组1台)。水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116万千瓦时,多年平均发电量360万千瓦时。10莒县青峰岭水库管理处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下设八个职能科室:办公室、灌区管理所、工程科、财务科、电站、物业管理科、渔业队、保卫科。共有职工168人,其中在职111人、退休57人都江堰:10月19号在学校观看了水轴,在这条东西走向的水线上.有仿制的都江堰,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飞沙堰:“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11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蜀郡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都江堰这项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12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
本文标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