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莱布尼茨与德国的现代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40莱布尼茨与德国的现代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刘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德国的莱布尼茨(GottfridoGuilelmoLeibnitio,1646-1716)对我国的知识界似乎可以说并不陌生。都知道他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发明了微积分。但是,有谁知道他还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文学者呢?他的著作或者说《莱布尼茨全集》至今德国科学院还在整理,直到2050年才有望出齐?1有谁知道他终身关注着中国?因为他在世的时候正是清王朝康熙年间(在位期1662-1722年),2000年北京科学出版社专门出版了《莱布尼茨与中国》的纪念文集,《中国近事》发表3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2005年我国又出版他写的《中国近事——为了照亮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NovissimaSinicaHistoriamnostriltemporisillustratura),3据说这是拉丁语版以外的惟一译本,被列入西方早期汉学经典译丛。从他20岁发表《论组合术》(1666)这篇逻辑学文章首次提到中国文字不是拼音文字,到他去世的最后一篇《中国自然神学论》(1716)可以说他终身关注着中国的发展。李约瑟博士在他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第二卷“科学技术思想史”专门辟有一节“朱熹、莱布尼茨和有机主义哲学”以及一个附论“《易经》和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算术”4尤其是治理国家方面的经验,莱布尼茨也是功不可没。美国学者孟德卫是研究莱布尼茨与儒学的专家曾经写过一部《莱布尼茨与儒学:求同》(LeibnizandConfucianism:SearchforAccord)。5莱布尼茨生前自己就曾说过,根据他生前发表过的东西来对他进行评价肯定会遭到误解。在短短300年间德国从一个不毛之地建成西欧发达国家,与莱布尼茨当初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当年最艰苦的岁月里。今年恰逢莱布尼茨去世290周年,我写这篇文字也算是对莱布尼茨的纪念吧。一、莱布尼茨生活的的历史背景莱布尼茨生活的年代根本就没有我们今年举办世界杯足球赛的统一的德国,而只有所谓的一个叫做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HolyRomanEmpire)或称“第一帝国”名存实亡的统一体,6但真正握有实权的却是大大小小300多个军阀割据的“邦国”、“选帝候”、“公国”1在人类思想史上,莱布尼茨是个极为少见的全才。当年普鲁士的一位皇帝曾说过,莱布尼茨一个人就是一个科学院。他一生发表过的东西不多,给人留的文稿却相当丰富。为了研究撰写布伦瑞克家族(BrunswickFamily)的历史和家谱,莱布尼茨收集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档案资料。莱布尼茨逝去后,布伦瑞克家族按照当时的习惯做法,更出于担心对皇家不利的有关资料外流,即刻派人查封了莱布尼茨所有的文字资料。回过头来看,这到是件好事了,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目前德国人正在整理出版《莱布尼茨全集》,估计要到2050年才能出齐。他的作品大多用拉丁语和法语发表,散落在当时的报刊杂志上,正式出版的书籍也屈指可数。倒是英文材料还是很多的,我想我们就先不去等他们了,先干我们的现代化,奔小康再说吧。2李文潮、波塞尔编:《莱布尼茨与中国——中国近事发表3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3莱布尼茨著,梅谦立[法],扬保筠译,《中国近事——为了照亮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4李约瑟著,王铃协助,《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史》(第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527页;367页。5DavidE.Mungello,LeibnizandConfucianism:TheSearchforAccord,USA,HawaiiUniversityPress,1977.国内有张学智先生的中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但出版时不知何故将原作中的注释和文献均删除,李文潮先生认为这样做的结果使得该译本失去了学术史的价值,见《中国记事》,第4页,注4。6在德国1000多年的历史上有三个帝国,这期间也有一个共和国,即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魏玛共和国,第一帝国指962-180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通常,以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向德意志帝国转变的开始,同年,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他算是第一位德意志国王。翌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即“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简称“神圣罗马帝国”这便是古德意志帝国,或称为第一帝国。1806年,帝国被拿破仑一世推翻。第二帝国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它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起来的。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第三帝国是指1933-1945年的法西斯德国,希特勒自称第三帝国。341还有成千的“骑士”之类的“草头王”。他们各霸一方,住在自己的城堡或领地或封地里,称王称霸,作威作福,鱼肉百姓。而莱布尼茨呢,就在帝国北部的普鲁士某个宫廷里供职,充当宫廷多方面的顾问工作。那么普鲁士在地图上地准确位置在哪里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为地理名称的普鲁士,也只能算是个历史地理名称,即便如此也是个很笼统的概念,没有一个很整齐划一的说法,有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之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具体的位置大致就在当今的波兰和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Kaliningrad)地区,当时叫做哥尼斯堡(Königsberg),即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1724—1804)的生卒地,注意德语到了康德时期还还没有完全定型。7普鲁士在当15世纪霍亨索伦家族(Hohenzollernfamily)被那个松散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派到当今的德国勃兰登堡(Brandenburg)地区镇守时,这一片荒凉的地区被称为“帝国的沙瓶”,意思是除了贫瘠的沙地之外一无所有,连现在作为德国人主食的马铃薯还是几百年后才从美洲引进的。1618年,当霍亨索伦家族通过联姻继承了普鲁士公国之后,这个家族的势力才向东部延伸,也才与“普鲁士”这个名称挂上钩。而且,当时它也仅仅继承了普鲁士这个地区的一半——东普鲁士,即当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地区。1701年1月18日,这个家族的弗里德里希三世选帝侯之所以能自我加冕为普鲁士王国的国王,把他治下的疆域从公国提升到王国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块落后的地区不被帝国皇帝看重。后来的历史学家们说,普鲁士的出现是欧洲独一无二的现象。别的国家都是在漫长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普鲁士却是从一无所有中人为造出来的。然而,欧洲各国的君主们没有料到,恰恰是这个从一无所有中诞生的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成为欧洲最强盛的国家。普鲁士凭着什么崛起呢?立国前后,它其实只有一项财富——一项精神财富,即它的基督教新教的加尔文教派信仰。正是这个教派基本的伦理道德培育出了普鲁士后来的以宽容、开明、勤奋为基本特点的精神,而又是这种精神奠定了它日后一系列在欧洲最进步的政策,从而使普鲁士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加尔文教派强调工作的成就是“上帝恩惠”的表现,从而在社会上带动起节俭、勤劳、讲求效率的风气,养成着眼于未来“长期投资”的习惯。这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正是从这里得出了加尔文教派的教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的结论。只是当时普鲁士王国的统治者们自己未必明确地意识到这笔精神财富对普鲁士日后发展的作用罢了。这固然不错,实际上,韦伯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没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作为哲学家的莱布尼茨的作用,即作为一个政治上的民族国家(nation)的出现,并不是完全是这样的。光靠省吃俭用中国人并不亚于普鲁士人,为什么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英国人把中国打败了,那个以会过日子著称的道光皇帝还在问那个英吉利到底在什么地方呀?那么,莱布尼茨究竟在普鲁士作为民族国家中的崛起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政府的作用即征兵和征税如何完成,用现代的术语说,二次财政转移如何完成?公共事业如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公务员开支等等仅仅靠私营部门就行了吗?先简要的回顾一下17世纪西方的历史吧。别以为西方一下子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英国人曾经写过一部叫做《16、17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的书有一句话我以为概括的比较准确,17世纪哲学仅仅是神学的侍婢,而大学则是教会的灰姑娘。事实上,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大多数现代思想先驱完全脱离大学,或者同大学保持松弛的联系。8换句话说,三、四百年前,我们要去欧洲留学的话,他们那里大概就会教《圣经》,也就是基督教神学和拉丁语希腊语在加上修辞学之类的学问,就连我们现在普通中学课本学的那些东西都没有,哪里有什么现在的科学技术啊!因而,这个具体的历史背景我们一定要有关清楚的认识。那么,莱布尼茨在德国的现代化过程中究竟起到过什么作用呢?1990年加拿大学者哈金(IanHacking)曾写过《驯服偶然》(TheTamingofChance)9一书,1975他还写他过一部《概率的突现》(TheEmergenceofProbability)10,这两部著作都很成功,尤其是第二部,7有人曾经会奇怪,康德不是德国人吗?为什么他的墓却在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普鲁士就不存在了,德国出现了,康德的生卒地更名为加里宁格勒,原因就是这样。8亚·沃尔夫著,周昌忠译:《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9IanHacking,TheTamingofChanc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10IanHacking,TheEmergenceofProbability:APhilosophicalStudyofEarlyIdeasAboutProbability,InductionandStatisticalInferenc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5.342曾被美国现代文库(ModernLibrary)评为20世纪100部英语写作的最佳非小说类读物之一。但这两部著作材料有很多重复,我以《驯服偶然》(中译本)11为主轴,来看莱布尼茨为德国的崛起究竟做了些什么具体工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问题不在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那么西方世界,尤其是德国,是如何被改造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呢?莱布尼茨在改造西方世界中有什么我们可以借鉴的之处的?《驯服偶然》这本书就给我们讲述了很朴素的这样的故事。有的时候还真奇怪,没想到人家改造世界的办法,竟然还是从我们这里学了去的。前不久,我到北京雍和宫那边的文庙看科举考试的展览,到头来一看英国的文官制度的考试,也是从中国这里借过去的,这倒令我感到有些好奇了。以前都说我们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多么害死人,可是外国人家确还拿去当成好东西,还要向我们学习,这的确值得令人反思。我想对于莱布尼茨似乎也是同样,以前我们都说他是唯心主义,但是当我读了哈金教授的书之后,我对莱布尼茨的印象也有了较大变化。随着我个人研究的深入,事情远远没有向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先不扯那么远了,还是先来看看莱布尼茨吧。实际上,莱布尼茨是17世纪普鲁士官方统计学的哲学教父,没有他为普鲁士奠定下的基础,德国似乎就很难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而他的基本主张就是为了确定普鲁士的基本国力就应该设立一个由普鲁士国创立的中央统计局,从而来对这个帝国的人口多寡进行统计以衡量这个国家的真正国力。这是莱布尼茨于1685年左右阐明关于创建一个中央统计机构的理念。为什么要设立一个由中央直接控制的统计机构呢?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中世纪欧洲的宗教裁判所(TheInquisition)。在中世纪被视为铲除异己和消灭异端学说的恐怖机构。如果被该机构判罪,则是非常可怕的,如女巫被烧死、异端学说遭到禁止等。中世纪的欧洲实行政教合一,君权神授。所以异端学说也就是反国家的罪行,它在罗马法,即《查士丁尼法典》(CodeofJustinian)中被定为死
本文标题:莱布尼茨与德国的现代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6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