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六章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培养的路径
第六章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培养的路径一、社会发展X度1)、大力发展2)、完善道德文化机制二、文化发展X度1)、先进文化2)、《全球化视野中—伦理批判与道德教育的XX》三、个体发展维度四、教育制度1)完善教育机制与体制2)内容的完善3)xxxxxx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为客观保障,需要社会、XXX和大学生自身各方共同努力,从而构建起有效的道德信仰培训体系。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根源,可以采取以下路径来推动道德信仰的培养。一、社会发展维度1(一)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道德信仰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水平与道德水平是一个互相关联的互动系统,没有经济的发展,道德是不可能进步的。总体上讲,经济的进步程度与道德的文明程度是直接相关的,并决定着道德的进步与否。事实上,“经济的发展使人摆脱了威胁道德甚至造成道德与社会生活崩溃的直接压力,使人的精神追求成为可能。精神的追求、道德的信仰决不是无条件的,它只能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中才能成为现实的可能。”“经济活动与道德活动虽然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却不是中性的,更非背离道德或与道德无关的。”经济的发展为道德信仰提供着可靠的伦理资源,繁荣的经济生活为社会提供了秩序性,使道德有可能变为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有效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经济的飞速1参考文献:1.闾彬:《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道德信仰重塑的具体路径》理论与现代化.2007第5期1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而经济的繁荣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为道德信仰的重塑提供了物质的支持。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和道德经济,它也以物质的力量给我们的道德生活注入了活力,成为道德建设发展的良好契机。它客观地提供了道德信仰培养的前提与内容,用物质的力量保障了道德信仰培养的现实展开。经济的发展固然为道德的进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但道德并不会因为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发展进步。事实上,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常常也带来道德的滑坡。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人们追逐利益的积极性,人们长期受到压抑的对金钱、利益的渴望苏醒并膨胀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不完善的体制因其无法提供利益追求的合理规则,就必然会造成行为无序,“国家的控制力被大大削弱,政府往往面对危局束手无策或者官员为了攫取利益和维护既得利益有意纵容乱局,社会管制的松懈使得作恶和违规风险成本很低”,巧取豪夺盛行,贫富悬殊加大,社会动荡不宁,伦理道德沦丧,社会风气走向恶化。因为市场经济本身的趋利性使得它不能解决理想问题、社会公平问题、自发性问题、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等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但这并不表明市场经济就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相违背的。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常常会出现经济活动的无序状态或社会伦理的失范现象,从侧面表明内含价值观的经济体制与社会伦理有着深层的关联。作为内含价值观的社会经济体制转换必然是深刻的。而价值观念的变革意味着传统的破裂、分化和重组。在这一过程中,传统价值观与新的价值观必然会发生正面冲突。价值观的冲突必然对既有的道德观念、道德信仰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从而导致社会转型期道德信仰危机的出现,这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这就表明,每当新的经济体制建立时,就会产生要有自己价值基础和道德基础的强烈需求,于是就会出现与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念,并逐步渗透到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中去。那么,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克服经济发展的局限,培养道德信仰呢?从根本上来说,应从经济体制入手,要建立公正的社会经济制度。只有建立公正的社会经济制度才能使自由和平等有其真实的内涵,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样,道德的进步也才有了坚定的物质基础,才能培养道德信仰,2才能使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获得新的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它不是自然经济发展的直接产物,而是在计划经济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根本改革去实现的,虽然它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有效的道德资源,但它并不能代替道德;听凭其任意发展,只能有损于道德的进步。因此,要用正确的道德导向引导市场经济,为经济生活确定价值原则和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提供的道德资源,为培养道德信仰,提升社会道德创造重要条件。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培养道德信仰的基点就在于深入的改革、完善和创新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为有序和理性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是培养道德信仰也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首要前提和根本途径。(二)完善道德信仰建设机制2从系统原理看,我国当前道德信仰重振离不开社会道德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紧密相关,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紧密相关,与道德内在其他子系统的整体运作紧密相关。因而,我们对当代中国道德信仰和道德建设的研究,要站在社会整体的高度,运用一般系统论方法,探究其运作机制,推进道德系统工程的快速发展。在当代中国道德信仰重振和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涉及很多方面。我们仅就道德规范建设机制、道德引导机制、道德监督机制、评价等方面做一些初步的探讨。1、完善道德规范建设机制道德规范是道德信仰对象的具体化,道德信仰的信奉和追求道德理想目标要通过道德规范才具有可行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引导、评价、约束人的道德行为的作用。只有人们对体现道德信仰理想目标的道德规范加以把握和遵守,道德信仰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道德信仰所确立的道德价值目标是内,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外,二者是内外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因此,在我国当前重振道德信仰的过程中,要注意完善道德规范建设机制。我国当前的道德规范建设是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特殊环境下的道德规22参考文献:魏长领:《道德信仰与自我超越》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87-298页3范建设。与此相关的因素包括中国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的历史传统、国外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中国当前的各种社会因素等。当代中国道德理想价值的确立、道德规范的建设离不开上述相关因素,我们要在历史发展长河、国际文化交融背景、中国当代社会状况等内外、时空的整体关系系统中,来探究当代中国的道德价值目标和道德规范建设机制。要把道德当做一个开放的系统来建设,既继承发扬优秀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所指出的:“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规范时,要做好如下工作:(1)充分吸收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优良道德规范。中国自古重视道德规范建设。尧舜禹上古时期便“尚德”,以身立教、引事明德。《尚书.舜典》中记载有舜对主管教育的“司徒”契说的一段话:“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做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夏商周时期,更重视制礼作乐,对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等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道德要求。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均提出了自己的道德规范,其中以儒、墨两家为典型。此后各朝各代都重视道德规范建设,形成了严密的封建道德规范体系,对维系封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重视道德、重视道德规范建设这一点在今天仍是很重要的,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在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的同时,要重视社会道德规范建设。在古人所建立的传统道德规范中,在剔除其封建糟粕的同时,要吸收其合理的地方,纳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之中。(2)广泛借鉴西方的合理道德规范。中国人经过长期的历史反思,认识到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甚至被世界现代文明所遗弃,只有加入世界经济、文化大循环系统,才能尽快缩短与西方现代文明之间的差距。从系统论原理看,一个系统若与外在环境之间停止了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社会变成了一个僵死的系统,这样的系统的有序只是“死有序”,不能发展和前进。只有一个开放的系统,才能不断调整自己、发展自己。4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是从经济上迈开大步,注重对西方管理经验、技术等方面的吸收,而在道德信仰、道德生活方面,中国人长期采取敌视、藐视西方的态度。近些年来,这种价值态度有所改观,传统的“西方物质发达但精神生活糜烂、道德堕落”的观念开始变化,这些变化具有价值信仰转换的意义。人们逐渐认识到西方文明在思想道德领域也内含有合理的、先进的东西,可资借鉴和利用。对我国当代市场经济体制而言,资本主义文明比封建文明留给我们更多可资借鉴之处。不管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和普遍规律,同时也必然会出现一些共同的或近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因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的道德规范,对我国当代道德规范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资本主义道德规范中可以吸收利用之处很多,诸如:等价交换原则,平等竞争观念尊重个体权利和尊严,反对等级专制、重视道德主体自律等。(3)全面体现时代精神。当今时代是一个以和平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地球逐渐变成了“地球村”,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各国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渗透越来越频繁和深入,精神生活和价值观念相互影响,既有分化又有时代的一致性。谋求和平、秩序、民主、通融、合作已成为人心所向。这构成了我国道德建设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中国的道德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和这种环境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改革开放,广泛吸收国外先进道德文化、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的道德理想目标和道德规范体系。(三)完善道德引导机制道德信仰的形成和发挥作用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每个人都在社会中生活,都受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在探讨道德信仰重振问题时,应注意道德引导机制的完善问题。道德引导机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1、社会舆论引导机制。社会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自觉的舆论,即社会通过宣传、提5倡、奖惩、表彰、批判等有组织、有目的的方式所形成的社会舆论;一类是民间自发的舆论,即通过亲朋好友的劝告、熟人圈里的评价、街头巷尾的议论等方式所形成的舆论。社会舆论通过影响人的荣誉、尊严、名声和其他方面,引导人们将言行纳入符合其道德价值观的范围内。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两种生活舆论上都非常重视。历代统治者在治国、理民、用人等方面都自觉的利用道德舆论,比如举孝廉、实行九品中正制、组织乡里评议等。中国古代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人的一生大都在熟人圈里度过。人的言行逃不脱邻里乡人的舆论与评价,这种评价与一个人的声誉,地位等有着直接关系,因而,“人言可畏”,不得不重视舆论。中国传统道德及其信仰正是通过这些较为严密的舆论而充分发挥作用的。这方面有很多可资借鉴之处,我们应加以批判性地利用。俗话说:“万夫所指,不病而死。”道德舆论的压力是相当强大的,只要正确加以利用,对社会道德运行将起到重大作用。英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洛克曾说过:“人如果以为奖赞和蒙耻不足以成为很强的动机,不足以使人顺应同他们往来的人底规则和意见,则他似乎很不熟习人类底天性或历史……万人中亦没有一人会挺着项、厚着颜,在自己交游底人不断憎恶和鄙弃之下,仍有勇气往下活。一个人如果在其特殊社会内,受着不断的鄙视和诽议,而仍能安心在其中生活下去,他就是奇怪而不同寻常的人了。”这话对我们颇具启发意义。2、风俗习惯引导机制人类的历史越往前追溯,道德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关系就越密切。在人类社会早期,二者之间的界限很难以划清楚。风俗习惯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地方性和稳定性,它往往是人们在千百年来的生活中逐渐积淀而成的,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反映。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度,是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国度,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至今为止,在各民族的生活中,特别是广大的农村,风俗
本文标题:第六章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培养的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8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