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心理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心理障碍的概念,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2.熟悉人格障碍的概念及常见类型.熟悉神经症的特点及类型.•3.了解心理障碍的分类,性心理障碍.主要内容心理障碍的概述一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二心理障碍的分类三临床常见心理障碍四一心理障碍的概述•心理障碍(mentaldisorder)与心理健康一样,是一种状态。•对于心理健康来说,表现为心理功能的一致性、协调性、稳定性、和谐性;•对于心理障恰恰相反,表现为不协调、不稳定、扭曲甚至分裂。概念•心理障碍:又称精神障碍,是指在体内外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下,人的心理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心理活动的完整性,心理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遭到破环,心理活动偏离了常态,并由于心理(精神)功能紊乱,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使其下降,使自我感到痛苦的心理异常状态。•了解心理障碍概念时应注意的问题:个体没有能力按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心理障碍离不开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心理障碍常伴有行为偏常,但有行为偏常者不能都看作是“病态”,应注意区分。二心理障碍判断标准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大原则•(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二)心理活动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三)人格的稳定性社会适应标准统计学标准经验标准医学标准(一)经验标准•经验标准:是指以自身的认识和经验为依据,或者以一般人的心理状态为标准,去判断他人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作出被观察者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经验标准根据两个方面:•一是患者的主观体验。是指通过患者自己的主观体验为依据,去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理障碍。一般来讲,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着自己的判断系统。•二是医师的主观体验。根据对正常人的了解和临床经验来判断。•(二)统计学标准•这一标准源于对普通人群的心理测量。•对一般人群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其结果常常呈现出正态分布:•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远离均值,处于两端的人则被认为是心理异常。(三)医学标准•医学标准,又称症状和病因学标准。•这一诊断标准认为,异常的心理现象或行为都能找到其病理生理改变的依据,像躯体疾病一样,可以运用医学检查、诊断的手段及标准判断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否。(四)社会适应标准•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具有社会属性。•正常人的心理活动行为是符合社会准则的,能按照社会的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正常与否就可以以社会准则作为标准去衡量。•总的来说,以上每一种判定标准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但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特性,几乎都不能单独地完全解决判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问题。•因此,各种标准应相互补充,通过多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判断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病因医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行为模型人本主义心理学模型社会文化模型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心理障碍病因模型医学模型心理动力模型行为模型社会模型要点把心理障碍看成疾病潜意识矛盾冲突,意识与无意识,欲望驱动与超我控制的矛盾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学习获得的以社会为出发点,违反文化规范,脱离社会标准的人原因:遗传、代谢、生化等躯体因素儿童早期发展经验中的挫折、失败、失去关怀和支持异常行为受到不恰当的强化社会变动和应激:贫穷、歧视、失业等导致个人事业不顺利,生活不稳定对策:住院、服药或其它医疗手段动力学心理治疗:发掘病人的无意识意义,让病人自由谈话,倾吐精神压力,提高领悟力行为治疗保持社会安定,加强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相互关心三心理障碍分类一、心理障碍分类理论•现象学分类•医学分类认识过程障碍情感过程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ICD-10DSM-lVCCMD-3医学心理学分类1.轻度心理异常2.重度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时心理异常4.脑及躯体病时心理异常5.行为问题和人格障碍6.特殊条件下心理异常第二节心理障碍的表现一、感知障碍(一)感觉过敏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是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二)感觉减退感觉减退(hypoesthesia)与感觉过敏症状相反,这是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降低。(三)感觉倒错(四)体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但患者又不能明确指出不适的部位。(五)病理性错觉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可分为正常人的错觉和病理性错觉。(六)幻觉幻觉(hallucination)是指在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病理性的主观反映。(七)感知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disturbanceofsynthesis)是指患者对客观事物及自身能认知,但对其部分属性,如大小比例、形状结构或时间空间的动静关系产生错误的知觉体验。二、注意障碍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选择性地指向某种目标。注意障碍表现在注意的强度、范围、和稳定性方面的改变。燥狂和被害妄想出现注意增强,儿童多动症是一种注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涣散。三、记忆障碍记忆障碍按其病因可分为器质性记忆障碍和心因性记忆障碍。记忆障碍按其表现可分为遗忘和记忆错误两大类。遗忘又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的时限不同,一是某一段时间的遗忘,一是何时恢复。四、思维障碍(一)概括过程障碍概括水平下降是指患者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过程倒错是指患者常根据事物的一个偶然现象,从“理论立场”来对待,以空洞、抽象的原则来说明事物的互相联系。(二)思维动力障碍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和判断推理稳定性的改变。躁狂症患者思维过程加速;抑郁症患者思维过程减慢。(三)思维动机成分的障碍思维过程受动机成分的制约。动机性多向思维可导致联想散漫、思维插入等障碍。(四)思维内容障碍妄想(delusion)是典型的思维内容障碍,其思维内容没有或缺乏事实根据,而患者坚信不移,难以动摇。有被害、关系、物理影响、夸大、罪恶、嫌妒、钟情、疑病等妄想。五、情感障碍(一)焦虑焦虑(anxiety)是一种内心紧张,是预感到要发生不幸时的负性情绪体验。病态的焦虑表现为一种持久的紧张不安和忧虑的心境,以过度焦虑为突出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者,临床上称为焦虑症(anxietyneurosis)。焦虑症有两种类型:(1)惊恐发作;(2)广泛性焦虑。(二)恐惧恐惧是指个体面临危险时的情绪体验。恐惧时个体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而又认为无力克服这种危险,因而试图回避。恐怖性神经症(phobia)是对特定的事物或情景发生恐惧。有特殊恐怖症,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共同特点是患者遇到这类情景时,有强烈的恐怖和回避反应模式。(三)抑郁抑郁(depression)是在推动有价值的东西时的情绪体验,与悲伤相似。单纯的应激事件引起的抑郁称为反应性抑郁,如果一个人的抑郁情绪持续较长的时间,病前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并伴有焦虑、恐怖、强迫等症状,求治心切,自知力完好者,多被诊断为神经症性抑郁,精神病性抑郁,其抑郁症状往往早重晚轻,在抑郁的背景上产生自责自罪观念;非真实感,有轻度人格解体;常伴有精神运作性抑制,活动很少,反应缓慢;常有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F00-09器质性、症状性精神障碍•F10-19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F20-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F30-39心境障碍•F40-49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F50-59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症•F60-69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F70-79精神发育迟滞•F80-89心理发育障碍•F90-99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医学心理学心理障碍的分类按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分为类:轻度心理异常重度心理异常心身疾病时心理异常大脑及躯体疾患时的心理异常行为问题和人格障碍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心理异常重度心理异常共同特征常见类型心理活动遭受严重破坏严重社会适应不良自知力缺损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轻度心理异常共同特征常见类型心理活动遭受严重破坏严重社会适应不良自知力缺损神经症神经症样障碍适应障碍心身疾病心理异常共同特征常见类型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大脑及躯体疾患时的心理异常共同特征常见类型脑器质性损害脑发育不良躯体疾病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共同特征常见类型药物成瘾反社会人格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异常共同特征常见类型特殊条件的刺激致幻剂引起的心理障碍四常见的心理障碍•1.精神病性心理障碍•2.心境障碍•3.神经症性心理障碍•4.人格障碍•5.性心理障碍•6.其他类型的心理障碍1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精神病性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或异常行为,如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紧张性行为.•典型疾病: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病因未明,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2心境障碍•心境障碍(mooddisorder),既往称为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或心境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与异常心境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包括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双相情感障碍以及持续性心境障碍等。•心境障碍的心境异常改变,常常指躁狂或抑郁心境,典型表现如下:–躁狂发作:情感高涨、思维奔逸、行为增多;–抑郁发作: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等3神经症性心理障碍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病人对病有相当的自知力,行为可能受很大影响,但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一)共同特点:1、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2、病前多有一定的易患素质与人格基础。3、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5、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6、有自知力,一般均能主动求治。7、病程大多是持续迁延的。神经症的类型:1、恐怖症2、焦虑症3、强迫症4、躯体形式障碍5、分离(转换)障碍6、应激相关障碍7、其他神经症性障碍(一)恐怖性神经症•简称恐怖症。是以恐怖症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的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通常采用主动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恐怖症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s)•2.广场恐怖症(agoraphobia)•3.特殊恐怖症(specificphobias)(二)焦虑性神经症(掌握)•焦虑性神经症(anxietyneurosis)简称焦虑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症常伴有抑郁和强迫症状。•焦虑症通常可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类型。(一)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主要特点:(1)焦虑的情绪体验: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2)植物神经功能能紊乱:以交感神经系统活动过度为主。如:口干、上腹不适、恶心、胀气、腹泻、心悸、出汗、尿频、尿激等(3)运动不安:与肌紧张有关。紧张性头痛、肌肉紧张痛和强直(腰背痛等)、双手轻微震颤等。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已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以下两项:(1)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2)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不安3、排除:甲亢、高血压、冠心病躯体疾病技法的焦虑;兴奋药物过量和药物依赖戒断后伴发的焦虑;其他精神疾病或神经症伴发的焦虑。(二)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典型表现是:突发的心悸、胸闷、窒息感、眩晕感,极度恐怖状态,有“大祸临头”或濒死感。持续时间: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但很少超过一小时。然后,自行缓解。惊恐发作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惊恐发作需要符合以下4项:(1)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2)在发作间歇起,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3)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4)发作突然,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3、病人因难以忍受却又无法解脱,因而感到痛苦。4、一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1个月。5、排除器质性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类似发作。治疗一般在药物控制焦虑的基础是上,适当配合心理
本文标题:第六章心理障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8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