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蒙氏教育园本化中幼儿专注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蒙氏教育园本化中幼儿专注力发展的实践研究点击数:[1424]作者:钱晶(南阳实验幼儿园)2004-12-15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与长远效应。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的形势下,幼儿园教育任务已突显出以体现富于时代精神的终身教育理念和以儿童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教育追求的终极目的。情感与态度是幼儿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专注力的形成是幼儿终身学习所必需的一种素质。当我们的教育在激发幼儿内在动力,唤醒其主体意识的同时,这种终身受益的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发展。专注力高的孩子,做事效率提高,随之产生的是充足的自信心、成就感以及高度的学习意愿。幼儿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自然而然会升起更多的求知欲,这无疑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蒙特梭利指出:“一件事物能否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不在于事物本身的特征,而在于它能为儿童提供多少活动机会。”蒙特梭利的教育注重幼儿专注力的培养,它提供了大量连续的时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多次地重复活动,通过专注于一个活动,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以往的实践中,幼儿经过一系列教具的操作,专注性的确较以往有所提高。但我们所注重的专注性培养往往会忽略专注性本身应体现的幼儿主体意识的觉醒,而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外在要求,这样的专注力培养只能停留在他律的水平上,而难以内化为幼儿的品质,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缺乏了积极情感的驱动,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消极的”专注力,对于材料的操作停留在操作的初级阶段,无法突破自己原有的水平,能力上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因此,幼儿显现的专注力无法体现出蒙氏专注的真谛,即形成《纲要》所提及的那种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因此,我们提出“蒙氏教育园本化中幼儿专注力发展的实践研究”,根据幼儿主动学习的特点及其他相关因素,以蒙氏的教育理念来实践研究幼儿专注力发展与之的关系,使促进幼儿积极的专注力形成的要求落在实处。界定:l蒙氏教育园本化:本着使蒙特梭利教育法为我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遵循蒙特梭利的精神与内涵,结合“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与内容,通过创设让孩子主动参与学习、工作的环境,激发孩子模仿成人工作、交往的兴趣,从而形成“促进儿童全面素质启蒙”的富有时代性、科学性、中国化的蒙特梭利教育,使之园本化。l专注力:从心理学的范畴中它指较长时间内仍把注意保持集中在某一活动上的能力。而在此专注力是指在蒙氏操作环境中,幼儿作用与某一操作活动的,超越“常规”层面且更具主观驱动的专注力。它能有助于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地通过动态的学习不断构建、积累经验,是一种积极的情感需要。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在课题实施前期,我们教师通过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阅读《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等书籍,明确了3~4年龄段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及学习特点,更好地理解环境对幼儿能力发展的作用以及教师在实施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把一年的课题研究分为上、下两个学期各有重点地进行。在小班上学期,教师从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与特定记录,了解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分析总结幼儿较长时间专注活动的特点及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而小班下学期,在吸取、总结上学期成功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把研究落实在具有典型特点的个案上,通过分析,总结教师的指导策略及促进幼儿专注力发展的途径与策略。当然,教师在实施中必须明确,上下学期是互相渗透的,是各有重点而不偏废,把一学年的环境创设进行可持续的、动态的整合,并落实到促进每一个幼儿专注力的发展上,从而促使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中实施课题。课题源于实践,最终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具体可操作的,因此,行动研究法是我们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观察法和个案法也是课题实施中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三、研究结果研究以蒙氏新小班幼儿为对象,进行了将近一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探索个性对幼儿专注力的影响1、理清幼儿年龄、个性与专注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心理实验证明:3岁幼儿注意力可维持3~5分钟,4岁孩子可维持10分钟,5~6岁儿童也只可维持15分钟。由此,我们知道幼儿的专注力有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其发展与幼儿年龄有着一定的联系。3~4岁的幼儿专注力表现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往往注意很不稳定,有赖于成人帮助组织。但年龄是不是影响幼儿专注表现的关键呢?我们认为:幼儿期又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特别是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已经初步发展,每个幼儿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对不同事件都倾向于以一种自身特有的方式去反应。因此,活动中每一个幼儿的专注力表现都不同。蒙特梭利说:“幼儿的注意不同与成人,是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渐发展的。不可能一下子让幼儿完全集中精力注意某一件事。”因此,重视幼儿个性的培养才是促进专注力发展的根本。通过幼儿家庭调查问卷的了解以及对幼儿活动中专注力前测,我们也发现:影响幼儿专注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幼儿的个性,其中包括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已经掌握的初步技能、自信的态度等方面,而不在于幼儿年龄的大小。比如班级中有一位男孩——哈哈(1999/11/7),属于班级中的大年龄幼儿。但在前测的过程中,除了涂色时,他拿着笔在纸上涂鸦了约2~3分钟,其余项目他不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就是跑来跑去找同伴,对于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也并不感兴趣。而相反,有的小年龄幼儿如:房辰悦(2000/7/14)、杜俊杰(2000/8/29)则在前测中属于专注力发展相对较好的一组。由此得出结论:幼儿专注力的发展与年龄无必然的联系,但是幼儿个性在他专注力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应该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形成各自良好的个性,才能有效地促进专注力的提高,最大的发挥其在学习中的潜能。2、确立不同专注力表现类型幼儿的相应指导方法如何根据幼儿原有的专注力发展条件,给予适当的刺激,促使其较快地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从而获得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实践研究开展的目的。虽然幼儿的个性各不相同,但在某种程度上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根据幼儿的性格与能力共性的表现,把幼儿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1.积极主动型——幼儿往往自主愿望强,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表现出认真与专注的态度,往往大年龄的幼儿居多。2.内向谨慎型——幼儿初步具有自主愿望及动手能力,但不会主动选择活动内容,必须被引导与鼓励。一旦投入活动也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表现出专注。其中大年龄、小年龄幼儿兼而有之。3.随心所欲型——往往不会选择一定的活动内容,引导后在活动中也是不断变换,或者闲荡,兴趣点分散无法集中。这些幼儿多为小年龄的,倾听习惯也不具备。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只有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他们专注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了观察记录表以便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确立更细化的发展目标,并针对三种类型幼儿的特点制订了不同的指导方法:²支持法——此法针对那些专注力表现为积极主动型的幼儿,指教师把握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求,提供满足学习需要的材料,同时引导幼儿在学习中能尝试用多种方法来构建知识经验,发展能力。比如:我班的聪聪,她在学习上有着较强的独立性,会自主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进行探索与操作活动。有一次,她选择“棕色梯”的操作。按照以往的经验,她首先把棕色梯由粗到细摆放成基本的形状,然后又像其他幼儿一样把棕色梯叠高加以变化,可是一会儿教师发现她其实已经掌握这些经验并且不满足于棕色梯基本形状的变化,开始与周围同伴大声说起话来。这时,教师走过去,拉着她的手,指着棕色梯说:“聪聪,你看棕色梯有许多玩的办法,你再想一想能不能把它变一变。我觉得它或许可以变成小动物的家。”听完了,起初有些抗拒的聪聪一下子来了兴趣,她对我笑了笑,开始一声不响地搬动棕色梯。过了一会,教师发现她果然利用围合的经验把棕色梯按照由粗到细的顺序给小猫搭了一个家。可见,教师的话给了她想像的空间,开拓了她的思路,使她重新专注于棕色梯的造型,而她在原有的基础上也获得了有关操作棕色梯的更多经验。这样的孩子往往需要在其学习能力达到瓶颈的时候,教师给予一些点拨与启迪。更高层次的要求更能激发他继续学习的兴趣,而专注力也相应的提高。²协助法——此法针对那些专注力表现为内向谨慎型的幼儿,指教师在幼儿专注于某一项操作的基础上,鼓励或带领这些幼儿大胆地去进行选择,激发他们对其他操作材料的兴趣,并给予一些示范与指导。曹知海就属于此种类型的幼儿。开学初期,他在个体学习时,只对拼图的操作感兴趣,每一次他都第一个选择拼图,而完成后,他往往在教室中东晃西荡或者看同伴在做什么,有时还会去“捣乱”。从他的活动表现来看,我们认为应该给予他一些操作内容上的引导。有一次,在他“走线”的时候,我说:“曹知海,今天我们来学新本领。”起初,他不响,嘴里含糊地嘟囔着什么,似乎有些不愿意。我拉着他的手,径直带他走到“剪纸”的区域,取出教具。在我示范的过程中,曹知海对剪刀的闭合挺感兴趣的,随着纸片的掉落,他笑了。接着,他开始练习使用剪刀,虽然动作很笨拙,但是看得出他很努力地在控制剪刀的闭合。我悄悄地离开,他只抬头看了我一眼,又低头开始剪纸。随后的几天,他除了玩拼图,还会去选择剪纸的工作。而教师也在不断地带领他去发现新的材料,学习新的本领。从教师引导他学着选择各种材料,他对材料开始由熟悉变得有兴趣去操作,到以后他自己选择不同材料学习、探索,积累经验,这个过程是缓慢的,但对幼儿学习的具有引领的作用。教师起初看似“不自主”的引导、示范的确能帮助这些个性的孩子在选择、操作不同教具时树立自信,并熟悉最基本的方法。促使他们反复练习的原动力来自于其内心主动学习愿望的增强,其间专注力也油然而生。在逐步积累有关操作经验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²参与法——此法针对那些专注力表现为随心所欲型的幼儿,指教师以个别化教育的方式引导幼儿选择学习内容,适时地参与,即时鼓励,激发兴趣。陈宇聪是个个性倔强非常有主见的女孩。平时她躲避教师的目光,不会倾听,也不愿意和别人多说话。在活动中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操作活动中常常独自在教室里转圈,这里看看,那里看看。有一次,她又在教室里转悠,教师发现后带着她一起找“神秘的”工作。(教师事先预设的)当我们找到“喂娃娃”的材料,我说:“看,娃娃肚子饿了。我们给她吃点东西吧。”陈宇聪别着脸,眼睛却在向娃娃瞟。接着我取出色彩鲜艳的纸条,拉着陈宇聪坐下来,把纸条撕成小纸片塞到“娃娃”的嘴里说:“娃娃,请你吃东西。”这时,陈宇聪的脸已经转了过来,我塞给她一条纸。然后我仍旧重复着边说边“喂娃娃”,慢慢地陈宇聪也开始模仿我的动作。我又说:“你要告诉娃娃你在做什么,要说话的。”我看见陈宇聪的嘴巴微微的动着,很轻。一会儿,我手上的纸条撕完了,我对她说:“娃娃喜欢你,现在我把娃娃交给你来照顾,她想吃得饱饱的。”陈宇聪听了,点点头,继续“喂娃娃”。我离开以后,她共撕了3条纸,就把材料送回去了。虽然这类型的孩子还完全依赖教师的引导,注意集中的时间短,但是教师与他们的互动,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幼儿才会去选择、去操作、去思考,使得注意力趋向集中。(二)探索环境对幼儿专注力发展的影响蒙特梭利在她的教育观中谈到:“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教师的职责就是观察儿童的表现(即儿童在活动中参与的情况)和了解儿童的需要(在活动中参与时所表现的需要),并给予间接的帮助,这种帮助主要的就是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她称之为“有准备”的环境:儿童由具体的操作及环境取得积极经验,获得智力的发展。蒙特梭利的有准备的学习环境必须能激发幼儿平和的心理氛围,启发幼儿进行注意力集中的活动。3岁儿童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而儿童是永恒的求知者,他们从“周围环境中
本文标题:蒙氏教育园本化中幼儿专注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8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