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蒸汽管道跨河架空敷设方案比较和优化设计
蒸汽管道跨河架空敷设方案比较和优化设计2010-7-26崔明耿房高冉摘要:对某蒸汽管道跨河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筛选,选定自然补偿架空敷设方案。对自然补偿量进行了应力验算,可满足设计要求。采用加设补强肋板,解决了架空管道跨距大的问题,设计跨度满足理论计算结果。关键词:自然补偿;蒸汽管道;架空敷设;补强SchemeComparisonandOptimizationDesignforOverheadInstallationofSteamPipelineacrossRiverCUIYue,GENGFang,GAORanAbstract:Thedesignschemesofaprojectofsteampipelineacrossriverarescreened,andtheoverheadinstallationschemewithself-compensationisselected.Thestresscalculationoftheself-compensationiscarriedout,anditcanmeetthedesignrequirement.Theproblemoflargespanofoverheadpipelineissolvedbyaddingreinforcedplates,andthedesignspanmeetsthetheoreticalcalculationresult.Keywords:self-compensation;steampipeline;overheadinstallation;reinforcement1工程概况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架空敷设供热管道逐渐被直埋或管沟敷设方式所取代,但是在许多特殊场所(如跨越河道等),架空敷设仍然具有技术成熟、施工便捷的优势。在济南市小清河滨河南路供热管道跨全福河施工过程中,就遇到了蒸汽供热管道跨河的情况。该工程位于济南市北部地区全福河与小清河交口处,河道由8m拓宽至64m,原有供热管道需改建。改建后的供热管道规格为Ø78×9,输送介质为蒸汽,设计温度为300℃,设计压力为1.3MPa。2设计方案的比较2.1设计方案①方案1方案1为灌注桩基础架空跨越设计方案,设计平面图见图1。在河道内设计了3根灌注桩,作为滑动支架的支撑,灌注桩直径为1m,深度至河底标高以下12m,间距为16m,采取有补偿器的设计方式,河道内为钢管现场保温架空敷设,河道两侧为钢套钢直埋敷设。②方案2方案2为扩挖混凝土基础钢立柱架空跨越设计方案,设计平面图见图2。利用老河道的河墙作为两处滑动支架的支撑,在河道内新增4个扩挖混凝土基础钢立柱滑动支架,跨河管道采用自然补偿方式。③方案3方案3为河底穿越设计方案。该方案是按建设指挥部的要求提出的,是为了满足河道的景观要求。蒸汽管道不同于其他市政管道,采用河底穿越技术安全风险太大,设计单位与指挥部多次沟通后,指挥部放弃了该方案。2.2方案1、2的技术经济性比较①技术比较方案1采用了波纹管补偿器进行补偿,优点是可靠性较高、设计校核简单,技术上可行。方案2采用了自然补偿方式,理论上可行,但需进行应力验算,要实现两个滑动支架间的大跨度(26m)安装有一定难度。②经济性比较方案1的设计除正常管材外,比方案2增设钢套钢固定支座,且灌注桩的造价较高,施工也有一定难度。方案2由于省去了补偿器,且为扩挖基础,因此造价较低。两种方案的工程造价比较见表1。表1两种方案的工程造价比较方案方案1内容造价/元管子、附件及安装钢管长64m,钢套钢直埋保温管长26m,波纹管补偿器1件,钢套钢固定支座6件,弯头4个24×104土建施工灌注桩基础滑动支架3个18×104绝热层岩棉管壳保温+玻璃钢保护层3×104方案方案2内容造价/元管子、附件及安装钢管长90m,钢套钢固定支座2件,弯头4个15×104土建施工扩挖混凝土基础钢立柱滑动支架4个8×104绝热层岩棉管壳保温+玻璃钢保护层5×104③综合评价通过比较,方案1的技术安全易保证,缺点是造价高。方案2的造价较低,但必须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的应力验算,二是对跨度过大的滑动支架应采取补强措施。3方案2的优化设计通过方案比较,设计单位更倾向采用经济性较好的方案2,但是必须确保自然补偿能力和大跨距滑动支架的安全性。3.1自然补偿的应力验算①钢管膨胀量的计算[1]受热后钢管膨胀量△L的计算式为:△L=αl△tL(1)式中△L——钢管膨胀量,mαl——钢材的线胀系数,K-1,为1.26×10-5K-1△t一一管道设计温度与安装温度之差,℃,设计温度为300℃,安装温度为20℃L——管道长度,m由式(1)计算,对于图2中管道长臂L1,△L1=215mm;对于图2中管道短臂L2,△L2=43.7mm。管道空间伸长量△LS的计算式为:式中△LS——管道空间伸长量,m由式(2)计算得,△LS=219.4mm②自然补偿能力的验算对于自然补偿能力的验算,可采用计算软件、验算式两种方法。首先,通过补偿应力计算软件对方案2的自然补偿设计进行应力验算。输入计算条件为:各管段的长度、管道公称直径、管道壁厚、弯头弯曲半径、安装温度、供热介质温度等。跨河段应力验算结果符合安全要求。其次,采用验算式进行验算[2]:式中Dn——管道公称直径,mmLa——管道展开总长度,m将已知参数代入式(3),验算结果满足式(3)。上述两种验算方法结论相同,证明管道布置安全。为了提高安全性,设计单位参考了方形补偿器的安装工艺[3],在施工时对河道两侧的短臂进行了与热膨胀反向的冷拉,冷拉长度为空间伸长量的20%~30%,约60mm,使自然补偿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保证。3.2架空管道跨距过大问题的解决DN450mm架空蒸汽管道最大允许跨距推荐值为18m。对于26m的大跨距,设计单位提出4种解决方法:进行管道补强处理(加设补强肋板)、采用拱形管道、采用悬索管架、大管背小管。后3种方法不同程度存在材料加工复杂、现场施工工期长、工艺复杂、造价高的缺点。因此,这里主要探讨第1种方法的可行性。①补强肋板布置及相关计算参数该方法通过增大管道截面系数,使滑动支架跨距增加30%~60%[4],而多消耗的金属不会超过管子重量的10%。当滑动支架间距较长时,可以在滑动支架处管道上方加焊肋板,肋板可用扁钢或钢板制成,补强肋板的布置见图3。图中,Ls为两个滑动支架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Lr为滑动支架支点距肋板最远端的距离,单位为m,取Lr=0.1Ls。上肋板剖面图见图4,图中,φ为肋板与管子截面中心垂直线的夹角,单位为(°);δ为肋板厚度,单位为m;h为肋板高度,单位为m;点S为管道补强后的重心,点O为坐标原点;L3为点S、O间距离,单位为m;L4为点S距肋板上端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Lsum为L3、L4之和,单位为m。图4中两侧肋板轴线交于点S。②最大跨距的理论计算未补强跨越管道截面惯性矩,的计算式为:式中I——未补强跨越管道截面惯性矩,m4Do——管子外径,mDi——管子内径,m未补强跨越管道截面系数形的计算式为:式中W——未补强跨越管道截面系数,m3已知参数为:Do=478mm,Di=460mm,δ=18mm,h=250mm,φ=16°。将已知参数代入,由式(4)、(5)计算得,I=36474cm4,W=1586cm3。点S、O间距离L3的计算式为:式中A——管壁截面积,m2补强跨越管道截面惯性矩Ic的计算式为:式中Ic——补强跨越管道截面惯性矩,m4补强跨越管道截面系数Wc的计算式为:式中Wc——补强跨越管道截面系数,m3将已知参数代入,由式(6)、(7)计算得,L3=354mm,Ic=80967cm4。根据图4,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得出Lsum=576mm,从而得到L4=222mm。由式(8)计算得到,取=3647cm3。补强后滑动支架跨距L′c,的计算式为:式中L′c——补强后滑动支架跨距,mLc——未补强滑动支架允许跨距,m,取18m将已知参数代入式(9),计算得到L′c=27.3m。通过计算可知,滑动支架设计跨距26m小于最大允许跨距27.3m,可以满足要求。设计单位考虑到实际中可能遇到的不可预见因素,在跨距中部的管道下方增加复合肋板(见图5),以增加管道的稳定性。4结语该工程自2008年11月投入运行,经过连续运行的检验,运行状态良好。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现场有利条件选择最佳设计方案,自然补偿方式的经济性较好。架空敷设蒸汽管道设计中,可以考虑自然补偿与补强管道增大跨距方法的结合。参考文献:[1]彭荣杰.自然补偿器的设计和应用[J].广东化工,2009,(7):256-257.[2]李善化,康慧.集中供热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3]肖健昌.管道应力分析及热补偿在外管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云南化工,2000,(3):26-30.[4]施振球.动力管道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本文标题:蒸汽管道跨河架空敷设方案比较和优化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8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