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物防治的方法天敌的引进天敌的大量繁殖与释放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生物防治的相关技术天敌的引进概念:从有害生物的原产地引进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是传统生物防治的核心内容。优点:(1)成本低,对环境安全;(2)效果持久,有的可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一、概念与优点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天敌引进:将天敌从一个国家移引至另一个国家,称为天敌引进。如美国从澳洲引进澳洲瓢虫。天敌移殖:国内范围将天敌移至异地繁殖。如将某种天敌从广东移植到四川。天敌助迁:从较近的地方或邻近田野人为迁移,称为天敌助迁。如采取某些措施帮助蜘蛛从一个生境迁移到另一个生境。天敌引进的经典事例1888年美国从澳洲引进澳洲瓢虫到加州,防治柑桔害虫吹绵蚧,是世界上天敌引进最成功的事例,取得了一劳永逸的效果。之后,世界上掀起了引进天敌的热潮。1988年美国为引进澳洲瓢虫100周年,举行纪念大会,重新研讨了生物防治策略。二、引进天敌的程序国外天敌调查与采集检疫处理饲养与研究田间释放效果评价1.引进天敌的选择引进天敌前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目标害虫:首先考虑从害虫的原产地获得有效的天敌。环境条件:从那些与目标害虫存在地生态条作相似的地方着眼。在气候条件和食料条件有利于害虫发生,但害虫数量较少、为害较轻的地方,往往容易发现有效的天敌。天敌本身: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生活周期短,雌性个体比例高,生活习性与害虫生活习性相吻合,适应力强,寻找寄主能力强;专食性天敌的引进与定居比那些非专食性天敌容易得多;有时引进多种天敌比单独引进一种天敌效果好;处于休眠的天敌适于远距离运输,可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死亡。2.检疫与繁殖引进天敌的同时,常会随着引入重寄生性天敌及其他有害生物。如果引入重寄生性天敌,不但会抑制所引进的天敌的作用,而且还会危及本地有效天敌的数量增长。因此,引进天敌之后,必须在专门的养虫室内进行检疫培养,发现有害生物时在室内处理。在较严密的条件下饲养23代,然后可继续扩大培养,同时进行各项实验研究。3.释放前后的研究对引进的天敌,释放前必须进行有关的研究,如: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对各种寄主的寄生(或捕食)能力等等。如果是引进天敌防治杂草,则必须进行严格的寄主专一性测定,否则,盲目释放会引发新的生态灾难。如果引进的天敌是当地已有分布的种类,那么,应该考虑到释放后,引进的外地品系与当地品系杂交的可能性。第一种情况是杂交后代及以后的世代表现出优势,具有比原有品系更强的生活力、生殖力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日光蜂,与本地蜂杂交,生殖力大大提高。第二种情况是杂交后代及以后的世代表现出劣势,生活力和繁殖力下降,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减弱,甚至产生不育后代。因此,引进当地已有分布的天敌时,释放前进行上述研究十分必要,以便对能否散放作出妥善决择。如不适于释放,可重新考虑引进别的天敌。天气条件:释放天敌时要选择适宜的天气并与害虫发生期相吻合;一般以释放成虫为宜。释放地点:选择害虫密度高的地方,使天敌容易获得寄主。通常,在少数释放点释放大量个体比大范围内分散放置许多小群落好得多。如果释放后天敌未能定居,一定尽最大努力找出原因。释放条件选择4.天敌引进的步骤(1)计划(2)调查(3)运输(4)检疫(5)饲养(6)定殖(7)建立(8)评价(1)计划认识新害虫首先必须了解当地的动物区系鉴定害虫需要成虫、文献、技能和帮助确定害虫是本地的或外来的利用文献、名录和分类学论文确定种类的来源利用博物馆、早期的报告和亲缘种评价该害虫及其亲缘种的自然天敌的知识分类学和捕食者-猎物范畴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分析为害类型、经济允许水平、防治措施利用相关种类和天敌生物防治成功的历史本地自然天敌的调查这些天敌可能发挥有效的防治作用,发现合理的生态位考虑对系统中天敌昆虫的影响考虑是否与其它的项目相结合计划开展调查联系(天敌原产地)了解当地的法律或要求,如要求指南考虑采集和运输所需要的设备保证接受的实验室已经准备好确保调查与检疫准备的同步性(2)调查调查地点在害虫的原产地进行取样调查增加发现自然天敌的机会注意生物型,增加取样的面积如果产地范围是未知的在有害虫长期报道的区域内调查,可能发现天敌的机会较多害虫的自然栖息地除调查农作物系统外,也要在自然栖息地取样,多样化的调查可能有助于发现较多的自然天敌保证引进天敌遗传多样性的最大化遗传多样性决定了生防因子的潜力在尽可能多的栖息地内搜索,如靠近海洋或内陆地区优先调查与将要释放地区在气候、环境等相似的栖息地在高密度和低密度害虫的栖息地调查,可能发现具有不同特征的自然天敌;不同季节的采集可能获得不同的自然天敌不同的采集技术适合于不同的自然天敌扫网适合于采集瓢虫科的种类但不适合寄生蜂的采集,而且可能伤害寄生蜂徒手采集适合于采集寄生蜂的寄主mummy如果寄生蜂的寄主mummy较少或难以区别,暴露寄主可能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有来源于目标地区的害虫,寄主暴露也须注意生物型的问题尽可能使检疫的植物材料最少,植物材料会给蚧壳虫和内食性昆虫的检疫带来困难运输天敌的准备以不取食的阶段(如eggsorpupae)为宜如果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不需要照料特别注意运输过程中的湿度,用海绵提供有限的水分海绵要用网状材料与虫体隔开注意运输过程中的温度,隔离包裹,保持凉爽,但不是冷冻,降温的冰块不要接触容器的内层如果需要而且可能,必需提供食物避免碰撞,在运输盒的内层铺上防撞物如纸片用夹层盒运输(保护&隔离)运送尽可能多的材料告诉检疫实验室:运来的是什么,什么时候达到(3)运输用合适的容器进行运输如前所述的夹层盒用尽可能快的运输方式特快专递,空运,军运,外交邮袋跟踪运输手段的成功率如果可行,下次可以用相同的运输手段否则,改用其它的方式(4)检疫检疫房两道门,在双层窗户间设置昆虫诱捕器窗户的外层需加固自动控制的实验室(减少进出的次数)对离开该房间的所有物品进行高温高压灭活设置过滤装置的正压通风系统在安全的装置内开包如,在检疫房的袖笼内进行在授权释放前,使所有的外来生物不能活着离开该房间鉴定所有的分类单元将材料送交权威部门进行鉴定保存所有分类单元的原始标本研究所有分类单元的生物学证明它能攻击目标害虫,而不是偶尔为之如果是寄生蜂,确保它是初寄生物,并了解其成虫的食物需求等筛选出超寄生物、病原物等并保存原始材料饲养“清洁”的材料,为转入养虫室做准备(5)养殖养虫室内大量繁殖增加释放的数量保持几个品系,以防止病原物感染等改进繁殖系统保持品系的活力在长时间的繁殖过程中,波动的温度和光照周期能够解除滞育反应改变行为,如交配时间减少运动性问题:繁殖过程中,是将同种的不同种群混在一起还是将不同的种群分别饲养?(6)定殖安全释放减少近交的风险,选择饲养品系选择安全的释放地点确保干扰的最小性确保已经通知了土地的管理者选择不太引人注意的地点,特别是用养虫笼的情况下释放的时间季节–合适寄主阶段出现的最早时期,这样生防因子有足够的时间搜索和繁殖昼夜变化–早晨或傍晚,释放的生防因子不太可能马上扩散天气–尽可能避免在极端温度和下雨、大风天气释放释放大量的个体大量释放易于成功能经受住死亡率,易于发现配偶如果可能,释放已经交配的雌性多点释放保证种群的定殖,释放的天敌不一定能在所有的释放点定殖平衡大量释放与多点释放的关系有些种类有现成的释放指南可以利用,指南会告诉你怎么做有时候技巧比科学更重要选择合适的释放方法敞开释放-比较“自然,”较少被捕食的风险,但可能会扩散得太快,给寻找配偶带来困难释放已经交配的雌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笼内释放-限制了释放的因子,易于完成交配,容易发现建立种群的证据,但增加了被捕食的风险,有些被粘在笼上或不能扩散有限的笼内释放-将待释放物放在笼内几小时或几天,然后移去养虫笼,平衡了上述的利益和风险,这是比较好的方法(7)种群建立种群建立的确认可能比较困难,因为天敌种群密度较低避免毁灭性的采集、寻找成虫、粪便、mummy等在释放的当年进行调查更重要的是,在释放的随后几年内跟踪调查坚持实验,获得一个有效的天敌可能需要几年时间多地点调查释放的天敌并不是能在所有的释放地点建立种群,在有些地点不能建立种群(8)效果评价生物防治项目效果的评价始于1940年代主要动机有二: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成功的。为什么?来源于化学杀虫剂的压力,以证明生物防治的效果三、引进天敌的规章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检验检疫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外天敌引种的检疫,一般均依照植物检疫的规章法令实施。1951年,外贸部颁布了《输出入植物病虫检验暂较行办法》;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公布了《国内植物检疫试行办法》。为了加强对国外天敌引种工作的系统管理,1980年5月,农业部颁发了《关于引进和交换农作物病、虫、杂草天敌资源的几点意见》。文件规定:(1)农作物病、虫、杂草天敌的引种和交换工作,由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室统一管理。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向国外引进天敌,均应向中国农科院生防室提出书面申请。(2)申请书包括下列内容:拟引进的天敌名称(中名、学名);拟防治的病虫害名称(中名、学名);提供天敌的国外单位和专家姓名;引种单位名称和研究人员姓名;天敌的保种单位和保种人员姓名。(3)申请书经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审查同意后,报农业部批准,并发给天敌引种许可证。引种单位凭许可证向国外办理引种。(4)天敌资源包裹进口时,由口岸动植物检疫所查核贴在包裹外面的许可证放行,并通知中国农科院生防室领取。无许可证者,不准进口。(5)引进的天敌资源经生防研究室检疫饲养后,发给原申请引种的单位。(6)引种单位对引进的天敌,有保种和向有关单位提供引入的天敌种的任务。对引入天敌的观察试验结果和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农业部植保局和中国农科院生防室汇报。(7)向国外提供天敌必须报经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审查同意,并报农业部植保局备案。正面背面四、我国的天敌引进情况一)天敌昆虫的引进•引进孟氏隐唇瓢虫和澳洲瓢虫防治蚧壳虫•利用日光蜂防治苹果绵蚜•引进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二)捕食螨的引进•智利小植绥螨•西方盲走螨•虚伪钝绥螨三)昆虫病原体的引进•昆虫病原线虫•蝗虫微孢子虫•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1909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引进两批澳洲瓢虫到台湾,饲养和释放53次2万多头,控制了吹绵蚧的为害(陶家驹,1993)1929年,由外国人引进澳洲瓢虫到上海,防治海桐花上的吹绵蚧。1932年我国学者从台湾引入浙江黄岩,但未建立种群。1955年8月和11月蒲蛰龙教授从苏联引进澳洲瓢虫和孟氏隐唇瓢虫到广州华南农业学院,经室内饲养,当年12月释放地华农实习农场柑橘园,防效甚佳。1957年2月释放至华南工学院的木麻黄树上,有效地防治吹绵蚧。7月中旬已扩散至白云山的台湾相思树上。1957年助迁至广东电白博贺镇木麻黄防护林。之后助迁至重庆,防治柑橘上的吹绵蚧。中国澳洲瓢虫引进的概况图片:原华南农学院的瓢虫引进室外景吹绵蚧与澳洲瓢虫澳洲瓢虫成虫取食吹绵蚧孟氏隐唇瓢虫引进1888~1891年首先从澳大利亚引进美国加州,防治粉蚧。我国自1955年从苏联引进,曾在广州、四川、福建等地区释放。由于其食量大,春季粉蚧密度不高,因食物短缺,未见其建立种群。室内用马铃薯发芽培养粉蚧,可大量繁殖孟氏隐唇瓢虫。事隔24年,1979年庞雄飞、李丽英在广州、佛山等地的石栗树上发现了孟氏隐唇瓢虫,说明其早已在自然环境下建立了种群。1994~1995年华南农业大学应用孟氏隐唇瓢虫,防治湿地松粉蚧。瓢虫繁殖很快,释放后第二年仍有持续控制作用。松突圆蚧的侵入与花角蚜小蜂的引进松突圆蚧的入侵与发生情况花角蚜小蜂的引进过程1998年后花角蚜小蜂种群消失,松突圆蚧回升2002年再次从日本引进花角蚜小蜂松突圆蚧的发生1982年澳门松林害虫告急,一查发现广东大陆也有了此虫1983年广东松突圆蚧发生面积11万ha1986年发生面积31万ha1987年增至40万ha,枯死松林8万ha1993年发生面积71.8万ha,枯死松林13万ha故有“南方森林大火”之称化防效果不
本文标题:生物防治第四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8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