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八年级语文学案1藤野先生第一课时一、走近作者: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二、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四、整体感悟(一)1.根据鲁迅先生的地点转移给文章分层次: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第二部分:在仙台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第一部分():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第二部分():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第三部分():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二)找出文章的线索2.本文记叙线索:3.这篇文章在时间上,前后跨越了二十年;地点由国外到国内,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又都有许多变迁;因此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必然很多。但仔细读来,主要两个人物:一是藤野,一是作者。分析这两个人物的艺术形象。八年级语文学案2完成下面表格,把藤野先生和鲁迅的言行填入表格:藤野作者(1)由两个人的言行概括两个人的形象:(2)这些事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八年级语文学案3第二课时学习流程:一、读第三段文字,体会鲁迅先生的文字特点:1.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2.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举出例子具体分析。3.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4.这篇文章既然重点写藤野先生,从文章内容上看,写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日本“爱国青年”的所作所为,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大关系,认真思考,这些内容与叙写藤野先生有何关系?八年级语文学案45.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离开东京?他为什么学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6.词语赏析清国留学生:“实在标致极了”何尝不:酒醉:竟:日暮里:水户: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所以……当然……:刺耳:“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7.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含义的理解。(提示:注意加点词的含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八年级语文学案5第三课时(达标测验)1.结合句意解释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坐在教室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掌故: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件。)B.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是在讥讽我了。(毫不介意:一点都不放在心上。)C.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不逊:不虚心。)D.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模胡:马虎,不讲究。)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的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②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③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④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⑤那字也在讽刺我了,犹如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⑥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⑦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A.①句既用了夸张,又用了比喻。B.②③句都用了比喻。C.④⑦句都用了反语。D.⑤⑥句也用了比喻。3.画线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B.日本报纸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C.实在标致极了。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4.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实需要大大提高。B.我的家乡像跨上了骏马,日新月异的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C.大峪乡的粮食专业户为了取得来年的大丰收,自觉的扩种了绿肥的面积。D.这时要防止以偏概全、一叶蔽目的片面、急躁情绪。5.有一本书的书名是由五个汉语拼音字母拼成两个音节,把这五个字母倒过来排列,仍是这本书的书名。这本书就是鲁迅先生写的《________》6.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七篇作品,其中选自小说集《呐喊》的有________________;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抬》的有________________;选自杂文集《坟》的有________________;选自《二心集》的有________。7.在我们学过的初中课文中,有四篇写老师的文章。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语言材料,写出与之相关的老师姓名及该文的作者。(1)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老师________作者________八年级语文学案6(2)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老师________作者________(3)他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老师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4)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老师________作者________8.揣摩一定语境中的词义,试用现在的通俗说法替换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1)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2)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4)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5)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9.本文记述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中的四件具体事例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1)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2)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3)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4)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10.本文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然而,这些内容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有密切的关系。试分析下列事情与藤野的内在联系,各用一句话加以说明。(1)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________(2)途经日暮里和水户。________(3)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________(4)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________(5)课堂上看电影。________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回答13—17题。1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能管到这段文字的哪个地方?12.我也颇受到“这样的优待”,是指怎样的待遇?________13.几个职员为我“操心”,说的是怎样的操心?________14.鲁迅认为到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15.试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副词对表达意思的作用。(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________(2)居然..睡安稳了。________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18~24题。(甲)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八年级语文学案7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乙)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识的老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18.从体裁来说,甲乙两文所在的课文都是________,也都是________,并且还是________;从人称来说,这两段文字都采用第________人称叙述;从表达方式来说,甲文是以________为主,乙文是以________为主。19.请指出甲文中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1)心清如水的学生。()(2)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20.针对甲文所记叙的事情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件事________________(2)事情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事情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事情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21.对甲文第一句中“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道”“值不值得”是委婉语,作者知道这件事是值得写的。B.作者考虑到还有其他的小事,所以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写它。C.作者后悔写了这件小事,认为本来是不应该写的。D.作者认为这件事情确实太小,所以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写它。22.乙文段的内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23.乙文第一句中“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不知怎地”是委婉语,作者其实是知道总还时时记起他的原因的。B.他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这是我还时时记起他的原因之一。C.他的为中国、为学术的精神,使我感到伟大,是我总还时时记起他的原因。D.作者确实不知道总还时时记起他的原因。24.摘引原句回答,甲乙两文作者怎样高度评价自己的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级语文学案8四、整体感悟根据鲁迅先生的1.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第二部分:在仙台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2.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3.这篇文章在时间上,前后跨越了二十年;地点由国外到国内,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又都有许多变迁;因此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必然很多。但仔细读来,主要两个人物:一是藤野,一是作者。分析这两个人物的艺术形象。藤野作者(1)衣着简朴(1)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腐化生活的反感(2)为作者精心添改讲义(2)途经“日暮里”、“水户”勾起作者的忧国之思和对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3)当面订正解剖图(3)受到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侮辱、诽谤,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4)为作者勇于解剖尸体而高兴(4)看到电影里枪毙中国人的情景,痛感必须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现实,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之路。(5)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6)与作者的惜别添
本文标题:藤野先生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9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