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第十一章城市慢行交通
黄晨楠1140109032城市慢行交通2城市慢行交通概念: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特点:零耗能、零污染,符合绿色交通的理念。速度慢、占地面积少、费用低、承载人数少。3城市慢行交通1、步行交通规划1.1国外步行交通的发展沿革1.2我国步行交通的发展现状1.3人行道规划1.4步行过街设施规划1.5交通安宁1.6居住区步行交通规划1.7商业步行街(区)交通规划2、自行车交通规划2.1自行车交通特点2.2我国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现状2.3规划原则2.4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2.5一般技术指标2.6“B+R”换乘规划41、步行交通规划步行交通设施:交通性(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地道、人行天桥)非交通性:商业性质(商业街、步行街、过街楼)休闲旅游健身性质(林荫步道、宾水道、街心花园)51、步行交通规划1.1国外步行交通的发展沿革西方发达国家步行交通发展三阶段(1)马车时代(2)小汽车时代的初期、中期(3)后小汽车时代佛罗伦萨的街道米兰室内步行街61.2国内步行交通发展现状1、步行交通规划一、出行特征(1)年龄特征:呈“哑铃状”小于20岁青少年和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2)职业特征:中小学生、家务职业出行者步行出行比例较高。(3)收入特征:低收入者步行出行比例远高于全市居民平均水平。(4)出行目的特征:购物休闲>看病上学回程>上班、公务(5)耗时特征:多为短时间出行(我国平均步行出行耗时15~20min)(6)距离特征:出行距离大多在1km以内。二、存在问题(1)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与建设(2)缺乏与其他交通系统的有机衔接(3)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4)缺乏非交通性的步行设施(5)缺乏良好的施工养护、绿化和附属设施7人行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许多城市干道上的人行横道,过街距离较长,而路中却没有设置人行安全岛。部分人行横道设置位置不当,易导致行人按其想法随意过街,形成交通隐患。1.3人行道规划1、步行交通规划8人行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人行道设计不连续,大部分路段存在人行道被机动车出入口切断,或是有树池阻碍,或是有其他突起物等,步行系统的连续性不强。1.3人行道规划1、步行交通规划9人行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3)交叉口转弯半径设计过大,机动车转弯时,车速较高,对行人易造成侧向碰撞,威胁行人安全。1.3人行道规划1、步行交通规划10人行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4)过街信号设计不当,人行过街设施间距过大,过街信号等待时间过长,使得行人不便,引发违章乱穿马路带来的交通问题。1.3人行道规划1、步行交通规划11人行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5)为保证机动车道或由于违章占道,随意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迫使慢行交通人群挤占机动车道,导致交通秩序混乱。1.3人行道规划1、步行交通规划12遵循原则1)设施连续性2)路权完整性交通规划方面A禁止压缩人行道B沿路侧带设置行道树公交站不得妨碍行人正常通行C严禁在空间不足的人行道上设置公共设施交通管理方面A严禁机动车在人行道上行驶和停放B严禁摊贩占用人行道经营3)通行安全性护栏、绿化带4)无障碍设计A缘石坡道设计B盲道设计C信号控制5)接驳公共交通“步行+轨道+步行”1.3人行道规划1、步行交通规划131.4步行过街设施规划1、步行交通规划步行过街设施:人行过街横道、人行过街安全岛、人行过街天桥、人行过街地道行人安全岛设计行人安全岛是行人过街时能够保障安全过街的驻留地,通常设置前提是人行过街横道较长,不能实现一次过街,因此需要设置二次过街安全岛。行人安全岛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交通安全性,同时也能规范交通流。但是目前我们很多城市许多道路都很宽,却几乎没有设置行人安全岛,行人过街时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人行立交设计包括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1)符合城市景观要求,并与附近地上或者地下建筑物密切结合2)人行立交出入口与附近环境协调,并设置大于50平方米的集散地3)同街道天桥和地下通道统一规划,注意远近期结合4)满足净空限界要求5)人行立交宽度根据人流量确定(见表11-10)6)一般采用梯道方式解决行人过街7)人行立交考虑无障碍设计8)地震多发地区宜采用地道形式9)根据基地具体情况选择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141.4步行过街设施规划1、步行交通规划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设计对于干道交叉口,设计中转弯半径通常采用较大半径,但转弯半径过大会导致右转弯车辆车速过高,不利于行人安全,并浪费交叉口空间。根据国外研究和实际应用经验,通常采用减少路口道路转弯半径来降低机动车速度,在对交叉口进行设计时,在路口采用一个大半径之后接一个小半径的设计,通过设置物理设施的方法,规范机动车驾驶员的行为,减少车辆过交叉口的速度,同时也提高了路口处行人的可见度。151.5交通安宁1、步行交通规划概念:交通安宁又称交通宁静,是指包括减少机动车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变驾驶者的行为方式和改善非机动道路使用者的状况在内的所有措施,包括道路规划、路面设计、道路设施设计、景观设计、交通管理和交通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措施及手段措施:1)禁止进入标志2)单行标志3)禁止转向标志4)路面标志5)速度监测系统6)邻里速度警示技术手段:1)球鼻状突出物设置2)道路中心岛设置3)连续弧形凸起物设置4)两侧突出物设置5)完全封闭设置6)完全转向设置7)路口中心隔离带设置8)道路中间障碍设置9)卵状道路中央分隔带设置10)半转向障碍设施11)道路交叉口环状中心岛设置12)三角形凸起物设置13)步行道局部凸起设置14)道路交叉口整体凸起设置15)路段减速路拱161.6居住区步行交通规划1、步行交通规划按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30000-50000人)、居住小区(7000-15000人)、居住组团(1000-3000人)三级。居住区道路组成居住区内部道路分为:居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宅间小路。居住区步行交通规划要点1)满足出行数量和质量要求2)妥善处理步行交通和其它交通方式的关系3)体现无障碍设计的要求4)提高步行系统的可达性5)设置多层次多类型的室外设施6)建立舒适宜人的步行环境171.7商业步行街(区)交通规划1、步行交通规划商业步行街(区)的类型全封闭式: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禁止进入半封闭式:限定通过时间限定通过交通商业步行街(区)交通规划要点1)商业步行区的紧急安全疏散出口间距不得大于160米2)区内道路应满足货车、清扫车、消防车通行要求3)区内道路和广场面积,每平方米0.8-1.04)区内距次干路距离不宜大于200米,步行区出入口距公共交通停靠站距离不宜大于100米5)附近应有相应规模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且距步行区出口距离不宜大于100米182.1自行车交通特点2、自行车交通规划优点1)节约用地2)绿色环保3)灵活方便4)经济实用5)有益健康缺点1)安全性差2)舒适性差3)消耗体力192.2我国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状况2、自行车交通规划1、发展类型1)“无自行车”城市:主观因素:广州;客观因素:大连、青岛、重庆2)“自行车萎缩型”城市:广东、福建、浙江3)“自行车增长型”城市:经济欠发达城市2、出行特征1)年龄特征:15-2450-592)职业特征:中学生3)出行目的特征:上下学、休闲娱乐、购物4)出行时耗和距离特征:30min或6km3、存在问题1)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2)非机干扰日益突出3)道路使用不够均匀4)停车场地严重缺乏5)管理不利,违章严重202.3规划原则2、自行车交通规划1)近远期结合2)多交通方式协调3)机非分离4)网络化5)满足出行需求6)均衡分布7)完善配套8)结合交通管理212.4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2、自行车交通规划1)老城区:以公共交通为主,自行车、步行为辅、限制小汽车出行。2)新城区:确保公共交通为主的客运结构下,将自行车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2.5一般技术指标1、自行车道类型1)独立的自行车专用路2)实物分隔的自行车道3)划线分隔的自行车道4)混行的自行车道2、行程速度:11-14km/h3、纵坡及转弯半径:2%-2.5%max5%;大于8m,min4m222.6B+R换乘规划2、自行车交通规划概念:是指人们改步行为骑自行车到达公交站或其他快速交通站点,然后把自行车存于此,改乘其他快速交通方式到达目的地附近的站点。1、B+R换乘的规划要点1)确定换乘点的自行车停车量:确定长距离出行比例,人口结构比例,自行车换乘吸引范围2)站点停车场设计3)站点的交通组织2、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的换乘1)在车站出入口附近路测设置2)在高架桥下设置自行车停车场3)在地下站厅同层设置自行车停车库4)在站前交通广场设置自行车停车场Thankyou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城市慢行交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9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