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十一章皮亚杰理论.
第十一章皮亚杰理论皮亚杰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创立。皮亚杰早年学习生物学,21岁时获生物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此后,他转向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把生物学的一些概念诸如同化、顺应、表型复制等应用于解释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以后皮亚杰又从逻辑学中引入“运算”和“数理逻辑”等概念。JeanPiaget皮亚杰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联系起来,以一种完全经验的方式,将传统上纯属思辩哲学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科学。他最关心的问题是:知识是怎样形成的?他以儿童智慧的发生、发展为切入口,来研究人类知识的发生学,其儿童认知理论成为发展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JeanPiaget第二节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理论一、智力的本质智力的本质是适应。皮亚杰曾反复强调:智慧就是适应,智慧乃是一种最高形式的适应。皮亚杰接受了适应的观点,认为不仅存在着生理水平上的适应,在心理水平上和在认识水平上也存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有机体通过同化与顺应,使认识与环境协调一致。正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人类的认识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二、认知结构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格式同化本来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指的是有机体把环境成分整合到自己的原有结构中去的过程,如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通过消化而把营养物变为机体本身的一个部分。皮亚杰借用这一概念用来说明个体把新鲜刺激纳入原有的图式之中这样一种心理过程。通过同化,人们把陌生的事物纳入到原有的图式中,从而达到对于这一事物的理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所谓“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之中。当一个人在环境中遇到了新经验,并且把这个经验看作和他(她)已经具有的身体或心理动作经验完全一样或非常相似的时候,同化就发生了。因此,同化过程受到个人已有图式的限制,个人所拥有的图式越多,所能同化的事物的范围也就越广泛,反之,图式的数量和种类少,则同化的范围也就相对狭窄。顺应指个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同化的新刺激时,便要对原有的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将迫使个体改变现有的认知图式,形成某些适合新经验的新图式,引起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这种对认知结构给以增补、提炼并使之复杂的、创立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就称为顺应。图式的发展和丰富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来实现的。通俗地说,同化就好象消化系统一样,主体将遇到的环境刺激吸收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来,以原有的图式去认识和接纳外部事物,但当同化过程失败时,即原有图式不能吸纳环境刺激时,人们就要采取顺应的方式。顺应是调整或改造原有图式,引起图式的创新以重新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同化是量变的过程,而顺应是质变的过程。在认知结构的发展中,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两个独立过程,共同完成着个体的适应。就人的认识成长来说,如果只有同化没有顺应,认识就谈不上发展。同样,如果不存在同化也就没有顺应可言。同化和顺应永远是交织在一起的。认识永远是外物同化于内部图式、内部图式顺应于外物这两个对立统一过程的产物。(三)平衡化与自动调节认识的发展就是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所以平衡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是通过主体的自动调节来实现的。(四)内化建构与外化建构包含“动作内化”和“格式外化”的两极转化。一切知识,从功能机制上说,是同化与顺应的统一;从结构机制上说,是主体认知结构的内化产生与外化应用的统一。(五)运算实际上也是一种动作,是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神经系统的成熟经验:儿童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文化传递平衡: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4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结构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形态,尽管在不同著作中,皮亚杰对心理发展阶段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实质却是相同的。以数理逻辑概念“运算”为标志,儿童心理发展被划分成: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用“运算”这一概念作为划分认知发展阶段的依据,心理运算有着四个重要特征:(1)心理运算是一种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2)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性的内化动作。(3)运算具有守恒性。(4)心理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集合成系统,形成一种整合的整体结构。在阶段理论方面,皮亚杰提出了三个观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遍性。(2)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它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但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结构基础,前一阶段的结构是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所取代。4.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世界的,还不能有效的对主体和客体作出区分。不能应用心理表象从事智力活动。这一阶段又可分成六个分段:⑴0-1个月。行为表现以遗传性反射的图式为特征,以几个简单的先天反射应付所有的刺激。⑵从一个月到四个半月左右。行为以习惯的获得为特征,形成一些简单的习惯,如吮吸手指、移动头部等等。⑶从4.5个月开始至8、9个月,是意象行为,或称有目的的行为形成时期,如睡在摇篮中的婴儿学会拉动一根下垂的线,使悬在线上的铃铛发出响声,并重复拉动。但是这种意象行为所体现的目的还只是笼统的、初步的,还不具备明确的目的。⑷9至12个月这一年龄期间,儿童的行为已具有明确的目的,并能利用某些间接手段达到目的,如拉动成人的手获得某物等等。这说明儿童已建立了手段与目的的协调,智慧行为已经开始萌芽。⑸12个月至18个月左右,出现了物体的守恒,了解了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如拉动床单获得玩具。⑹最后一个分段出现在大约一岁半左右,此段时间里,儿童的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向表象图式过渡,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不必依赖于具体的感觉和行为,而可以利用心理表象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4.2前运算阶段(2-7岁)之所以称之为前运算阶段,是因为在这一阶段中,儿童的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表象图式开始出现,但是逻辑运算还没有形成。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表象和语言来认识世界,其思维表现出如下特征:自我中心、表象思维、直观思维。自我中心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每一件事,认为一切事件都是以他为中心的,他不会考虑别人的意见,也不会协调自己和别人的观点。例如皮亚杰在一次实验中,让儿童挑选自己和对面模型的图片。结果发现儿童可正确的选择自己一面的图片,但是不能正确选择对面的木偶所看到的图片。picture自我中心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特征,并不意味着儿童是自私的。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是儿童还不能明确区分主体和客体,自我和客体还处在笼统的一体中。实例:儿童给妈妈买礼物。表象思维在此阶段,由于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频繁地使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进行表象思维。凭借表象思维,儿童可进行各种象征性的游戏,可进行延迟的模仿。但是儿童此时的表象思维是无系统的和缺乏逻辑的。直观思维直观思维的特征之一是思维依赖于知觉表象,认识依赖于直接感知到的形象;例如,同形状的两个杯子,投入同等数量的小珠,然后其中的一杯倒入另一个细长的杯子中,要儿童判断哪一个杯子里小珠多,儿童要么注意到杯子的长度,要么注意到杯子的宽度。这也说明儿童此时的思维具有片面性、不可逆性、和非守恒性。(排列小圆片的实验:红、绿色,只要长度一样就认为两排数量相等,思维的方式完全依赖于视觉形象,不能形成数量守恒的概念。)相当于小学阶段。在此阶段,儿童的思维由表象图式进入具体运算图式。所谓的运算指的是内化的动作,动作本来是外在的和在实物上进行的(如推动或分开物体),但是运算则是在思维中进行的动作,是动作的内化。4.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守恒性群集运算守恒性运算的基本特点是守恒。守恒是内化的和可逆的动作。在前运算阶段,儿童产生了内化的动作表象,但是因为思维的直观性而无法进行可逆的操作,因此不能达到守恒。只有当动作既是内化的,又是可逆的,才算达到了守恒。当思维达到了守恒以后,儿童能认识到物体不会因形状和位置或状态的变化而导致质量的改变。换句话说,儿童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不为事物具体的和表面的变化所迷惑。守恒是通过儿童思维的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实现的。在上例中,儿童认识到,你没有拿走小珠,也没有加进小珠(同一性);杯子虽然长一些,但也细了一些(补偿性);如果把小珠倒回原来的杯子,数量还是一样(可逆性)。群集运算群集(grouping)是数理逻辑中的一个概念。皮亚杰以群集运算来说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群集运算的典型特点是能对事物的类进行整体的分析与综合,正确的分类、排序,并进行不同的组合。分类: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正确的分类,并进行类的运算。例如,给出18只红色的木珠,2只白色的木珠,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也能正确地依照颜色分类,但是如果问他们红珠多,还是木珠多,儿童会回答红珠多,因为他们还不能区分事物的类和属;但是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就能正确地回答,因为A(红珠)+B(白珠)=C(木珠),C-B=A,所以AC。排序: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由于已经达到了守恒,能进行正运算,也能进行逆运算;在思维时既能前瞻,也能后顾,表现在排序上,能同时利用和两种关系。例如,要求儿童依序列排列十来根长短差别很小(主要两两对比)的木棒时,3-4岁的儿童只能把木棒分成一对对的,或分成三个一组(大、中、小);5-6岁的儿童经过反复的尝试错误,也能正确排列;但是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则会使用排除法;即先找到最短的,然后再从剩余的中找出最短的,一直到排列完毕。很明显,这时儿童的思维方式是:若以A、B、C、D表示已摆出来的木棒,以E表示正在选定的木棒,以F、G、H表示有待选定的木棒,则既要EA、B、C、D,又要EF、G、H,儿童同时利用着大于和小于两个关系。这是在此阶段前的儿童所不能比拟的。传递:此阶段的儿童能进行具体事物的传递推理,如A=B,B=C,则能推演出A=C,在非对称的关系上也能如此,如AB,BC,则AC。但是这个阶段的运算还是具体运算,因为第一,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如果进行纯粹的形式逻辑推理,会感到困难。如,甲比乙白,甲比丙黑,问谁最黑?(乙最黑)如果三人立在面前,解决问题并不困难,但是以命题的形式进行推理,则会感到困难。第二,运算还是孤立的、零散的,还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组合系统,儿童此时不是不能进行命题运算,而是不能进行命题间的运算。4.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可以脱离具体的事物来进行逻辑运算,这就是所谓的的形式运算。形式运算是一种命题运算,是离开具体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离的、根据假设来进行的逻辑推理过程。在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假设-演绎性、组合分析、四变换群。假设----演绎性皮亚杰指出:形式运算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的处理客体。由于儿童的思维可以离开具体的事物,因此儿童的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以假设为基础进行逻辑推演,这时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在纯形式的水平上,以命题的形式,利用假设而得出结论。这样儿童思维的范围就大大扩展了。组合分析组合分析意味着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组成某一问题的全部因素作各种可能的结合,并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例如,皮亚杰曾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给儿童A、B、C、D、E5瓶药水,其中A、C、E3瓶药水混合后能形成一种黄色液体,B是一瓶清水,D是漂白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皮亚杰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9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