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行政法概述名词解释1、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特定的社会公共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及其过程。2、所谓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3、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4、行政权即是指执行、管理权,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思考题1、为什么要对行政权加以控制和规范呢?第一,行政权同其他公权力一样,其作用具有两重性第二,行政权与其他国家公权力相比,它与公民个人、组织有着更经常、更广泛、更直接的联系第三,在现代社会,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有膨胀和扩张的趋势2、行政法的特征1、形式特征(1)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居部门法之首。2、内容特征(1)内容广泛、规范易于变动(2)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交织在一起。3、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一)宪法(二)法律(三)行政法规、规章(四)地方性法规、规章(五)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六)法律解释(七)我国加入或承认的国际条约与协定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名词解释1、行政法定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有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2、法律保留是指当宪法或法律将某些事项保留给立法机关时,行政机关非经特别授权不得对此制定任何规范性文件。3、法律优先是指在已经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凡有抵触则以法律为准;或者在法律尚未规定而其他规范性文件率先作出时,一旦法律就同一事项作出规定,则法律具有优先地位,其他规范性文件必须服从之。4、比例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使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5、正当程序是约束行政机关行政活动过程的根本原则,其意指行政权力的行使应当遵循最低限度的程序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除必须依据实体法,还应当遵循程序法。6、行政效益原则是指在行政法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求以消耗最少的社会资源而获取最多的社会效果。思考题1、行政法定原则的内容(一)职权法定(二)法律保留(三)法律优位(四)越权无效2、正当程序原则的具体要求(一)资讯公开(二)听取意见(三)说明理由(四)案卷排他3、比例原则的内容(一)妥当性(适当性)原则(二)必要性(最小侵害)原则(三)狭义比例原则第三章行政主体名词解释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行政法律责任组织。2、行政机关是依宪法或者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国家机关。2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4、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是指经行政委托后,按照委托范围,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行使一定行政职权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5、行政相对人,简称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组织和个人。思考题1、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区别1、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2、行政权力的运行不同3、作出行为的名义不同4、行为后果的归属不同5、行政诉讼中的地位不同2、国务院的地位、组成、任期和职权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根据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享有领导和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措施,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管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行政事务;领导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3、行政相对人的权利1、申请权2、参与权3、知情权4、正当程序权5、批评、建议权6、申诉、控告、检举权7、行政复议权8、提起行政诉讼权9、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10、抵制违法行政作为权(明显违法、重大违法)4、行政机关的特征1、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最重要的一种),但行政机关并非惟一的行政主体,被授权组织也是行政主体。2、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3、行政机关并不始终是行政主体。第四章行政行为概述名词解释1、行政行为一般是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而作出的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2、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缴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单方具体行政行为。3、行政裁决、是指依法由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政行为。4、抽象行政行为又称制定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制定和发布普遍行为规则的行为,包括制度法规、规章和发布命令、决定等等。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人或特定的事件作出影响相对人权益的具体决定和措施的行为。5、羁束行政行凡法律、法规对行政行为的条件、范围、内容及方法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行政主体只能严格执行而没有自由选择余地的行政行为自由裁量行政行凡法律、法规对行政行为的条件、范围、内容及方法未作硬性规定,行政主体可以在法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灵活作出的行政行为6、依职权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律赋予的行政职权而无需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就能主动作出的行政行为,也称为主动行政行为或者积极行政行为。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必须在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后才能作出的行政行为思考题1、行政行为的特征1、从属法律性(执行性)2、单方性与强制性3、行政行为的裁量性4、无偿性(公共服务性)5、效力先定性2、区分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意义1、认识两者在表现形式和效力的差异2、两者受到监督和审查的范围和程度不同3、行政行为的成立条件1、主体条件32、实质条件(1)从内容上看,行为必须是行政职权的行使,不具有行政管理的内容的行为不是行政行为(2)从法律效果看,行为必须涉及到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才能是行政行为3、形式条件:意思表示的存在(1)明示(2)默示4、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1、行政行为的公定力2、行政行为的确定力3、行政行为的执行力5、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一)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二)行政行为的权限合法(三)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四)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五)行政行为形式合法第五章行政立法名词解释1、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通说,最狭义说)2、职权行政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组织法赋予的立法权,并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3、授权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组织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依据国家权力机关的专门授权决议而进行的立法活动。4、执行性立法是指行政主体为了执行或实现特定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进行的立法。5、创制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就法律未规定的事项进行立法,创制新的权利义务规范的活动。思考题1、行政法规的立法权限1、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2、根据《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职权的事项(1)行政机关内部管理(2)社会事务管理(3)全国人大从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事项国务院对下列事项不能制定行政法规(1)国家主权的事项(2)各级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犯罪和刑罚(5)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6)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7)民事基本制度(8)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定(9)诉讼和仲裁制度(10)必须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其他事项2、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1.规划2.起草3.审查4.决定5.签署公布3、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2、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3、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4、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5、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7、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8、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4、行政立法的适用原则4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4、有权机关裁决原则第六章行政许可名词解释1、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规范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作出准予或不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政行为。2、依职权听证,也称之为主动听证,它是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情形成立时,依职权启动行政许可听证程序。依申请听证,可以称为被动听证,它是在行政相对人请求下,由行政机关启动行政许可听证程序的一种听证方式3、行政许可的设定,是指国家机关依照职权和实际需要,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中自行创设行政许可的行为。4、行为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允许其从事某种活动,采取某种行为的行政许可。资格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通过考试考核的形式对合格者发放证明文书,允许持证人从事某一职业或者进行某种活动的行政许可。思考题1、行政许可的特征1、行政许可是有限设禁和解禁的行政行为2.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3.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4.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2、行政许可的原则1、许可法定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3、效率、便民原则4、信赖保护原则3、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2、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3、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5、企业和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登记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4、行政许可的分类1.普通许可2.特许3.认可4.核准5.登记5、简述行政许可的行政听证1、行政听证分为正式听证与非正式听证两种形式。2、行政许可听证的种类1、依职权听证2、依申请听证3、听证程序的规则:1、听证前的告知2、听证会的公开举行3、回避4、举证与质证5、听证笔录6、案卷排他性原则第七章行政处罚名词解释1、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法定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依法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2、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针对行政相对人的一个违法行为,不能给予两次以上的处罚。3、警告是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书面形式的谴责和告诫。54、罚款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强制要求违法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处罚行为。5、责令停产停业是指限制违法行为人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处罚形式。6、行政拘留又称治安拘留,是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人,在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形式。思考题1、行政处罚的特征1、行政处罚的主体是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主体特征)2、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
本文标题:行讼知识点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1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