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第四单元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单元综述:1、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为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框架。2、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革”是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加强了民主和法制建设,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取得了一系列成就。4、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海峡两岸关系也有了新发展。学法指导:学习本单元内容,应注意把握以下分析思路:1、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概况,分析理解中国政治建设的探索、曲折和成就,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认识到“依法治国”方略的深远意义。2、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具体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与西方的民主制度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注意与现实时政热点问题相联系,认识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特点。4、注意归纳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结合2005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认识其反对“台独”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性和权威性。知识要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P64(1)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①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2②确定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基本政策③提出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会内容:64-65页《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国家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此时的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3)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会(4)开国大典等教材65页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即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P6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P66(1)经过:①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标志)(2)1954年宪法:①内容:a确定国家性质b根本政治制度c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d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②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作用:开创人民民主全新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P67(1)1949年初步确立标志是第一届人民政协全会召开(2)1954年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结束,但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3)1956年进入新阶段,标志: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P67(1)历史原因:①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局面②建国初各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团结奋斗,共同建立了统一的新中国。(2)实行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平等的地位和共同发展(3)确立经过:67-68①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②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③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并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④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⑤1958年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⑥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4)实施作用:P68①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③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6.文革对民主法治的践踏:P71-72(1)成立的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高度集权,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重大倒退(2)人大和政协停止正常活动,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破坏。(其他了解:红卫兵、造反派等对干部、群众抄家批斗关押,宪法规定的公民生命、财产和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被任意剥夺。党内民主制度被领袖个人专断取代。等)3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成就:P73-74(1)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强调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问题,体现建设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2)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1997年中共15大提出“以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其写入宪法(4)当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8.“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P75(1)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提出经过: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三通、探亲旅游等②1981年叶剑英谈话,建议国共对等谈判第三次合作,阐明统一后对台基本政策③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④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这一构想并获通过,成为国策9.“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P76(1)回归条件:①根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成熟③港澳人民期盼回归——群众基础④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有利国际环境等(2)回归经过;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北京会谈,以一国两制方案否决英方用主权换治权提议②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③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④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⑤1997年香港回归⑥1999年澳门回归(3)回归意义:78页①标志着洗刷中国领土被占的百年国耻开创港澳与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②标志着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两步③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范例10.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979年以来P78(1)进展条件: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影响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2)进展表现:①1979年停止炮击金门②1987年台湾开放同大陆探亲③1992年海峡两会达成“九二共识”:“一个中国”④1994年通过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⑤1995年江泽民讲话,提出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纲领性文件⑥2008年三通实现(3)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①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②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4重难突破: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正建设。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1)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人口相对稀少,经济发达程度低;汉族聚居地区,人口密度过大,经济发达程度高于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需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优势互补、互相依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2)我国各民族之间除了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不同,需要政府在这些方面分别照顾各民族的风俗和习惯。(3)各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建国后政府必须充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既不可以照搬汉族地区的做法,也不能机械地把对一个民族适用的方法移植给另一个民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1)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新时期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并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3)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依据宪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4)国家还大力开展了普法教育,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结合“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谈一谈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毛泽东对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无视国家法律,肆意冲击和破坏民主法制,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的民主权利被肆意践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巨大挫折。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将党和国家的决策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做到“依法行政”。公民的行为必须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做到“有法必依”。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建5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1)内涵:“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2)“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台湾问题与南北朝鲜、东西德问题的区别(1)两者形成的原因、性质不同:后者是二战和“冷战”的产物,它们是根据二战期间或二战以后的一系列国际协议形成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二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已经恢复了对台湾的主权。(2)领土和主权问题的性质不同:后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领土和主权分属于两个独立国家,都是联合国会员国;台湾和大陆的领土主权未分割,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3)两者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不同:德国、朝鲜的分裂为二战间和二战后一系列国际条约所规定;台湾问题,则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关于日本不许将窃取中的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4)两者存在的实际状况不同:在美苏两国对抗的背景下,南北朝鲜、东西德国问题都分别驻有外国军队,被迫相互承认和在国际社会中并存;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同时“一个中国”的原则也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5)问题解决的原则和立场不同:德国问题是通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经过谈判达成统一的协议;朝鲜南北方的统一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进程缓慢;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由中国人民按“一国两制”夺得构想来解决,决不允许外国势力加以干涉。
本文标题:第四单元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1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