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报告 > 第四章投资宏观调控.
第四章投资宏观调控第一节投资的宏观调控第二节投资规模调控第三节投资结构调控第四节投资布局调控第一节投资的宏观调控一、投资调控的目标二、投资调控的主体及对象三、投资调控的手段一、投资调控的目标投资宏观调控体系作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从属体系,其调控的最终目标应当与经济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相一致,即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实现适度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促使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这些经济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它包含和制约着其它许多经济目标,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中。为实现这一总目标,有必要选择一些投资调控的具体目标,其选择原则就是看投资领域内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总供给结构与总需求结构的平衡。根据对我国长期的经济建设实践的总结,我国投资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如下:(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二)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三)调整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四)调控投资布局,促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二、投资调控的主体及对象(一)调控主体(二)调控对象(一)调控主体调控主体由政府的发改委、财政、央行、国资委、劳动人事等部门组成。这些部门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总步骤,各个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资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确定投资调控的总目标和各个具体目标,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技术政策等来影响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以确保调控目标的实现。在调控过程中,该部门还根据各方面的反馈信息,负有及时调整投资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偏差的责任。(二)调控对象1、投资主体是引导和规范而不是干预。投资主体的类型: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2、投资项目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3、投资资金通过投资资金来控制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三、调控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一)经济手段(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政府为了实现预期的投资宏观调控目标而采用的各种经济政策和措施。经济手段包含的内容:财政调控:国家税收、国家预算、国家信用、财政补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金融调控: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价格调控:1、财政调控(1)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指国家按照有偿的原则筹集和供应财政资金的一种分配形式。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国内外公债、国家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以贷款的形式使用财政资金也是国家信用的一种形式,如投资资金的财政拨款改为贷款。(2)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财政调控手段中的基本手段,它全面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的规模和平衡状况,综合体现各种财政手段的运用结果,制约着其他资金的活动。国家预算对投资规模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调整国家预算收支之间的关系实现的。另外,通过调节国家预算支出结构还可调节社会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3)国家税收税收是国家的主要收入,税收是主要的财政调控手段,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征,因而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税收对投资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运用税收杠杆调整投资方向,从而调整产业结构。二是,运用税收杠杆调节投资需求,从而控制投资规模。(4)财政补贴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政策性亏损补贴、财政贴息补贴等形式,它具有与税收调节方向相反的调节作用,即增加补贴可以刺激生产与需求,而减少补贴则可以起到抑制生产与需求的作用。财政补贴:调节投资的流向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1)定向募集2700亿元特种国债注入国有商业银行补充其资本金,为稳健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奠定优化的资产结构基础;(2)增发1000亿元国债定向用于公共工程建设投资,并希望由此带动1000亿元银行配套贷款的发放,以扩大投资需求;(3)增大中央财政预算赤字规模,从1998年初计划的650亿元扩大到1050亿元,以加大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需求;(4)调整企业的出口退税率,以刺激出口来扩大需求;2000年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并在年初列入预算,重点用于增加这两年国债资金已安排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采用财政贴息的方式,继续支持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加大税收政策的实施力度,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带动投资需求;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刺激外贸出口。2、金融调控(1)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按照法定的存款准备金率,把所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调控作用在于:通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直接调控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限制货币乘数的扩大,实现对社会信贷总规模的调控。如果经济处于需求过旺和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增加法定准备金,降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使商业银行收缩信贷,从而达到紧缩信贷规模、减少投资、压缩货币供应量、抑制投资膨胀的目的。因此,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最终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信贷结构,从而影响总的投资规模。(2)利息率利息手段主要是从贷款需求方面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包括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利率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通过调节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可以影响企业投资利润率,起到调控投资总量的作用。另外实行项目差别利率,对长线产品、耗能高、经济效益差的项目实行高利率;对短线产品、质优适销、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实行低利率,就可调控和优化投资结构。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对全社会的贷款规模有重要的作用。(3)再贴现率通过贴现率的变动,可调控资金的供求量,从而达到调控投资的目的。(4)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证券买卖活动。(短期国库券)2006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演变2006年7月“一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底“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8年7月“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2008年10月“保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009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7年央行金融政策回顾CPI的持续上涨、房价的持续增长及投资扩张的高位振荡存款准备金率十次上调五次加息2007年1月5日央行宣布,从1月1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7年2月16日央行宣布,从2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7年4月5日央行宣布,从4月16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7年4月29日央行宣布,从5月1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7年5月18日央行宣布,从6月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7年7月30日央行宣布,从8月1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7年9月6日央行宣布,从9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7年10月13日央行宣布,从10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7年11月10日央行宣布,从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7年12月8日央行宣布,从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央行历次调整利率时间及内容次数调整时间调整内容公布第二交易日股市表现(沪指)112007年09月15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102007年08月22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8月23日开盘:5070.65点,收盘:5107.67点,涨1.49%92007年0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7月23日开盘:4091.24点,收盘:4213.36点,涨3.81%82007年0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5月21日开盘:3902.35低开127.91报收4072.22涨幅1.04%72007年0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3月19日,开盘:2864.26报收3014.442涨幅2.87%62006年08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8月21日,沪指开盘1565.46,收盘上涨0.20%52006年0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到5.85%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收盘1440,涨23点,涨幅1.66%42005年0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沪综指下跌0.96%3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沪指大跌1.58%,报收于1320点21993年07月1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沪指下跌23.05点11993年05月15日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沪指下跌27.43点2008年货币政策之变化2008年货币政策从紧财政政策稳健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2008年年初,中国经济已连续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加速增长,并在2006年突破11%,2007年达到11.9%,经济增长有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为消除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8年的宏观调控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正是着眼于“双防”的目标,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支出要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2008年上半年1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3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4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6月15日、25日,央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6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上调至13.5%,贷款利率上调至20%。2008年下半年9月15日,央行宣布“双率”齐降。受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央行宣布从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以及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10月8日,央行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近9年来首次下调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0月28日,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11月26日,央行宣布,从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与此同时,央行决定自12月5日起,下调工、农、中、建、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同时,继续对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12月23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
本文标题:第四章投资宏观调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3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