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四章种群和生物群落测试题
1种群和生物群落一、选择题1.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2.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3.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4.在对某动物的跟踪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该动物性成熟时间明显提前,则种群的出生率A.下降B.升高C.动态平衡D.绝对不变5.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进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曲线所示,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什么?且根据右图能反映下图中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是A.增长型和②B.衰退型和①C.增长型和④D.衰退型和③6.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近年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屡被发现。课外研究小组的同学对路旁一片闲散地中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对豚草等植物的调查应该采用样方法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在减少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将会增加7.右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对环境有一适应过程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已接近最大值8.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9.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2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是40011.生态学家高斯(Gause)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第5天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将此数值定为K值。下列关于此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A.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仅适用大草履虫在该培养条件下B.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也适用大草履虫在其他培养条件C.不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相同或近似D.相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有可能不同1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mm×2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那么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A.5.2×104B.3.25×105C.5.2×103D.3.25×10413.右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14.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16.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17.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18.下列环境中,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A.一罐保存期内的健力宝B一杯刚出厂的鲜果冻(密封的)C.树洞中久积的一些雨水D一试管健康人的鲜血19.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20.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人刺猬被捕食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2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与生态因素没有密切关系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C.种群和群落没有任何关系D.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群落,不同的种群形成种群22.如图表示a、b两种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下列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2℃~40℃范围内变化有b能够生存B.在-2℃~40℃范围内变化:a和b都能生存C.在-2℃~6℃范围内:若a与b不存在竞争关系,a和b都可以生存D.在-2℃~6℃范围内:如果a与b是竞争关系,b有可能消失23.下列对于种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种间生态范围重叠越大,竞争越激烈B.激烈的种内斗争引起食性分化C.为保护雷鸟群,增加其数量,应尽量捕杀雷鸟的天敌D.竞争,一定使某一物种淘汰33.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4、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5、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族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图呈凹形(类型III)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6.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8.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9.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10.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11.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具分层现象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阶段12.题4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4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3.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14.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15、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16、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17、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18、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斗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19.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D.用标志
本文标题:第四章种群和生物群落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3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