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西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送审稿)d
—1—宁教〔2010〕62号签发人:薛建华关于上报西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送审稿)的请示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现将《西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送审稿)》报上,请审定。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日—2—西宁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送审稿)“十二五”是贯彻落实全国、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西宁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动“四个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机遇期。为科学统筹规划西宁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西宁市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宁发〔2010〕12号)文件精神,特制定西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十一五”末西宁教育概述(一)学校基本情况1.义务教育阶段:西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09所。其中小学458所,3978个教学班,在校生达16356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8%,较十五末的2005年增长8109人;普通中学140所,初中阶段在校生达73695人,在校生减少14659人(部分县级小学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入学率达到100.21%。小学辍学率为0.01%以下,初中辍学率为0.47%以下。16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9.98%。18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7.47%。2.学前教育: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87所,学前班在—3—园幼儿15571人,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67.3%,学前一年教育入班率92.1%。3.高中阶段教育:西宁市现有普通高中41所(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35所、十二年一贯制2所),在校学生45670人,设888个教学班,平均班额为51人。市、县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在校生总数22447人,教职工960人,专任教师704人,“双师型”教师占33.5%。全市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达22447人,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到85%。4.成人教育:“十一五”期间全市扫除剩余文盲3701人,脱盲巩固率达99%,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城镇达99.8%以上,农村达99.4%以上,复盲率在1%以内;同时,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4万余期,发放教材1.2万余册(套),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普知识培训近35万人次。5.特殊教育:西宁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3所,分别为市聋哑学校、大通县特殊教育学校、湟中县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101名,其中专任教师80名,受过特教专业培训的77名。残疾在校生学生1159名,其中,普通职业技术学校随班就读124名。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1.84%。(二)教师基本情况:全市现有在校教职工总数17582名,其中专任教师16717名。其中,硕士学历教师156名,占教师总数的0.9%;本科学历教师8647名,占教师总数的51.7%;大专学历教师6125名,占教师总—4—数的36.7%。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7.1%、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1%、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二、“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绩“十一五”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宁教育坚持按党的教育方针办学,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提升教育内涵,坚持生本教育为主,坚持统筹协调,坚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强化政府行为,教育优先发展得到落实西宁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事业,将“科教兴市”确定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建立健全财政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全市对教育中投入达65.75亿元,其中,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达到58.24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投入34.08亿元,增长41.5%,促进了教育优先发展和“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二)坚持改革创新,惠民政策得以落实根据国家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全市撤销乡镇教委,建立了以乡镇政府负责、中心学校管理的农村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减轻人民群众教育负担。兑现为民承诺,从2006年起,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城市免杂费资金1.76亿元,受惠学生23.1万人,有46.6万人/次学生享受了免费教科书,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学生1.83万人次,—5—资助面达100%。2009年起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体现了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三)坚持统筹协调,教育得以全面发展“十一五”期间西宁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多年保持在99%以上,辍学率下降1.4个百分点,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水平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大幅度增长,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较“十一五”期间提高20个百分点,达到85%。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比十五期间翻了二番,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33%,初步改变了全市高中教育职普比例失调的局面。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67%,提高4.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4万余期,发放教材1.2万余册(套),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普知识培训近35万人次。同时,成立了西宁市民办教育协会,加强了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和办学行为的规范,不断提高民办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得以协调发展。(四)检查“扩优”与“改薄”并重,教育得以均衡发展,积极推进教育布局与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充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办学效益,撤并规模偏小,效益偏低的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资源重组,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达9.6亿元,与十五相比提高56%,实施教育基建项目269个,增加校舍面积70.5万平方米,各级各类学校由1076所调整—6—到906所。不断优化办学结构,先后整合了西宁一中、西宁三中等一批教育资源,实现了基础教育初、高中分离办学,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了西宁一职、二轻中专,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区、县教育局信息中心和校园网31所,建成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和电子阅览室共104间。完成了三县教育信息中心建设,建立了市级教学资源库和网络教研平台。(五)坚持提升教育内涵,素质教育得以稳步推进进一步建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开展“西宁市德育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形成了新的学校、家长、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深入实施校园文化创建活动,校园文化内涵得到有效提升。近三年全市共创建“校园文化示范校”21所。加强体育和健康教育,积极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发展。发挥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作用,组织各种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结合全市创卫工作和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同做文明人”等主题系列活动,为全市“创卫”成功和市民素质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五)坚持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得以强化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和公开考录制度,“十一五”期间共—7—招聘教师3027名(其中特岗教师731名),充实教师数量,提高了新聘教师学历层次和质量。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方针,完成了全市18000人次的第一轮教师岗位培训,启动实施了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为提高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管理能力,提供学习交流平台,2006年设立了校长论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23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在全市开展了树立教师良好德形象的活动,涌现出了马复兴、汪昌祥、吴延金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中小学教师。(六)坚持生本教育为主,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加强教育行政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制度强校、科研引领、培训提高、专业督导四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和“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年”活动,积极实施“生本教育”。学校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教学的中心地位得到加强,学校的教学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教学改革蔚然成风,教育质量有了新提高。2005年-2009年全市各高级中学共为全国高等学校输送优秀人才52792人,其中本科学生28490人,高考上线率由2005年70.2%提高到2009年的84%,提高了12.4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提高了10.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85%,比十五末提高近5个百分点。职业教育学生取证率、就业率均达到98%。二、“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主要矛盾—8—(一)机遇与有利因素“十二五”国家经济社会转型,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社会更加文明的时期。西宁教育面临国家战略调整带来的重大机遇,在全省建设以西宁为中心东部城市群的战略布局中,西宁教育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按照“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要求,西宁教育肩负着更重的责任。1.国家和青海省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将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任务。2.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综合经济区,要求“做强西宁、服务全省”。同时,西宁作为省会城市在集聚资源、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3.“十二五”时期,是西宁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进“四个发展”和“一统三基”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为西宁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二)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西宁教育由于地区差异,和发达地区乃至西部其他省会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西宁教育总量的有限性和全省对享受优质教育的强烈期盼以及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要求等的矛盾日益突出;西宁教育面临市民对教育的更高要求和政府小财政、大民生投入能力之间的矛盾,面临政校分离、理顺办学体制和提升质量的要求,也面临教育内部更新理念、创新机制、提升内涵、促进发展的问—9—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不相适应。二是优质教育资源还相对短缺,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教育发展还不够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还不协调。四是农村教育仍然薄弱,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机制还不够完善。三、“十二五”期间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阶段性任务(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是实现西宁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大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立足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加快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步伐,深化教育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升内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二)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统三基”发展战略,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进入西部先进行列的目标,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走有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西宁教育的基本现代化。—10—(三)阶段性任务2010—2013年为打基础阶段。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消除学校危房,基本完成布局调整,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现西宁教育资源的初步均衡,打好西宁教育发展的基础;到2015年,理顺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率先普及学前三年至高中阶段的十五年教育,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建设西宁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开展社区教育,大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和示范性高中建设,完善涵盖终身的教育体系,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使西宁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布局调整,创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体系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使西宁教育进入西部先进城市的行列。(四)“十二五”西宁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学率2013年达
本文标题:西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送审稿)d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38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