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章黑木耳栽培二次
第四章黑木耳栽培教学要点:黑木耳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黑木耳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参考书标本等。组织教学: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1分钟)导入新课:我们知道黑木耳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所以我们高通过以下的学习来了解黑木耳的栽培技术。(3分钟)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了解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教学难点:黑木耳的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2分钟)新课内容:(82分钟)布置作业:(2分钟)第四章黑木耳栽培第一节、黑木耳栽培基础木耳属在全世界约有20个种,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不同的种有不同的生长条件。一般热带的种类比温带种类更多。我国已发现14个种类,其中以黑木耳和毛木耳分布最广泛,产量最高。一、形态结构子实体单生为耳状,群生为花瓣状,胶质,半透明,中凹,背面常呈表褐色,有绒状短毛,腹面平滑,有脉状皱纹,红褐色。二、生活史子实体成熟时,在其腹面长出担孢,担子散发担子,担子萌发,生长发育成单核菌丝。三、对生活条件的要求黑木耳以腐生为主兼性寄生,是一种木腐菌,但对垂死的树木有一定的弱寄生能力。1、营养1)碳源纤维素和木质素是其碳源。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可直接利用。2)氮源主要用米糠、麦麸子或玉米粉来供给,也可用0.5%尿素来代替。3)矿物质钙可通过石膏或白灰中获得。磷、钾、镁等无机盐类可以原料中获得,以生长在土质肥沃向阳山坡的耳树含量最丰富。2、温度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各时期发育所要求的温度时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原基分化子实体发育适宜范围22-32℃6-36℃15-27℃最适温度22-32℃20-24℃24-27℃在其能够生长发育的范围内,温度低,生长发育慢,菌丝体健壮,子实体色深;温度愈高,生长发育速度愈快,菌丝徒长,易衰老,子实体色淡,质薄。在高温高湿情况下,常易出现流耳。3、水分和湿度营养物质的吸收及胞外酶的扩散是通过水分来实现的。不同时期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各时期要求的湿度时期菌丝生长原基分化子实体发育基质含水量60%70%空气湿度70%80%85%-90%在适宜范围内较高的空气湿度可以促进子实体生长迅速耳丛大,耳肉厚。湿度过低,子实体形成迟缓。湿度过高容易引起杂菌和害虫发生。干鲜比为1:104、光照黑木耳不同发育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不同。菌丝生长阶段要求黑暗条件,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要求有散射光,也要有一定的直射光,才能生长色黑肉厚的健壮子实体。5、氧和二氧化碳黑木耳属好气性真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在制作菌种时,培养料的水分不可太多,装瓶不能太满,以供菌丝体充足的氧气。栽培场地应保持空气流通清新。另外,空气流通清新还可避免烂耳,减少病虫。6、酸咸度黑木耳喜在微酸性环境中生活。菌丝体可在PH4-7的范围内正常生长,PH5-6.5最适。代料栽培时培养料应将其调到PH6第二节、黑木耳栽培技术一、黑木耳袋栽技术1、栽培季节黑木耳子实体最适宜温度为20—26℃。温度低于15℃出耳困难,温度高于27℃耳片薄,色也淡;温度再高,子实体发生自溶,造成失败。所以,地栽黑木耳宜在春、秋季进行。2.配制培养料。目前,常用的培养料配方:木屑培养料:粗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复合培养料:玉米芯40%,木屑30%,碎稻草20%,麦麸8%,糖、石膏各1%。玉米芯培养料:粉碎的玉米芯79%,米糠20%,石膏粉1%。配制培养料要注意以下关键技术:避免杂菌污染。事先要精心选料,确认原料无霉变再用,并在烈日下暴晒3—5天,灭杀原料中杂菌。拌料要选择晴天,阴雨天杂菌活力增强,容易感染。拌料后要抓紧装袋,特别是气温高时更要注意。如拖延时间,培养料会发酵变酸。培养料含水量60%左右。含水量过高过低对黑木耳生长均不利。培养料用力握在手中,手指间有水渗出又不成滴,伸开后料在手中成团,为合适的含水量。3.装袋与灭菌。目前,代用料栽培黑木耳的方式有多种,如:瓶装栽培、菌砖栽培、塑料袋栽培等。其中塑料袋栽培的产量高,是广受耳农采用的主要方式。在菌袋培养期间,要经常检查杂菌。正常菌块为纯白色,如发现黄、绿、黑等颜色斑块,即为杂菌,应挑出放另室培养。如发现红色链孢菌,要剔除烧掉或深埋。4.接种。经过灭菌的袋料,料温降到30℃以下时,移到接种室或接种箱内开始接种。5.培养室发菌管理。要进行全室彻底消毒。菌袋横卧一层层摆放,也可“井”字形重叠摆放。在气候较低时节接种的,可将菌袋堆放,盖上草帘,增温,加速菌丝定植。菌丝定植后,把菌袋分开摆放。接种后15天内,是菌丝萌动阶段。这时室内温度头3天以27℃为宜,使菌丝在适宜温度下加快吸收营养、定植外延,加快占领料体,菌丝发育茁壮。但这时室温不能高于28℃。一般发菌到10天左右,袋内菌丝生长旺盛。这时,室温要降到25℃(因袋温比室温高2—3℃)。发菌半月以后,是菌丝分解吸收营养最强时期,菌丝白、粗、健壮,新陈代谢加快,袋内温度继续上升,室温应降至24℃。发菌30天以后,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菌丝进入生理成熟阶段。这时室温控制在19℃左右。黑木耳是好气性菌类。新鲜空气是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的必备条件。有了新鲜空气才能维持菌丝的正常代谢作用。所以,每天必须通风换气l—2次,每次30分钟,以保证向菌丝供氧。菌丝培养阶段需要黑暗环境。耳农称“暗壮”。黑木耳菌丝遇到光的照射易生耳芽,这是菌丝在生理成熟前的“早产”现象,会严重影响日后产量。所以,要求培养室门窗用黑布遮光。但要保持通风。菌丝长满袋时,可进行曝光,以促进耳芽的形成。露地袋栽管理。目前,露地袋栽黑木耳常用塑料大棚或小塑料拱棚。小拱棚资金投入少,管理方便,耳农愿意采用。在小拱棚未拱架之前,先修建菌袋土床。一般床长10米,宽1米,高0.3米。床上用竹片或无刺节的枝条弯搭小拱形架。棚顶与菌袋距离30厘米左右,与农村培育稻苗小拱棚相似。床间要留出步行道,以利作业。小拱棚上要用草帘盖。在未搭拱棚前,将菌袋用消毒的刮脸刀片划穴,穴成“V“字形。在袋侧面均匀地划8—10穴。因刮脸刀片薄而锋利,划口整齐,划后因塑料袋表面的拉力,划口微张,喷水时对耳根有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出耳率。菌袋划穴后,以10厘米的袋距均匀直立摆在床面上。每平方米床面摆袋22—24个,每公顷摆放135000—150000袋。划穴后的菌袋在棚内对湿度要求很严,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棚内可放一支湿度计,经常检视。每天9时和15时进行两次通风,每次30分钟。即把床上盖塑料膜的两边掀起,使空气流通,排除棚内的二氧化碳,以保证有足够的氧气满足子实体的需要。小拱棚上遮盖的草帘,使棚内光照适合子实体的生长。这种“花拉光”4分阳6分阴,使耳片肥厚、朵大。在夏季高温期,日照强烈,草帘要盖严实,这样既可减少光照又可降温;秋季日照渐弱,草帘可盖稀疏些,使子实体多得光照和热。当木耳叶片里面(腹面)略有白色孢子时,边缘稍有内卷,说明木耳已成熟,要及时采收。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使木耳缩水增强拉力,便于采收又便于耳根的带出。晾晒与烘干方法与起架产耳处理方法相同。二、黑木耳段木栽技术1、栽培场地选择及耳木要求:栽培场地的选择应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对温、湿、光、气的环境要求,一般在海拔300-1000m的低山和二高山地区,场地开阔避风向阳,冬季日照时间6小时以上;早、晚有云雾潮湿,场地空气清新,水源充足,便于人工喷水管理,排水良好但又不受洪涝的田块、山脚和缓坡地带。2、栽培技术要点:1)伐木准备:一般地区树木砍伐宜选在大雪至冬至前后,此时树木处于休眠期,树种贮藏的养分较多,树皮与木质部结合较牢固,但根据树木大小和自身的含水量不同灵活掌握砍伐时间。2)人工接种:当气温稳定在8℃以上时即可进行人工接种,一般宜早不宜迟,接种应在阴天或雨后初晴天气为好。段木打孔穴选用直径1.5-2cm的电钻或打穴器,孔穴纵行距5-8cm,孔穴洞距4-5cm,呈“品”字型,孔穴深度应根据段木直径大小来确定,一般为1.5-2.5cm。3)上堆定植和发菌管理技术上堆定植:上堆场地应选在向阳、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上堆前应将场地清理干净,撒上石灰消毒,垫上枕木,然后按“井”字型堆码,堆高1-1.5m,堆长不限,耳木之间应有一定空隙,气温低时可排放密些,气温高时宜排放稀些,上堆后及时盖上塑料膜。定植发菌管理阶段,气温较低(20℃以下),应在夜间将塑料膜四周盖紧,在中午前后掀膜通风,气温偏低通风时间短些,控制堆内温度在20-28℃,当堆温超过28℃要及时通风降温,中午时将覆膜四周掀起,堆顶覆盖草帘或树枝遮阴,湿度以70-75%为宜。在气温20℃以下时接种的,15-20天内不能淋雨或喷水,在气温20℃以上时接种的,10-15天内不能淋雨喷水,第三、四次翻堆时若耳木过干可适喷细水,调节湿度。发菌管理:上堆发菌前期,若气温在20℃以下,一般接种后15天左右开始翻堆,气温在20℃以上一般接种后10天左右开始翻堆,以后每隔7-10天翻堆一次。第二、三中菌种变化不大或菌丝生长缓慢,说明温度和湿度不适宜;4、散堆排场:一般经60天以上定植发菌,木耳菌丝已伸延到木质部,此时应让耳木吸收一些潮气,增加一些光照,更重要的是保持空气新鲜,使菌丝加快生长,并积累养分准备出耳。散堆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覆瓦式排列,取一根耳木做枕木,耳木一头靠枕木,另一头着地,耳木间隔5cm;另一种是降低堆高,在发菌期翻堆时,分次降低堆高,拉大耳木之间距离。5.起架出耳管理:当50%以上孔穴有耳芽产生,并且菌丝已伸入耳木深处,横向菌丝已连结,即可起架出耳。起架前应将出耳场地清理好,并撒上石灰粉消毒,然后打桩立架,耳架由东向西纵向排列,有利于受光和通风,横木离地面70-80cm,再将耳木“人”字型两边架上,起架前期耳木斜度可小些,出耳期斜度可大些,高温天气斜度也应小些,耳木间距一般7-8cm,起架时应将不同树种或不同直径大小的耳木分别排架,以方便出耳管理。湿度高低是影响木耳生长的主要条件之一。起架前期是养菌催耳阶段,以养菌为主,此时不能喷重水,为补充耳木含水量和保护树皮,一般1-2天喷水一次。出耳期应采取“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水分管理方法,但不同季节和不同木耳生长时期对湿度(水分)管理要求不同。春冬季气温在15℃以下一般不喷水,如遇连续晴天,而耳木上有木耳时,可在中午前后喷水;7-8月份气温过高,为补充耳木含水量,应在晚上9时以后喷水;当气温适宜木耳生长发育时,应抓紧喷水出耳,催耳前期应喷重水,让耳木吸透水分,促使耳芽发生,出耳后后应轻喷、细喷,中途每隔2-3天停喷一次,间隔1-2天;每采收一潮木耳后,应停水6-7天,根据耳木中菌丝生长情况和气温是否适宜,再进行下一潮催耳出耳管理。出耳管理注意事项:一是在喷水出耳期间应尽量将耳木多翻面,使耳木均匀吸水、受光;二是遇高温干旱天气特别要防止耳木脱皮,应做好遮阴防晒工作,补水喷水一定要在晚上待耳木表面温度下降后进行;三是喷水要使用洁净的水,不能用废水、污水。6.采耳、晒耳:木耳生长发育后耳片舒展变软,肉质肥厚,耳根收缩,说明已经成熟,应及时采收。采收春耳和秋耳都要求采大留小,伏耳则要求大小一齐采收,因为气温高易遭虫害和细菌污染而引起流耳。采收木耳应在雨后天晴,耳片已干,耳根尚湿润时采收,最好是在耳片干后趁晴天早晨露水未干,耳片潮软时采收。采收后木耳应在当天凉晒在竹筛上,趁晴天一次晒干或凉干,晒耳时不需经常翻动,保持耳片舒展自然,到6-7成干时重新回堆,再扫开复晒,含水量达到14%以下,方可分级密封包装贮藏。出耳温度主要取决于当年的气候和所选耳场,黑木耳一般在10℃以上就要出耳,最适温度20-25℃,低温不出耳,高温易发生“流耳、烂耳”,所以应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情况加强管理措施,抓住适宜气温时期多出耳,出好耳。作业:黑木耳的栽培技术?实验五黑木耳栽培(挂袋栽培)教学要点:黑木耳培养料的的配制比例,配制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黑木耳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灭菌过程及培养过程。参考书标本等。组织教学: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1分钟)导入新课:通过理论课的学习,了解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这节课进行实际操作,了解黑木耳的整个栽培技
本文标题:第四章黑木耳栽培二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4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