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弹性贮器血管定义: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功能:使心脏间断的射血成为血管系统中连续的血流,并能减小每个心动周期中血压的波动幅度。分配血管定义: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功能:将血液输送到各器官组织。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定义:小动脉和微动脉。功能:使局部血管的口经和血流阻力发生变化。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功能:控制其后的毛细血管的关闭和开放。交换血管定义:真毛细血管。功能: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定义:微静脉。功能:其舒缩可影响毛细血管压和体液在血管内外的分配情况。容量血管定义:静脉。功能:起着贮存库的作用。短路血管定义:一些血管床中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直接联系。功能:与体温调节有关。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流动力学:主要研究血流量、血流阻力和压力之间的关系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亦称容积速度,单位:ml/min或L/minQ=(P1-P2)/R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遇到的阻力,称血流阻力。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压力逐渐降低的原因。血流阻力主要取决于血管的半径(r)、长度(L)和血液粘滞度(η),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R=8ηL/πr4L变化小,如果η不变,则器官的血流量主要取决于阻力血管的口径。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单位:帕(Pa),1mmHg等于0.133kPa]形成血压的因素: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循环系统中血流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来表示(约7mmHg)。心脏射血:心室肌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的动能,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势能)。血流的阻力:体循环中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部分血压降落的幅度最大。(一)动脉血压及其形成和影响因素1、动脉血压(血压)正常值:收缩压(Sp):室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12.0~18.7Kpa)舒张压(Dp):室舒时,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8.0~12.0Kpa)脉搏压:Sp-Dp=4.0~5.3Kpa形成机制:心室收缩→射血入主A+外周阻力→推血流动(1/3)+大A扩张(2/3)→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上升到最大值=收缩压心室舒张→大A回弹→推血继续流动→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降低到最小值=舒张压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A血量↑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大动脉弹性↓→缓冲SP↓维持DP↓→SP↑(明显)DP↓→脉压↑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二)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脉搏实质是随心室缩舒所形成的大A压力波,沿血管壁传布的能量表现,非血流对A壁的冲击波动。三、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静脉血压:分类:外周静脉压:各器官的静脉压。当心脏射血功能降低,静脉回流降低时,血液将留滞在外周静脉,静脉压升高。中心静脉压: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值为4~12mmH2O。特点:近心端低,远心端高:下腔V:3~4mmHg(0.4~0.53kPa)小V:15~20mmHg(2.0~2.67kPa)右房:0易受重力影响,∴测量位取平卧位(被测部与心水平)中心静脉压(CVP):特点:★受重力影响较小★高低取决:射血力、V回流速和量,与射血力呈负相关;与V回流速和量呈正相关。意义:★反映心功和V回流量★控制补液速和量的指标(如CVP低,常提示输液的量不足)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体循环平均压↑→V回流量↑心缩力↑→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体位:直立→下肢V回心量↓(约多容纳500ml)卧位→下肢V回心量>直立卧位迅速转为立位→总V回心量↓立位迅速转为卧位→总V回心量↑骨骼肌收缩的挤压呼吸“泵”作用四、微循环定义: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一)组成及功能微A:总闸门;后微A:分闸;Cap前括约肌:分闸;真Cap:营养性血管;通血Cap:直捷通路;A-V吻合支:调节体热;微V:后阻力性Cap(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名称血流通路血流特点作用迂回通路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真Cap血流缓慢物质交换主要场所网→微V直捷通路微A→后微A→通血Cap→微V血流速较快利血回流A-V短路微A→A-V吻合支→微V随温度变化调节体温(三)微循环的自身调节局部代谢产物↑组织胺↑,Po2↓→后微A和Cap.前括约肌舒张→真Cap.开放、血流量及流速↑↑↓真Cap.关闭、血流量及流速↓←后微A和Cap.、前括约肌收缩←局部代谢产物↓、组织胺↓,Po2↓五、组织液的生成(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有效滤过压>0→组织液生成(动脉端)<0→组织液回流(静脉端)生成量V=(毛细血管通透性+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0.5%~2%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浆量↓90%入静脉,10%入淋巴管(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主要因素生成量例症毛细血管压↑↑炎症、充血性心功静脉压↑↑不全等所致的水肿血浆胶体↑营养不良、肾炎等渗透压↓血浆蛋白↓所致水肿淋巴回↑丝虫病、癌症等流受阻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毛细血管↑烫伤、细菌感染通透性↑所致的局部水肿六、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一)淋巴液的生成:约有10%的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生成120m1/h的淋巴液,其中:100ml入胸导管,20m1入右淋巴导管(二)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体液平衡;清除衰老细胞、细菌等有害物质功能。第五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概述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循环功能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来实现的。具体的调节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改变心缩力和心率以调整心输出量,二是通过影响血管紧张性和血管口径以改变外周阻力。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神经调节心脏的神经支配和作用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N心迷走N起源:脊髓胸段T1~T5侧角神经元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分布: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右:窦房结左:房室交界房室肌少量左:房室交界、束支、房室肌后壁递质:NEAch受体:β1M阻断剂:心得安阿托品交感N和迷走N对心脏的作用:生理作用心交感N心迷走N变时4期Na+Ca2+内流↑→自动去极速↑3、4期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自律性)(正变时)↓自动去极速↓(负变时)↓自律性↑自律性↓变传导0期Ca2+、Na+内流↑→0期去极速+幅度↑0期Ca2+内流↓→0期去极速+幅度↓(传导性)(正变传导)↓(负变传导)↓传导性↑传导性↓变力2期Ca2+内流↑+肌浆网释放Ca2+↑肌浆网释放Ca2+↓↓↓收缩力↑(等长自身调节)收缩力↓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心脏中存在多种肽类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有:神经肽Y、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阿片肽等。现已知一些肽类递质可与其他递质(如单胺和Ach)共存于同一N元并共同释放。肽能N元释放的递质可能参与对心肌和冠脉的调节。如:血管活性肠肽对心肌有正性变力作用和舒张冠脉的作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有加快心率的作用。血管的N支配与生理作用缩血管N(=交感缩血管N)起源:延髓的缩血管中枢(T1~L2~3侧角)分布:绝大多数血管(绝大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N的单一支配)。递质:N节前纤维Ach,N后纤维NE(有与共存的神经肽Y——具极强烈的缩血管效应)。受体:α(主)、β作用:α受体→血管收缩>β受体→血管舒张特点:●调节血压作用大●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紧张性↑→血管收缩,紧张性↓→血管收舒舒血管N交感舒血管N副交感舒血管N来源皮质运动区脑干副交感核S2~S3外侧核链分布骨骼肌血管软脑膜、消化腺、外生殖器血管递质AChAch受体MM作用血管舒血管舒特点●不参与血压调节●不参与血压调节●平时无作用●参与调节局部血流●与情绪、运动有关(二)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机能定位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缩血管区(头端延髓腹外侧部,又称C1区)舒血管区(尾端延髓腹外侧部,又称A1区)心抑制区(疑核或/和迷走神经背核)机能特点缩血管区:使心交感N和交感缩血管N紧张性活动↑→调控心脏与血管的活动。心抑制区:使心迷走N紧张性活动↑→调控心脏活动。舒血管区:有紧张性→抑制C1区,使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性降低,心跳减慢、血管舒张。传入神经接替站:接受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处压力感受器的传入信息后,发出纤维至其他N元,继而影响心血管活动。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脑干、大脑、小脑、下丘脑对心管活动产生一定整合作用。(三)心血管反射颈A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降压反射)压力感受器部位:颈A窦和主A弓血管外膜下的神经末梢。适宜刺激:血管壁的牵张度≈血压的变化。传入神经缓冲N对:窦N(+舌咽N→延髓)弓N(+迷走N→延髓)中枢联系其传入冲动先到达孤束核再与心血管中枢联系。心迷走中枢心交感中枢缩血管中枢心脏血管窦弓压力感受器+血压↑交感缩血管N心交感N心迷走N心跳↓V舒张A舒张回心血量↓外周阻力↓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血压↓+--孤束核•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缓冲”血压变化,维持血压相对恒定。尤其对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的供血起重要作用。对快速出现的血压变化起调节作用。减压反射弧任何一环节出现障碍,就不能维持血压相对恒定,如切断“缓冲N”或破坏孤束核,立即造成高血压。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升压反射)PO2↓[H+]↑PCO2↑等↓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窦、弓N孤束核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呼吸中枢(+)心率↓、冠脉舒心输出量↓皮肤、内脏骨骼肌血管缩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输出量↓血压↑↓↓↓↓↓↓呼吸加深加快↓↓间接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特点: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敏感性是:外周感受器对PO2↓[H+]↑PCO2↑(尤其PO2↓)敏感中枢感受器对[H+]↑PCO2↑(尤其PCO2↑)敏感。平时不起明显调节作用,当低氧、窒息、酸中毒、Bp过低(即窦弓反射反应降低时)时才起作用。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对Bp的调节作用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一种应急反应(即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对心输出量的影响:直接作用是↓;间接作用是↑。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上存在的感受器感受器感受的刺激分两类:血管壁的机械牵张化学物质,如前列腺素、缓激肽反射效应: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心迷走神经紧张性↑三、体液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刺激肾素分泌的因素;血管紧张素(AⅠ、AⅡ、AⅢ)的作用:刺激肾素分泌的因素:循环血容量↓肾动脉压↓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肾动脉压↓肾血流量↓肾近球细胞肾交感N兴奋↑GFR↓远曲小管Na+、Cl-含量↓NE和EPGE2循环血容量↓心房容量感受器动脉压力感受器肾素反射性—++++++NEβ受体+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Ⅲ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收缩微A→外周阻力↑)+(收缩V→回心血量↑)→Bp↑;●作用于脑内一些N元(Ⅳ脑室的后缘区)→交感缩血管活动↑→外周阻力↑→Bp↑,以及引起渴觉;●作用于交感缩血管N末梢接头前的受体→使其释放NE↑;●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与释放醛固酮;●刺激近曲小管重吸收NaCl。醛固酮肺脏的转换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NaCl重吸收↑血量↑●刺激肾上腺髓质NE的分泌释放;(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来源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交感N节后纤维共性兴奋、β受体,强心、缩血管、Bp↑、平滑肌舒张、升血糖、升血脂、耗氧量↑、产热↑个性强心剂升压剂心脏作用β1受体作用弱心率↑心缩力↑但在体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SP↑(窦弓反射效应所致)血管作用β2受体除冠脉外皮肤、内脏血管缩全身各器官血管缩骨骼肌、心、肝血管舒外周阻力↑、DP↑平滑肌胃肠道、支气管血管舒较E弱代谢血糖↑、脂分解↑、较
本文标题:第四节血管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4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