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第四讲资本及其运动形式.
第四讲资本及其运动形式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地认识资本的本质,以及资本的运动形态和表现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来分析现实的经济活动。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资本的界定。2,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3,资本循环理论。4,资本周转理论。一、资本及其价值增殖(一)资本的含义。1,概念: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资本的本质(1)资本的自然属性并不能使之成为资本。——资本在现实中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而不过是有特定用途的使用价值。(2)只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当其担负特殊的社会经济职能时,才成为资本。——生产资料只有作为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时,才是资本。——生产资料只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才作为资本发生作用。因此,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3,资本的二重性。(1)资本的一般性:——从物质形态看,资本作为一种使用价值,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的一切要素。——作为资本的物质承担者,它是商品生产的一般性生产要素,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2)资本的特殊性:——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资本的运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运动。——资本体现社会生产关系,具有特殊性,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资本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3)二者的关系:——资本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是同一资本的两种规定,是资本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的统一。——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在资本形式上的体现。4,资本的基本特点:(1)增殖性。(2)运动性。(3)返还性。(4)风险性。5,货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1)货币和资本的区别:——货币是资本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货币可以作为资本,也可以只是货币。——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货币和资本的区别首先通过它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表现出来。(2)货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区别A,形式不同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的流通形式:W-G-W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形式:G-W-G’,G’=G+△G在货币流通中,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在交换过程中并没有改变自身形态。在资本流通中,起点和终点都采取货币形式,商品成为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转换形态,表现为取得更多货币的媒介。B,目的不同货币流通是为买而卖,媒介异质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买卖双方的价值量相等。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追求质上相同但量上更多的货币,即资本价值的增殖。C,限度不同货币流通以使用价值为目的,运动的终点是使用价值进入消费。资本流通以价值及其增殖为目的,追求的无止境。具体形态可以转换,但运动是连续的、周而复始的,不会停止。(二)资本的形态和构成资本在其运动中可以有多种形态:1,货币资本形态。2,实物资本形态。3,无形资产形态。4,虚拟资本形态。(三)资本价值增殖和利润1,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1)概念:必要劳动,指劳动者用于实现劳动力再生产而付出的劳动。剩余劳动,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劳动中超出必要劳动的部分,它会受工作日的长短和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剩余劳动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2)剩余劳动的表现形式。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比例,以及剩余劳动的表现形式和占有形式,反映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生产关系的属性。资本所有权与劳动力所有权分离,劳动力进入市场的情况下,剩余劳动采取了剩余价值的形式。也就是说,剩余劳动只有在资本关系下才会采取剩余价值的形式。2,价值增殖和利润。(1)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过程成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在资本条件下,商品生产过程成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因此,劳动过程是撇开其社会形式,只就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来考察的物质变换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即生产过程中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全部劳动形成的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支出的活劳动,而且包括过去已经消耗在生产资料上的物化劳动。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的转移过程。这二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3)价值增殖过程和剩余价值。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工人整个的劳动时间超过这个一定点,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做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就是活劳动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4)利润。价值增殖从其源泉考察,是活劳动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但是当把它与全部预付资本比较时,则被看作是大于预付资本的增殖额,即利润。从量上来看,利润是商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5)价值增殖程度的两种评价公式。A,利润率。利润率等于利润额比预付资本的百分比,表示利润率是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又称为资本利润率。B,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比必要劳动价值的百分比,表示剩余劳动对必要劳动的比率。3,生产成本的重要意义。(1)生产成本概念:——就是为生产商品和实现资本价值增殖而发生的资本耗费。它包括生产资料形态的资本和购买劳动力的资本。(2)生产成本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衡量企业盈亏的界限。——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影响企业相对剩余价值和发展潜力。——成本回收情况决定企业正常生产规模的维持能力。4,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劳动因素。剩余劳动占全部活劳动的比例。——资本因素。资本的节省;资本运动的快慢。——市场因素。市场竞争形势和需求形势;经营者的能力。二、资本经营(一)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1,资本积聚。(1)概念:资本积聚即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从而引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积聚。(2)资本积聚与资本积累的关系:——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聚伴随资本积累而进行,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而资本积累则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2,资本集中。(1)概念:——资本集中指把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主要途径有并购、联合、发行股票等。——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强有力的杠杆。——企业融资是资本集中的重要方式。企业融资,指企业为了从事生产经营或举办各项事业,以有偿方式,从不同资金所有者手中换取所需资金的行为。融资方式的划分: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权益融资与负债融资。(2)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的联系:——二者都能使单个资本的规模增大,且相互促进。——资本积聚在增大单个资本的同时,增强了资本的竞争力,有利于加快资本集中。——资本集中使单个资本具有更大的增殖能力,促进资本的积累和积聚。(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资本积聚以剩余价值的积累为前提,资本集中则不以积累为必要前提。——资本积聚的实现受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资本集中则较少受此条件制约。——资本积聚会增大社会总资本;资本集中则一般不会直接增大社会总资本,但可以改变资本的结构和质量。——以资本积聚扩大单个资本规模的速度一般较慢;资本集中可以迅速扩大资本规模。(二)资本经营1,资本经营的含义。资本经营,指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殖的一系列市场行为。2,资本经营的特点。(1)资本经营和一般生产经营的联系:——运动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价值增殖。——资本经营也包括资本在物质形态上的使用和调整,反映和影响商品、服务的结构变化,体现了资本经营和一般生产经营的某种结合。(2)与一般生产经营的差异:——内容和对象的差异。——方式的差异。——市场的差异。——收益和风险的差异。可见,资本经营更多依赖产权主体的明确、要素市场的存在和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资本经营者。3,资本经营的方式。(1)利用证券市场或其他形式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资产的收购、出售、购并、托管、租赁等,包括投资性买进卖出股权等形式。(2)利用金融市场进行投机性交易。(3)对资产存量或所积累的资产增量进行调整,用以改变资本使用价值的物质形态,以改变投资规模、方向与结构。(4)无形资产经营。即通过协议转让、拍卖所有权或使用权,或运用特许经营等方式转让使用权,实现无形资产价值的增殖。三、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一)资本的循环。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1)资本循环的概念。资本的循环,就是资本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不同形态的资本,其循环的方式和周期也不同。资本循环的典型形式是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货币资本的职能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等阶段,并相应变换资本的职能形态,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过程,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第一阶段:购买阶段本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职能形态。其职能是通过购买生产要素,为资本价值增殖做准备。购买阶段资本循环公式:PmG—WA货币资本在形式上执行货币的职能,在本质上执行资本的职能。本阶段完成时,资本的职能形态从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产业资本循环第二阶段:生产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资本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生产阶段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PmW…P…W’A本阶段生产资本在形式上发挥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在本质上执行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职能。资本通过吸收剩余劳动而使自身发生增殖,生产的直接结果是包含剩余价值在内的商品W’。本阶段结束时,生产资本职能形态转变为商品资本形态。——产业资本循环第三阶段:销售阶段形式上采取商品流通的形式,通过商品销售实现货币形态的回归,本质上是资本流通的一个阶段,出售的不是一般商品而是商品资本。本阶段资本循环的公式:W’—G’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达到资本循环的目的,即收回包含剩余价值在内的更多货币。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是资本循环中一个十分关键和特殊的阶段,是再生产过程中“惊险的跳跃”。它关系到资本价值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补偿,剩余价值能否实现。商品出售的速度影响再生产规模。(3)产业资本循环的构成以及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产业资本循环由一个生产阶段和两个流通阶段(买和卖)所构成,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相互依存、紧密衔接,任何阶段的停顿或者滞缓,都会影响资本循环的实现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各自的循环(1)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商品资本的循环]PmPmPmG-W…P…W’-G’·G-W…P…W’-G’·G-W…P…AAA[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2)货币资本的循环。从G到G’货币资本的循环: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终点的货币量大于起点的货币量,G’G。货币资本循环形式最有利于表明资本循环的目的就是价值增殖。(3)生产资本的循环。从P到P生产资本的循环: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过程。生产资本的循环形式最能表明生产实际上就是接连不断的再生产。(4)商品资本的循环。从W’到W’商品资本的循环:起点和终点都是包含了剩余价值的待售商品。其循环形式最能
本文标题:第四讲资本及其运动形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4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