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练习题
1《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1.2013年7月8日,中国民政部发布的全国灾情显示,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5247.4万人次受灾,782人死亡,67人失踪,245.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7.7万间房屋倒塌,330.6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4199.7千公顷,其中绝收87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730.2亿元。自然灾害的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后果说明()①人类只能认识自然,不能改造自然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自然界是客观的,人无力抵御自然灾害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013年4月3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首次公布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18年之后的第一个实验结果——已发现的40万个正电子可能来自一个共同之源,即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回答2~3题。2.丁肇中团队发现宇宙中“暗物质”存在新线索进一步佐证了()①暗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可知性②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③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暗物质不发光,也就是不发出电磁波,所以看不见,但与通常物质一样,暗物质有引力作用。由此可见()①暗物质同“物质”是一种特殊与普遍的关系②人的意识能反映暗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③暗物质同“物质”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④暗物质颠覆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防止灾害发生②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③地理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④突破地质地貌的复杂条件是科学防灾减灾的关键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黑格尔和柏格森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6.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7.2013年8月2日,央行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下半年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大原则下,货币政策将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这体现的哲理主要是()A.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8.(2014·潍坊一模)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陨石坠落事件,造成1200多人受伤;次日凌晨,小行星2012DA14近距离与地球“擦肩而过”。陨石坠落和小行星“撞击”地球等事件表明()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下列与“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②伏虎要知虎性③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210.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千百年来人类无法回避和不断探讨的问题。下面漫画所蕴涵的哲学寓意是()①要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做一切事情都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③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11.库布其沙漠中生长着160多种珍稀沙旱生植物,这些植物既能防风固沙,又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某资源集团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大面积种植了甘草、肉苁蓉、藻类等中药材和植物,改善了环境的同时,还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并发展了沙漠旅游产业。从唯物论角度看,这一事实表明()A.科技进步为人类战胜沙漠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B.治理沙漠需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C.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利用客观规律为前提D.既要利用外部条件,又要重视内在因素12.大家认为,今年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经济能够实现稳中向好,实属不易。面对复杂形势,不搞短期刺激,统筹当前长远,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收到积极成效。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制约③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④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3、(2012·江苏卷)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14、2014年是达尔文诞辰205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2014·江苏联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体现了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B.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C.运动与静止是统一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16、(2014·湖南联考)美国电影《2012》讲述了在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天空好像被撕裂开了,无数火球从天而降,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山摇地动的末日景象。而我国有一些民众对此深信不疑,为保平安还做出了卖房、借钱捐款等极为荒唐的举动。这启示我们()①要服从自然,人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都是极为渺小的②要尊重自然,自然界的各种客观规律都是永恒不变的3③要尊重规律,物质运动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要相信科学,自然界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具有客观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18、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神秘消失了。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600棵树木。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动,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毁”,无力回天了。题中材料告诉我们()A.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整体与部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C.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D.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受惩罚19、.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蔬菜,根据海拔高度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21.鉴赏古代诗词,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文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宋·陈与义白居易和陈与义的诗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22.习近平同志在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甘溪林场实地考察时强调,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国家和各级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不断健全,补偿规模还要加大。总的来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根据所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回答:(1)我们为什么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2)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423.历史上,陕西省吴起县是一个林草丰美的地方。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以粮为纲”的政策导向,加之当地群众长期沿袭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掠夺式经营土地资源,致使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和“越荒越牧、越牧越荒”的恶性循环,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近几年来,当地把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走出在经济建设中恢复生态、在生态恢复中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生态目标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和谐统一。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51、答案:D解析:自然灾害的发生是自然按其自身规律运动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正确切题;自然灾害造成严重后果,说明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④正确切题。①观点错误,人类既能认识自然,亦能改造自然;③观点错误,自然界虽是客观的,但人在自然面前并非无能为力2、答案:C解析:通过实验发现“暗物质”存在的新线索,说明暗物质是物质的,可知的,也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①④正确切题。②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认识自然不是改造自然;③与题意不符,暗物质早就存在,并不是新事物3、答案:A解析:暗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出来的所有具体事物的共性,因此二者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①正确切题,③观点错误。人们认识到暗物质与通常物质一样,暗物质有引力作用,这体现了②。暗物质的存在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颠覆了物质概念,④观点错误。4、答案:C解析: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客观环境,地质灾害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而重视防灾减灾体现了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防灾减灾在科学,说明防灾减灾要遵循和利用地质气候变化的规律性,故②③正确切题。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说法错误;客观条件不能突破,④观点错误。5、答案:A解析:黑格尔强调“绝对精神”,柏格森强调“心灵的观点”,其实质都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6、答案:C解析:苏东坡的观点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C项正确。A、B为否认相对静止的错误观点,D强调群众的作用,与题意不符。7、答案:B解析: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体现的是运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的是相对静止,故B项正确切题。8、答案:D解析:自然灾害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自然灾害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预防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的破坏,③说法错误,故选D。9、答案:B解析:“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启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②③正确切题。①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④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与题意不符。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漫画寓意要尊重自然、按规律办事,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④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观点错误。11、答案:C解析:该集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他们尊重和利用了客观规律,故选C。
本文标题: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4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