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星经济研究院(SamsungEconomicResearchInstitute)最新发布的声明称,2009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萎缩2.4%,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亦将进一步削弱。该机构预计,2009年下半年当韩国-欧盟FTA(自由贸易)缩减,且韩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成效逐渐显现之时,韩国经济将开始缓慢的U型恢复之路。一些大型企业,比如现代汽车公司、现代重工和斗山重工的投资计划对机床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机床市场值得期待。韩国机床工业2008年的贸易平衡为58亿美元,出口同比上升了5.1%,达到19.1亿美元,虽然从2008年下半年起出口增长趋势已经下降。由于国内需求减少和汇率升高,进口同比减少了1.2%,达到13.3亿美元。从韩国机床协会获悉,2008年第四季度,该国制造业平均开工率低于70%,与上年同期相比,经济增长率下降了3.4%。由于全球经济衰退,自去年第四季度起,韩国主要的机床消费行业需求放缓。而国内消费减少和出口下降则导致订单和产量下滑。从行业来看,由于全球汽车消费锐减,加上国内汽车制造商减产,导致了汽车行业对机床产品的需求与上年相比下降了21.3%。而造船行业的需求上升了33%,保持了较高的增长,这是因为主要造船企业累积收到的订单增长。国信证券报告要点中国步入工业化中期,重型机械需求大幅增加人均GDP、工业产出值占GDP比重及各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等数据显示,中国已步入工业化中期,日韩同时期制造业的发展过程表明,重型装备制造业将占据一国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中国重机时代已经到来。日本工业化中期机械制造业发展经验启示中国现今工业化的进程类似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通过分析日本工业化中期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经验,我们发现,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的造船业、受益于强劲内需市场和国际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以及受益于资源消耗持续增加的冶金矿山机械制造业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造船行业:全球造船景气周期有望持续到2011年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船舶品种多样化将能平滑造船周期的波动以及拉长景气周期持续时间,我们预计全球造船景气周期将延续到2011年。韩国造船业的经验表明,如果造船景气周期提前回落,将进一步加速中国造船业的崛起,中国造船业有望通过市场份额的增加来弥补船价下跌对企业盈利造成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产品多元化和出口增长能有效平滑宏观调控影响企业产品趋于多元化和出口业务的不断增长将有效平滑宏观调控影响,日本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经验表明,通过内需市场的培育以及自身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将出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工程机械巨头。冶金矿山机械行业:行业景气依旧、重点关注龙头国家对钢铁以及煤炭行业的调控政策将会促进钢铁与煤炭行业的整合,使得钢厂与煤矿趋于大型化,从而进一步刺激冶金矿山机械的需求量,我们认为,行业龙头将能在最大程度上受益于行业景气度的延伸。中国正步入重工时代,重型机械需求大幅增加中国已步入工业化中期国际经济史显示,从工业结构的要素密集特征看,一个国家工业化往往要经过三个阶段:工业化初期以成本优势获得经济快速发展和积累的机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在工业化中期,成本优势将逐步受到挑战,但技术优势具有巨大潜力,研发和科技投入的边际效益升高,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面临快速发展机遇;工业化后期,成本优势丧失,技术优势及时替代成本优势并占据主导,工业具备明显的实质性国际竞争力,国家经济实现真正崛起。工业化理论认为,工业化标准主要是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换。当前世界公认的评判工业化是按四大要素实现程度来衡量:1)人均GDP或GNP水平;2)工业产出占GDP的比重;3)就业结构;4)工业结构。我们重点选择人均GDP、工业产出值占GDP的比重以及就业结构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工业化的进程,相关评判标准如下。我国工业就业人数以及工业产出比例自1978年以来不断上升。按照中国2005年的统计数据,工业就业人数比例已经达到了24%,工业产出值占GDP的比例达到47%,高于农业和服务业,人均GDP值已经达到1700美元,而工业化中期的标准为1200美元,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依然存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将成为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日韩同时期经验表明,重工业将占据制造业主导地位按照我们的分析,中国已步入工业化中期,而这一过程大体上相当于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的日本和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的韩国。在分析中国工业化中期趋势时,我们重点借鉴了同时期的日本和韩国的发展经验。从日韩同时代制造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来看,以机械制造为代表的重工业随着工业化的竞争逐步占据了制造业的主导地位,日本机械制造业创造的产值在70年代中后期已经占到了本国制造业总产值的40%,韩国在80年代中期的这一比例也超过了40%。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过程来看,重工业创造的产值已经占到了工业总产值的65%以上,并且相对轻工业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大,重工业与轻工业创造产值的比例已经由2000年的1.51上升到2004年的1.99。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进程中,而我们对众多机械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将基于对日韩同时代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分析。以日本重工时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作为长期投资策略主线日本的机械制造业在60年代至70年代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表现在整个行业的销售收入急剧增长,另一方面表现在出口收入快速增长。从我们所关注的机械制造细分行业来看,包括工程机械、土木矿山机械以及机床在内的通用机械和船舶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均保持了稳定的高速增长。尽管日本机械业受到了60年代初期国内经济不景气以及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影响,但在国际产业转移、强劲内需以及进口替代等内外因素的驱动下,日本的机械制造业在工业化中期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趋势。受益于国际产业的转移,日本工业在50年至70年代后期基本完成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60年代中后期,受益于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日本企业逐步加强对机器设备投资额的增加额,机器设备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在70年代后期达到了50%;而在需求强劲的内需市场的培养下,日本国内机械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逐步增强,净出口额以及机械设备出口占总出口比重随之增加。我们之所以重点分析日本机械制造业在工业化中期的发展,是因为目前中国的机械制造业面临日本当时相同的背景:国际产业的转移、内需的增加以及出口替代的日趋明显。全球制造业在经历了由欧美转向日本再转向韩国之后,目前正加速向中国的转移,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逐渐增加,跨国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进程日趋加速。从中国企业对机械设备投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1981-2006年投资额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0%,但设备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数额较小,只有不到25%,而同时期的日本比例超过40%,我们认为未来国内的需求空间巨大;而从机械设备净出口额来看,自2004年以来,出口量开始大于进口量,进口替代效应日趋明显,同期国内机械设备出口占比也在不断攀升,目前已经接近50%。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进入工业化中期后,中国的机械装备制造业面临着与日本同时期的发展机遇,我们也将以日本重工业化时期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作为中国机械制造业长期的投资策略主线。2008年度机械制造业投资策略我们将会结合日本在工业化中期机械制造细分子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市场的热点,来给出机械制造业2008年度投资策略。我们在考虑机械制造业2008年度投资策略时,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强烈以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的利润以及出口业务是否能够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而我们相信,日本机械制造业同时期的发展经验能够给我们提供启示。日本机械制造业在工业化中期也面临着中国当前所面临的两大难题:本币升值的压力和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战后持续恶化的贸易收支带来了美元的不稳定,这使得美国政府在1971年8月15日做出了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增收进口附加税的新经济政策,这被称为尼克松冲击。日元在冲击中深受影响,其后短短的四个月之内日元升值14.4%,到1979年为止,其间虽然经历了2次石油危机,不过兑美元仍然升值33%;日本劳动力价格在1952年-1976年期间处于上升过程,1956-1973年制造业的名义工资涨幅为8.94倍,实际工资涨幅为3.54倍。尽管日本机械制造业在工业化中期的发展过程中也遭遇到了本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难题,但我们却发现,日本机械制造业的细分子行业的出口情况不尽相同。本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直接引导了日本机械制造业的出口产业升级,以机床、土木矿山机械以及工程机械为代表的高技术含量、搞经济附加值的机械产品出口比例逐步提高,至1980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56%,而以纺织机械、缝纫机为代表的产品在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的背景下,出口比例由1960年的86%下降到1980年的17%。而在同期,受益于国际造船业由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西欧转向劳动力成本较低国家的趋势,日本造船业迅速崛起,并在70年代初期一举夺得世界造船业的霸主地位。我们在比较了1961-1980年日本机械制造细分子行业的出口增速后,同样发现,以工程机械、土木矿山机械、机床以及造船业为代表的产业受到的影响较小,在本币升值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较快的70年代均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且出口增速高于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平均出口增速。从细分子行业的出口情况来看,船舶制造主要是受益于国际造船产业的转移;日本战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设备投资的高景气使得工程机械和机床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培育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工业化中期对资源需求的攀升,如钢铁、煤炭等,同样刺激了国内土木矿山机械的需求,相关企业在内需市场的培育下逐渐具备了国际竞争力。日本工业化中期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显示,船舶制造、工程机械、土木矿山机械以及机床等细分行业在国际产业转移、内需市场强劲以及出口竞争力逐渐增强背景下的发展更为迅速,受益程度更大,从中国目前的实际国情来看,全球造船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较为明显,工程机械在内需市场依然强劲的背景下逐步走向国外,冶金矿山机械也受益于重工化进程对钢铁、煤炭需求的增加,结合日本工业化中期细分行业的发展情况,我们看好机械制造业中的造船、工程机械和冶金矿山机械行业。另外,从中国资本市场2007年年初至今的情况来看,央企整体上市、资产注入以及企业重组成为市场热点,在机械制造业中,我们以中国船舶(600150)、三一重工(600031)为例。沪东重机在被中船集团明确为民品造船资产整合平台后,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收购了集团公司优质的造船、修船资产后,拥有了完整了造船产业链,在造船高景气的背景下,盈利能力大幅上升;三一重工作为三一集团工程机械的资本运作平台,在今年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收购了集团公司的旋挖钻机业务,在工程机械国内需求强劲,国外出口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上升。中国船舶和三一重工在完成资产注入后,股价在资本市场有着良好的表现,近一年的涨幅均远超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结论:结合日本工业化中期机械制造细分子行业的发展和我国目前机械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我们看好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明显的造船行业,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强劲、国际竞争力日趋增强的工程机械行业,以及受益于资源需求上升的冶金矿山机械行业。而在企业的选择上,我们依旧看好具备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双重发展能力的企业。造船行业投资策略全球造船进入中日韩三国鼎立时代从全球造船产业的转移趋势来看,先后经历了由西欧至日本,日本至韩国的转移。日本造船业崛起于60年代初期,在70年代初期确定了自己全球造船业的霸主地位,其造船完工量占世界造船完工总量的比例也由1962年的26.1%上升到1971年的50%;韩国造船业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日本造船企业接单能力下降的背景下,韩国造船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在21世纪初期成为全球造船中心,按新船完工量计算,2006年韩国新船完工量占全球完工量比例达到35.9%,牢牢占
本文标题:韩国自动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