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
西沟煤焦公司煤矿通信联络系统设计方案西沟煤焦公司煤矿二0一一年二月目录一、前言……………………………………………………二、矿井概况…………………………………………………三、通信联络系统编制依据…………………………………四、通信电话安装要求………………………………………五、通信联络系统简介………………………………………六、通信设备安装位置要求…………………………………七、通信线路安装要求………………………………………八、技术管理要求……………………………………………九、通信联络系统安装标准…………………………………十、使用、维护与管理………………………………………十一、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制度………………………………十二、通信联络系统管理机构职责…………………………十三、附件………………………………………………1、平地与井下各地点电话号码表2、通信联络系统图通信联络系统设计方案一、前言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安全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完善通信联络系统,保障系统安全可靠,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保证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通畅、便捷、有效、快速,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编制通信联络系统安装设计方案,以便在灾害急救时,能够达到抢险救灾,施救的目的。二、矿井概况1、交通位置:新疆阜康市西沟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新疆阜康市境界内,距阜康市60km,行政区划属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上戽沟乡管辖。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88°33′00″~88°34′49″,北纬:44°02′05″~44°03′13″。乌奇公路和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在井田以北6km处通过,自乌奇公路有简易沥青公路通往井田,井田与东—西两侧各煤矿间有简易道路相联通,交通便利。2、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天山博格达山北麓丘陵地带,地形平缓,但切割细碎,地势南高北低,海拔标高1025~1222m,绝对高差197m。相对高差一般为50m。总的地形特征是较为平缓,基岩出露少,大部为第四系坡积层所覆盖。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区域地质概况(一)区域地层井田区域地层大部属准噶尔地层分区吉木萨尔地层小区,与北天山分区博格达地层小区相邻。地层展布受二工河~黄山倒转向斜控制,中部(向斜核部)为中生界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J1b)含煤地层,南北两侧(翼部)依次为中生界三叠系(T)及上古生界上二叠统(P2)地层。各地层以北西西向(近东西向)条带状展布,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Q3-4)分布在河谷、阶地、山前地带,主要集中在区域北部地区。(二)区域构造井田位于乌鲁木齐山前坳陷东部次级构造单元—大龙口凹陷的西北部,二工河—黄山倒转向斜的东段,倒转向斜的核部由侏罗系八道湾组地层构成,南北两翼由上二叠统及三叠系地层构成。倒转向斜北翼为正常翼,地层产状南倾,倾角34°~63°;倒转向斜南翼为倒转翼,地层产状南倾71°~88°,或直立。区域内有2条断层,分布在区域南部非含煤地层三迭系、二迭系地层中,均为逆冲性质的断层,对井田内的含煤岩系八道湾组地层没有影响。井田位于倒转向斜北翼正常翼上,为南倾的单斜构造。二、井田地层井田出露地层主要有中—上三叠统克拉玛依组(T2-3k)、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s)、上三叠统郝家沟组(T3h)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地表西沟河河谷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层(Q3eol)、洪积层(Q3pl)、全新统冲洪积层(Q4apl)。分述如下:1、上三叠统克拉玛依组(T2-3k)该组地层在井田最北部有少量分布,为一套湖泊、河流覆水沼泽相沉积,岩性以灰白色、灰黑色、灰绿色砂岩、泥岩夹炭质泥岩为主,局部还有砾岩夹层,该组地层厚250.9~419m。与上部的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s)地层呈整合接触。2、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s)该组地层在井田北部有小面积分布,为一套湖泊相碎屑沉积,岩性以灰白色、灰绿色、灰色泥岩、细粉砂岩夹炭质泥岩、灰岩透镜体,局部有褐红色铁质粉砂岩,厚约250.9~419m。与上部的上三叠统郝家沟组(T3h)地层呈整合接触。3、上三叠统郝家沟组(T3h)该组地层分布在井田北部,呈条带状东西向展布,主要为一套河流沼泽相沉积,岩性以灰褐色、灰绿色、灰黄色泥岩、砂岩、粉砂岩、粗砂岩互层,有较多的中~细砂岩薄夹层,顶部有炭质泥岩薄层及微细煤线,局部还有砾岩夹层,井田控制不全,厚约250.9m。与上部的八道湾组地层呈整合接触。4、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井田内的含煤地层,为一套河湖泥炭沼泽相沉积,井田内呈近东西向展布。控制厚度670.98m,含煤层10~11层,含丰富的植物碎片化石。根据含煤性、岩性、岩相、沉积旋回,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下含煤段(J1b1),中含煤段(J1b2),上含煤段(J1b3)。(1)下含煤段(J1b1)该段出露于井田中北部,由3~4个河流相→湖滨三角洲相→泥炭沼泽相含煤碎屑岩沉积旋回组成。主要岩性为深灰色、灰色、灰黄色中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互层,垂向上既有由粗到细的组合,又有由细到粗的组合,自下而上有2号煤层(三尺槽)、2上(夹溜子)、3号煤层(北大槽)、5号煤层(中大槽)、7号煤层(南大槽)五层煤。其中以3、5、7号为稳定煤层,5号煤层厚度最大,属特厚煤层。该段煤层平均纯煤厚度37.93m,控制该段地层厚度145.04m,含煤系数26.15%,为主要含煤段。该段中所含砂岩厚度较稳定,是较理想的标志层特征,其底部的灰白色粗砂岩,中砂岩与下伏三叠系小泉沟群郝家沟组(T3h)呈整合接触。(2)中含煤段(J1b2)该段出露于井田中部,呈带状近东西向展布,由多个河流相、覆水沼泽相至泥炭沼泽相含煤碎屑岩沉积旋回组成。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灰黄色、砖红色砾岩、砂砾岩、泥岩、含炭泥岩、含炭粉砂岩及煤层。该段有9号煤层(米尺槽)、11号煤层(四尺槽)、12号煤层(五尺槽)三层厚度较稳定~稳定的煤层,煤层纯煤平均厚度5.27m,控制该段厚193.31m,含煤系数2.73%。与下含煤段(J1b1)呈整合接触。(3)上含煤段(J1b3)该段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近东西向展布为一套滨浅湖相,覆水沼泽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岩性以具水平层理的浅灰色、灰白色、灰绿色泥岩、含砂泥岩、泥质粉砂岩、含炭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中、细砂岩为主,夹少量粗砂岩,该段含两层中厚煤层,一层薄煤,三层不可采的极薄煤层及炭质泥岩,其中编号煤层为13、15、16号三层煤,六层煤平均纯煤厚5.2m,控制该段地层厚度332.63m,含煤系数仅1.6%。与中含煤段(J1b2)为整合接触。八道湾组下段含煤和中含煤段中的煤层,除12号煤层(五尺槽)外,地表大部自燃,形成东西向烧变岩带,火烧深度因煤层而异,5号煤层、7号煤层煤层因其厚度大,火烧最强烈,火烧深度也最深,在2—2’勘探线处火烧垂深达120m,形成一个不规则火烧洼地。八道湾组中含煤段的12号煤层和上含煤段的煤层,地表被大量第四系覆盖,未见有火烧。5、第四系(1)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层(Q3eol)在井田内广泛分布,覆盖于井田各中生代地层之上,为土黄色黄土、细粉砂,表层为腐植土层,植物根系发育,厚度约2~16.81m。(2)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层(Q3pl)在井田内有少量分布,主要沉积在南部的冲沟和西沟河的阶地上,为土黄色砂土、亚砂土、砾石层,厚度约0~10m。(3)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冲洪积层(Q4apl)分布于西沟河河谷内,沉积有灰色、灰白色、砖红色砾石(卵石)、砂、砂土等,厚度约0~10m。三、井田构造井田位于二工河~黄山倒转向斜的北翼,为一向南倾的单斜构造,总体倾向180°,倾角44°~58°,东段走向北东东向,倾角略缓,倾角44°~47°;西段走向转为北西西向,倾角变陡,倾角51°~58°。井田地表未发现断层构造,断层不发育,仅在2~2′勘探线对应的一号井二水平运输巷中见有小断层,断距3~5m,为一平推断层,只将2号煤层断开,其余煤层未断开,在其上部一水平运输巷2号煤层中未见该断层底迹。说明井田断层不发育。这个小断层并不影响井田主要煤层的开采。因此井田构造较简单。4、煤层井田内煤层赋存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中,主要煤层集中分布在下含煤段(J1b1)内,中含煤段(J1b2)和上含煤段(J1b3)含次要煤层,井田内和井田东西边界外侧钻探工程控制八道湾组(J1b)编号煤层11层。其中全区可采7层,局部可采3层,不可采煤层1层。可采煤层单层最大厚度28.93m,10层可采煤层平均可采总厚为46.19m,可采、局部可采煤层自下而上编号为:2号煤层(三尺槽)、2上煤层(夹溜子)、3号煤层(北大槽)、5号煤层(中大槽)、7号煤层(南大槽)、9号煤层(米尺槽),11号煤层(四尺槽)、12号煤层(五尺槽)、13号煤层、16号煤层。详查勘探工作主要对象是前八层煤。其中5号煤层(中大槽)、3号煤层(北大槽)和7号煤层(南大槽)三层煤纯煤平均可采厚度达35.38m,占可采煤层平均厚度的77%,是井田内的主采煤层,控制程度较高。其它7层煤控制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勘探。各煤层叙述如下:7号煤层:为全矿井可采煤层,煤层较稳定,结构简单,层位稳定,煤层可采厚度2.46~6.81m,平均可采厚4.73m。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底板为泥岩、炭质泥质。与下部的5号煤层间距15.71~28.71m。5号煤层:为全矿井可采煤层,属结构简单、层位稳定、全区可采的巨厚煤层。煤层可采厚度16.64~28.93m,平均可采厚23.75m。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中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炭质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含炭质泥岩。与下部的3号煤层间距25.71~45.81m。3号煤层(北大槽)为结构简单,稳定、全矿井可采的厚煤层。由东向西变厚,向深部有变薄趋势。煤层在地表已火烧,火烧垂深70~164m,1线火烧深度最大,垂深164m。煤层可采厚度4.88~8.31m,平均可采厚6.90m。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砂砾岩、粗砂岩、中砂岩岩;底板为泥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与下部的2上煤层间距10.06m~28.27m,平均间距17.68m。2上煤层:结构简单,较稳定有全区可采薄~中厚煤层。由西向东变薄,至不可采。该煤层在地表已火烧,火烧垂深70~140m,1线火烧深度最大,垂深140m。煤层平均可采厚1.44m。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底板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细砂岩。2号煤层:为结构简单、稳定的局部可采薄煤层。东部略厚于西部。该煤层在地表已火烧,火烧垂深70~140m,1线火烧深度最大,垂深140m。平均可采厚1.11m。煤层顶板为粗砂岩、细砂岩岩;底板为粉砂岩、细砂岩。5、煤质(1)煤的物理力学性质井田内各煤层物理性质基本相同,多呈黑色,条痕为黑色或黑褐色,具玻璃光泽、沥青光泽,节理发育,条带状或宽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断口多为平整或贝壳状,部分为参差状,易碎,易燃烧,火焰呈深桔红色,烟大,燃烧后强烈膨胀,煤岩组份以亮煤为主,丝炭含量较高,暗煤较少,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煤。3号煤层容重1.31t/m3。5号煤层容重1.29t/m3。主要可采煤层煤质工业分析成果详见第七章第一节。原煤发热量:7号煤层29.1MJ/kg;5号煤层30.12MJ/kg;3号煤层32.72MJ/kg,2号煤层32.42MJ/kg。(2)煤的工业用途各煤层的工业牌号为7号煤层为气煤(QM34、QM45),5号煤层为气煤(QM34、QM45)和1/3焦煤,3号和2号煤层为气煤(QM34)。井田内煤层为特低灰—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磷~中磷、高发热量、高油的气煤,局部有1/3焦煤。井田内煤层可作为独立气煤焦和冶金配焦用煤,还可作为炼油用煤,气化生产液化气燃料用煤。各煤层均属高发热量煤类。6、矿井水文地质通过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和了解,并结合井田的气候因素、地形地貌条件及钻孔控制的情况,可知井田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雪融水。大气降水、雪融水通过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或经侏罗系地层的风化
本文标题: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53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