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西洋参栽培技术一、概述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又名花旗参、美国人参,属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名贵药用植物,原产北美洲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魁北克和美国东部的威斯康辛州等地。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滋补强身、养阴补气、生津止渴、补肺降火等功效。具近代研究可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缺氧、抗高温、抗寒作用;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可明显降低血脂。西洋参原为野生,人工栽培有100多年历史,因其保健治疗作用的显著,人工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我国药用西洋参有200多年历史,但长期依赖于进口。1948年江西庐山植物园曾引种试验,但未能形成产业。正式有计划的栽培始于1975年10月,1978年在我市南郑县试种,1981年留坝县开始引种,1983年在留坝县内试行推广。经过1986—1989年的国家星火计划科技攻关,适合秦巴山区的生产技术体系形成。留坝县快速发展,成为全国三大西洋参产区及良种繁育基地之一。二、原产地生态条件(一)地理分布与气候特点西洋参原产北美,野生种自然分布于东洋区,北纬30°~48°,东经67°~95°的加拿大和美国低山栎树下。西洋参原产地气候年温差较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降雨一般在1000mm左右,且四季分布均匀。平均气温11~14℃,无霜期160~200天。原产地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相对湿度偏高。(二)植被类型野生西洋参生长在阔叶杂木林、树龄百年以上的天然次生林,树体高大,林内的荫蔽度约为70~80%,虽然盛夏炎热但林内凉爽宜人。树种多为柞树、椴树、山胡桃、枫树、槭树、白蜡树、山毛榉、白杨等,伴生的藤本和草本植物有贯众、半夏、天南星、升麻、商陆、玉竹、忍冬等。(三)土壤野生参多生长在阔叶林下山坡地,常靠近水沟、溪流。土壤为森林灰棕壤,富含腐殖质,微酸性,PH值5.5~6.5,疏松、湿润、透气、排水良好,土壤比较肥沃。三、栽培方法(一)选地参场、参地的选择应考虑与西洋参原产地生态环境相似,符合国家GAP要求相应的空气、土壤、灌溉水等质量标准。从我市留坝、宁强、南郑等县多年的实践证明,秦巴山区的参地应选择在海拔900~1700米,周围是阔叶林或杂灌林木,坡度小于25度,东北向早晚阳坡的林缘生地、二荒地、或农田,要求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土壤疏松利水,呈微酸性,周围有水源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过于粘重的黄泥、灰泡土、稻田或河砂、滩砂砾土,以及前茬作物为马铃薯、红薯、茄子、辣椒、松苗地等不宜选用。在选择参地生态环境、土质等的同时,还应考虑交通,土地连片,管理方便,种植户的文化知识水平等相关条件。(二)整地整地是在选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适合西洋参生长发育的土壤条件。因此,参地应在种参前一年伏天选定,实行隔年休闲整地栽参。这样可通过伏天深翻、冬冻、春耕翻压绿肥等反复翻犁晒垡,彻底清除杂草,石块树根,改善土壤结构,蓄积雨水,消除病虫、草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创造适于种苗发芽出土,及参根生长的土壤条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发生,提高保苗率,提高产量和质量。结合夏末最后一次翻犁施足底肥,施肥应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依据西洋参营养特点和需肥能力,坚持使用有机肥,保持土壤有机质的平衡和不断更新。施肥量为亩施腐殖土50m3左右(土壤肥沃可少施,反之多施)、骨粉100公斤、油渣200公斤、腐熟过筛农家肥200担,翻入土中,充分混匀耙平。不宜用纯腐殖质土或砂性过大的土壤种参,以免形成大量的边条参形。(三)做畦及参畦消毒处理西洋参采用高畦栽培,将选好的参地整平耙细后,按要求规格做成参畦毛坯。参畦一般应做成东西走向(也可因地制宜),利于排水、采光。参畦宽120~140cm、高20~40cm,作业道50~60cm,畦面长度一般小于20m,或根据播、栽和阴棚棚式、地形而定。播栽前应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与杀虫处理,达到控制或消灭病虫源的目的。配方药剂:1、50%多菌灵和70%代森锰锌各10~15克,95%敌百虫4克;2、70%代森锰锌10~20克和敌克松5~8克,95%敌百虫4克;3、50%多菌灵10-15克和乙磷铝10~15克,95%敌百虫4克。以上三种配方可任选一种,为每平方米剂量与10cm表土混匀后,将播种畦做成平面,移栽畦做成龟背形,畦边拍成自然斜面,参地四周应开挖排水沟与畦沟连通成网,坡地参园还要开挖人字形排洪沟。参园四周架设简易竹篱墙(不影响通风),以防畜、兽入园危害。(四)播种1、播种时间:西洋参早春和冬季均可播种。春播宜于2-3月上旬,土壤解冻时进行,冬播宜于10月~11月上旬,土壤结冻前进行。不进行人工催芽的贮藏种子或“生种”可于当年冬播或第二年五月播种。2、播种方法:播种采用点播,可节省种子,使种子分布均匀,覆土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便于管理。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药剂消毒处理,播种密度为10×5cm、8×5cm、8×7cm为宜,播种深度2.5~3cm,用种量5~6公斤/亩。点播采用下种耙(播种器)在畦面上压孔点播,下种耙的木板为3cm厚、100~140cm长(按畦面宽而定)、20cm宽(按行距大小而定),板上钉两排竹钉,行距10cm、钉距5cm、钉长2.5—3cm(见图1)。西洋参点播下种耙示意图图(一)播种时,两人握住下种耙的两端在畦面上顺次压下,即成等距等深的点播孔穴,每穴播种一粒,播完一畦后及时覆盖0.5~1cm过筛拌药的配合土盖种。用播种板平面,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整理畦边、畦沟。畦面盖消毒后的长草,撒土压草保墒。配合土配方:1份畦土,1份腐熟农家肥(均过筛),喷70%代森锰锌800倍液,使其湿润、混合均匀即可。种子消毒:播前种子必须进行药剂消毒处理,按每天播种量筛出种子,用2.5%适乐时5-10倍(即适乐时10毫升加水50-100毫升拌种2.5公斤)于播种前混拌稍晾即可播种。(五)移栽1、移栽时期:移栽分冬栽和春栽,冬栽即冬季土壤结冻前的10月下旬—11月上旬、春栽即春季土壤解冻后的2—3月。冬栽宜晚,春栽宜早。一般采用二年生苗进行移栽。2、移栽密度:根据移栽苗重量分大、中、小三级,密度分别为20×15cm、20~18×12cm、15×7~8cm、20×7~8cm、为宜。3、移栽原则:移栽苗要坚持边挖边选,随挖随栽,分型分级,按级分片的栽培原则。移栽定植前应对种苗进行药剂处理,用70%的代森锰锌600-800倍液浸泡2-6小时,或600倍多菌灵,或乙磷铝1000倍液,浸泡参苗2-6小时,捞出沥水至表面无水即可移栽,也可用2.5%适乐时50-100倍液蘸根。移栽采用斜栽法:在畦面上横向开沟,斜栽。保持种根与畦面成30~45°角,芽苞距畦面等高,盖土3~5cm,每沟在参畦中部摆好苗,参根要舒展,参须要分开,栽完一行开第二沟,将土覆在第一沟上为盖土,一畦栽完,用板轻拍轻压畦面,使种根与土壤紧密接触。全地栽完,挖好排水沟,清理作业道,将土起到畦面上,呈龟背形,畦面用杀菌处理的草进行覆盖。(六)搭荫棚和防雨棚1、搭荫棚〈1〉棚形:西洋参属典型的阴性植物,喜斜射,散射光,因此人工栽培必须搭遮荫棚,透光度以20~25%为宜,棚式有单斜棚、人字棚、平顶棚、改良平顶棚和孤形棚五种(见图2)(图2①)(图2②)棚高1.6~2.2米,因棚式而定,单斜棚是一棚一畦;适用于低海拔林下,或环境较湿的参园。屋脊棚(人字棚)是一棚两畦;适于林下阴湿的参地和房前屋后的小块参地。大平棚和改良式平棚是一棚多畦,适宜于大块参地,省材好施工,便于管理。〈2〉棚材①传统的棚材,棚架是以竹、木为主,不仅用量大,成本高,而且难以控制和达到参苗所需的适宜光照,并对生态环境和天然林保护不利。②遮阳网棚:近年来留坝县已示范、推广了棚柱为水泥柱,横杆用8~10号铁丝,棚材为尼龙网的遮荫棚。它具有便于架设,降低成本,改善棚下生态条件,透光均匀,通风良好,湿度变化比较平稳,参苗生长整齐健壮,发病较轻,保苗率高等优点,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2、架设防雨棚防雨棚是减湿防病保苗的关键技术措施。架设活动式防雨棚,在大雨、连阴雨时可下膜防雨,在雨后天晴揭膜散湿,纳露采光,久旱逢雨可淋雨,人为调控参棚下空气和土壤温湿度,保证西洋参的正常生长发育。防雨棚架设在阴棚下面,一畦一棚,架设时间在4月底,春雨转梅雨之前。棚材用木竹棍和塑料薄膜,防雨棚有单斜棚和八字棚等。单斜棚适宜于1100米以下的低海地区,以利通风,降低棚内温度,八字棚适宜于11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便于作业。制做方法:用小竹竿将根端固定在排水行的柱架上,距参畦高70-90cm,另一端固定在人行道柱架顶端横杆上,每隔30cm一根竹子,成一平面,然后将塑料薄膜固定在竹架上,竹杆要一上一下固定薄膜。按相同方向架设为单斜棚,二棚高端固定在同一畦沟棚架顶端即为八字棚。四、田间管理(一)减薄盖草,参园消毒在3月中旬,西洋参种子或参根越冬芽萌动前,应将畦面防寒保墒盖草减薄,提升土温。出苗后将盖草全部去掉,运出参园集中烧毁,进行清园,并及时用1%硫酸铜或多菌灵500倍液等药剂进行1-2次参园消毒,药剂喷洒除参床外还应喷洒作业道、地坎、参园四周、竹篱,减少和消灭越冬菌源。结合春季松土,覆盖新的盖草,以防寒保墒,防止土壤板结,夏季降低地温抑制杂草生长等。(二)加减棚帘调光温西洋参在春、夏、秋三季节对透光度和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其需光、需温特点,因时而宜,在参棚上加盖树枝、竹梢,挂帘等进行光照和温度调节,以促进参苗健壮生长,提高结实率。(三)水份调控依据西洋参的需水规律,充分利用活动式防雨棚和参园排水系统,在连阴雨、暴雨时及时防雨排水,雨后若土壤湿度过大应及时卷膜,去掉围帘通风散湿。春旱、伏旱要在早晚及时补水或淋小雨,也可在畦面加盖碎草1~2厘米厚,以保墒防旱等。同时,还应及时检查修补防雨棚,防止雨水漏入参畦,形成局部渍水造成湿害并因湿害引发病害的流行。(四)拔草扶苗参园杂草应坚持拔早、拔小、拔了,保持无兔丝子等杂草的危害,三、四年参畦边植株易被挤倒,应在床边打木桩、绑竹棍培土扶苗。(五)追肥西洋参生长周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期长,对营养需求量大,易出现脱肥、缺肥现象,应及时进行追肥,满足西洋参对肥料的要求。展叶初期,是西洋参追肥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此期追肥对茎叶生长、开花结果特别重要,追肥办法:即在出苗后半月结合松土除草(一年生苗及移栽苗外),沟施有机复合肥料,每平方米施腐熟过筛饼肥或圈肥0.5公斤,盖土、灌水、盖草。三、四年生留种田的蕾期、开花期各喷施一次0.01%硼酸,以促进授粉和提高结实率。(六)疏花疏果对二年生和非留种田的三、四年生参园,在花梗长到1~2cm时选晴天摘除花果、花蕾,以免消耗植株的营养,保证根部营养的吸收。三、四年留种田摘除花序中部小花,进行疏花,以集中营养,促进结实率,提高种子千粒重,培育优质种子。疏花疏果后应及时喷洒农药,防止病从“口”入。疏下的花蕾果实干后作茶饮用,有较高的滋补作用。(七)防洪排涝雨季到来之前应整修人字形排洪沟,清理排水畦沟,保证参园能及时行洪、排水、降低参园湿度。(八)及时采摘种子西洋参果实油绿色转为紫色,再转为鲜红色时,即可采收留种。采种应成熟一批,采收一批,以保证种子质量。海拔过高,种子成熟较晚的,不宜留作种用。(九)种子处理采收后的种子根据不同播种时间安排,采取相应的种子处理方法。主要方法是:1、沙藏变温处理:在种源缺乏时采用,现基本不用这种方法,故省略介绍。2、自然催芽处理:自然催芽处理在生产上较沙藏变温处理推迟一年,但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后熟程度一致,出苗整齐。具体方法是:将收获的种子在脱净果肉后,用500倍代森锰锌或100~200ppm多抗霉素处理2小时后捞出沥水,与河沙混合(一份种子,三份湿河沙),装入编织袋中,并在房前屋后向阳利水地中挖一土坑,将参种袋埋入土壤中,上盖草防晒保湿,且每10~15天挖出检查一次,直至种胚完全成熟,取出播种。此种方法一是要防止鼠害,二是每袋装种不宜过多,否则易造成损失。3、直播处理:此种方法与自然处理原理相同,在生产上仍然推迟一年,其具体方法是:将采摘的参种(带果肉)按其播种
本文标题:西洋参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5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