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西经(微观第四版)课后题五单元成本论
张五单元成本论一、单项选择1.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C)。A.隐性成本B.显性成本C.隐性成本与显性成本之和D.边际成本2.假定某机器设备原来生产产品X,利润收入为200元,现在改变生产产品Y,所花费的人工、材料费为1000元,则生产产品Y的机会成本是(B)。A.1200元B.200元C.1000元D.800元3.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STC曲线将是(B)。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B.以递减的速率上升C.以递增的速率下降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4.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是与(C)有关。A.规模报酬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C.要素的边际生产率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长期总成本曲线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B.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D.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二、多项选择1.下列关于机会成本的说法,正确的是(ABC)。A.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B.机会成本既包括显性成本,又包括隐性成本C.在完全竞争性市场中,要素在各种用途上的机会成本将趋于相等D.一般地,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机会成本与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相等的2.STC、SAC、SMC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BD)。A.当SAC小于SMC时,SAC处于上升趋势,从而影响STC呈递减的上升趋势B.当SAC小于SMC时,SAC处于上升趋势,从而影响STC呈递增的上升趋势C.当SAC等于SMC时,SAC处于最低水平,从而使STC不发生变化D.当SAC等于SMC时,SAC处于最低水平,从而使STC发生实质性的变化3.对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D)。A.SMC曲线依次经过SAC和AVC曲线的最低点B.SMC曲线的最低点既是TVC曲线的拐点,也是STC曲线的拐点C.SMC曲线的最低点既对应于MP曲线的最高点,也对应于AP曲线的最高点D.SMC曲线的变动决定了AVC和SAC曲线的变动4.长期总成本曲线可以通过(CD)来推导。A.短期平均成本B.短期边际成本C.短期总成本D.生产扩展线5.对于LAC曲线,描述正确的是(ACD)。A.LAC曲线是无数条SAC曲线的包络线B.LAC曲线与SAC曲线的切点均为SAC曲线的最低点C.LAC曲线上任意一点均表示最优生产规模的最低平均成本D.LAC曲线的最低点与LMC曲线相交三、判断题1.经济学上的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3.在产量的某一变化范围内,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向下倾斜。(×)4.在总收益仅能补偿总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厂商仍可能继续生产。(√)5.长期平均成本曲线U型特征主要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四、辩析题1.总成本是指生产一种产品或劳务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答案:对。这里考察总成本的含义。总成本是指生产一种产品或劳务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研究它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两部分。2.长期总成本总是小于或等于短期总成本。答案:对。这是因为在长期,厂商可以选择最优工厂规模来生产各种产量水平。在短期,厂商只能在既定的工厂规模下通过调整变动要素量来生产各种产量水平,因此,除非生产某一产量水平所采用的工厂规模是最优的(此时的LTC(Q)=STC(Q)),否则,生产某一产量水平所耗费的短期成本一定大于在最优规模下生产同等产量水平所耗费的长期成本。3.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时,厂商的正常利润为零。答案:错。这里考察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的区别。经济利润等于在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成本与隐成本),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所使用自身拥有的要素价值的总和叫做隐性成本,如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等。隐性成本常被叫做“正常利润”。所以,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时,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厂商实现正常利润且不为零。4.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可以表达为P=MC。答案::对。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MR=dTR/dQ=P,那么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可以表达为P=MC。5.LAC曲线相切于SAC曲线的最低点。答案:错。这里考察LAC与SAC之间的关系。在规模无限细分条件下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由于斜率不同,只有LAC曲线的最低点才与SAC曲线的最低点相切。五、简答题1.假定老王在他家宅前有一块空地,附近一所学校的校长愿意每年出250元的租金租下以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老王来说,他也可以用这块地种植蔬菜。如果种子、肥料和其他费用总和是200元,而老王预计卖掉全部蔬菜的年收入是500元。请问老王种蔬菜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分别是多少?他将选择种蔬菜还是出租土地?答:老王种蔬菜的显性成本就是他为种植蔬菜而支付的货币,即种子、肥料和雇佣者的工资之和为200元。隐性成本就是为将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最好用途中所得到的收入,即租金250元。老王在他家门前的那块空地上种植蔬菜的总成本等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即200+250=450元,而卖蔬菜的收入为500元,所以种蔬菜对他来说是有利可图的。土地出租是不合算的,因为虽然老王出租土地的显性成本等于零,但出租土地的隐性成本就是他种蔬菜的净收入500-200=300元,显然,出租土地的隐性成本要大于他出租的收入,故老王不会选择出租。2.边际固定成本、边际可变成本与边际总成本之间有何不同?答:任何一种边际成本都是成本的增量与产量的增量之比。故边际固定成本MFC=FC/Q=0/Q=0;边际总成本MTC=TC/Q=(FC+VC)/Q=(0+VC)/Q=MVC。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因为固定成本的变化量为零,故边际固定成本是零,而边际总成本和边际可变成本实际上是一回事,可统称为边际成本(MC),因此,在短期内,虽然平均成本有三种,边际成本却只有一种。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状,请解释它们形成U状的原因有何不同?答:虽然SAC和LAC都是呈U状,但两者形成U状的原因是不同的。SAC先下降后上升是因为一开始随着可变要素的投入和产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产效能的发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边际产量增加。但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SAC曲线必将上升。而LAC呈U状则由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决定。产出水平位于LAC递减的阶段,意味着在长期内企业资源利用不足,此时若扩大生产规模,其长期平均成本就会递减。但若产出水平超过了LAC的最低点,意味着企业过度利用。LAC上升必对应着规模报酬的递减。4.请分析为何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的右边?答:因为平均成本(AC)是平均固定成本(AFC)和平均可变成本(AVC)之和。当AVC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时,AFC仍在下降。只要AFC下降的幅度大于AVC上升的幅度,AC就会继续下降;只有当AVC上升的幅度和AFC下降的幅度相等时,AC才达到最低点。故AVC总是比AC先达到最低点,也就是说,AC的最低点总是在AVC的最低点的右边。5.分析说明边际成本曲线和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答:厂商生产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利润(π)是总收益(TR)与总成本(TC)之差,即π=TR-TC=P·Q-TC。求一阶导数:π′=(PQ-TC)′=P-(dTC/dQ)=P-MC=0所以P=MC是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当MC由P来代替时,MC曲线就表现为价格和产量之间的正向关系,相当于厂商的供给曲线。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整条MC曲线都代表供给曲线,如图5-1所示,只有在MC曲线和AVC曲线交点以上的那段MC曲线才是厂商的供给曲线。因为:①在MC和AC相交的F点上,P=AC,厂商正好可以收回全部成本,经济利润为零,是厂商的保本点。②在F点和E点(MC和AVC交点)之间,厂商仍会继续生产。因为如果在E点和F点之间停产,厂商仍然要支付全部固定成本,而如果继续生产,则它不但能收回全部可变成本,还可以补偿一部分亏损的固定成本,可使亏损最小。③在F点上,厂商继续生产和停止生产已没有区别,P=AVC点是厂商的关门点。在P<AVC的情况下,厂商不会再生产。故P≥AVC时,对应的MC曲线就是厂商的供给曲线。图5-1成本曲线和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六、论述题1.说明成本函数是怎样从生产函数求得的?答: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函数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而成本函数则反映着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它是由生产函数以及投入的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由于在短期中,给定的生产规模实际上是为求得最低成本而设置的,在长期中,每一种生产规模都是最低成本的规模,于是,成本函数的确定,实际上可以转化为在给定产量情况下确定最低成本问题。如果给定企业的生产函数,那么总可以求出相应的成本函数。例如设生产函数为Q=F(L,K),TC=LPL+KPK,则我们可以利用使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的厂商均衡条件MPPL/PL=MPPK/PK求出K与L的关系式,或者将以上问题转化成求minTC=LPL+KPK,Q=F(L,K),利用拉格朗日函数分别对L、K及所设的λ求偏导得出K与L的关系式,然后分别代入生产函数中求出L(或K)与产量Q的关系,最后代入所设成本函数中即可求得成本函数。2.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曲线?为什么由无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出来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必有一点也只有一点才和最低短期平均成本相等?答: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之所以一般呈U形,即最初递减然后转入递增,是因为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前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超过先前每单位可变要素之平均产量,这表现为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而当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后,随着投入可变要素的增多,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先前的可变要素之平均产量,即AVC曲线自此开始转入递增。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所以一般呈U形,是因为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增加,再增加产量长期平均成本将最终转入递增。作为包络线的LAC曲线上的每一点总是与某一特定的SAC曲线相切,但LAC并非全是由所有各条SAC曲线之最低点构成的。事实上,在整个LAC曲线上,只有一点才是某一特定的SAC的最低点。见图5-2。图5-2平均成本曲线(1)只有LAC曲线本身的最低点(即LAC从递减转入递增之转折点)T3与相应的SAC3相切之点才是SAC3之最低点,因T3点是呈U形的LAC曲线之最低点,故过T3点作LAC曲线的切线的斜率为零;又因SAC3与LAC相切于T3,故SAC3在T3点的切线的斜率也为零,故T3也是呈U形的SAC3的最低点。(2)当LAC处于递减阶段时,即T3的左边部分,LAC曲线各点与各SAC曲线相切之点必然位于各S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和上面,或者说有关SAC曲线之最低点必然位于切点的右边和下面。LAC与SAC22切于T2,因T2点位于SAC2之最低点B的左边,即该产品的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平均成本递减)阶段,因而LAC曲线上的T2点的切线的斜率是负数,故SAC2曲线在T2点的斜率也是负数,故位于T3点(LAC之最低点)左边之LAC上的各个点都不是有关各SAC曲线之最低点。(3)当LAC处于递增阶段时,即T3的右边部分,LAC曲线各点与各SAC曲线相切之点必然位于各S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和上面,或者说有关SAC曲线之最低点必然位于切点之左边和下面。位于T3右边的LAC与SAC的切点T4,因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平均成本递增)阶段,故LAC曲线上的T4点的斜率为正,故也是SAC4上的—点T4的斜率也
本文标题:西经(微观第四版)课后题五单元成本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5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