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浅析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浅析本文内容概要1、探讨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失败的根本原因。2、比较并初步分析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3、提出了重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具体建议。本文匆匆拟就,旨在抛砖引玉,供关心中国经济发展和命运的人们参考。经历过建国初期甚至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人们,对教科书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描述至今还记忆犹新。我们不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在失去工作、没有生活来源、生存发生困难的情况下,资本家还要把成吨牛奶倒入海中,把整列车的生猪抛入海中。后来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际上是“生产过剩危机”,我们仍然不能接受,不是生产出来的东西太多了吗?为什么宁愿让一部分人饿死冻死,也不把工厂积压的食品和衣服用来挽救他们的生命。我们之所以不理解,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再穷,也不会看着人民饿死却把食品倒入海中。三十年后,我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不知道那里出了问题,也不知道痛恨谁,我们下岗,我们失业,我们无奈。一切都是合理的,都在法律的有效保护之下。是潘多拉魔盒赶走了我们的保护神。这个潘多拉魔盒就是人的没有制约的私欲,这个保护神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关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实际效果对比,许多数据已经明确证明了结果。不存在资本主义效率高于社会主义的结论,事实正相反。社会主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内部问题,是人的问题。最初是认识问题,后来就成了执行问题,到现在就成了体制问题。并不是我们的体制一开始就有问题,而是没有对经济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科学、系统、有效地约束。因为我们既不了解人性,也不愿意约束自己。本文所讨论的计划经济所指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所指的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为更清楚理解两种经济模式的本质,我们要先了解一些社会伦理和财富的基本概念。一、人类社会的伦理基础a)幸福观幸福是一个综合概念。幸福主要是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良好感受。财富不是幸福的全部,但是幸福的重要基础。一个社会的经济运行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主要有财富和闲暇时间两个方面。财富是人们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享受生活的重要条件。闲暇也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必要的财富,人们的生存不能保证,再多的闲暇也没有作用。反之,如果拥有财富而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也同样不能享受生活。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给人们留下足够的财富与闲暇时间。既然是人类社会的幸福观,幸福所指必然就是全体人民的幸福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幸福。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所习惯的观念都被大大地扭曲了。根据现有各国的游戏规则,我们会很自然地认为:“社会上有权有钱的人的享受奢侈的生活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些既是现实,又为法律所允许、所保护。而绝大多数老百姓只要能够正常地生存下去,整个社会就很幸福了。要求全体人民都像少数权势阶层那样生活是奢侈的,是不应当的。”这是多年适应社会的结果。但这个结果不公平,也不合理。社会幸福观的基础是社会公平。而许多人认为这种公平是错误的。他们有种种理由,诸如:自然资源有限,某些商品供应有限,某些阶层对社会很重要,社会财富的增加要一步步来,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先享受等等。制定政策或有权势的人们,就是利用了这些理由,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得不到保障。绝对公平的却很难实现,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不公平是天经地义的,从而放弃对公平的组追求和对不公平的保护。一句话,整个社会的伦理基础,就是要把全体公民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围绕着这一伦理所进行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然是合理的、健康的、永续发展的。b)幸福的标志不为生存而拼命,工作目的是为享受生活。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说自己幸福了?只有全体公民都感觉自己不是在为了生存而拼命,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享受生活的时候,整个社会才是幸福的。而能够实现这种标志的经济模式,就是人类最进步的经济发展模式。c)闲暇、幸福与贫困现代化生产,可以使人们在较少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下,拥有更多的闲暇,从而享受更多的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资本家为了自己获取更多的利润,本能地将本属于劳动者的闲暇剥夺到最小的程度。这与现代化生产的效率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一切生产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生活需要。能用越来越少的人工劳动,创造越来越多的生活用品,意味着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因此享受幸福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样的话整个人类社会就能够进入全人类幸福的良性循环。现实生活却完全不同。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是:人们的闲暇时间越多,人们就越贫困,人们就离经济危机越来越近。这种情况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未能发生,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屡屡发生,市场经济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情况下,人们还顽固地坚持市场经济,反对计划经济,背后一定有更加深刻的原因,这些原因都与少数人贪婪及个人利益有重大关系。二、财富概说a)财富的定义财富是一切对人类有用的物品。b)财富的来源人类劳动、大自然生成。人类劳动创造财富,这一观点没有争议。但最重要的一点往往被混淆:商品或产品交换的核心是劳动价值,而供求关系不是。恰恰相反,供求关系对交换结果的影响破坏了劳动交换的核心,从而造成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一系列混乱与灾难。大自然提供的天然产品,在人类经济活动的早期阶段,对交换过程的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两个方面:第一,没有所有制,土地、资源每个人都可以随意使用。第二,人类的活动范围比较小。所以,当交换的一方采用了某种较好的原料制作产品,对方也可以很快找到相同的材料来制作自己的产品。这么一来,原材料对交换价值的影响就很小很小了。当所有制产生,人的活动范围变大,以至于一种原材料即使对交换的影响很大时,吃亏的一方也由于很难找到产地或产地的所有权已有所属而无法零成本获取,只能接受不平等的交换条件。这种情况在今天的各种贸易,尤其是国际贸易中十分常见,最典型的就是石油输出。1.计划经济的劳动产品称为产品,市场经济则对一切可以在市场中进行交换的对象称为商品。即便是商品交换,也应当严格遵从劳动价值的规律,否则就会造成混乱。现实社会就是这种混乱的情况。2.大自然提供的财富的来源主要是各种资源,有些对象不需要人类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如空气、阳光、水、河流以及大自然的生成物,如植物、动物、自然景观等,还有一些需要经过人类加工后才能成为对人类有用的对象,如树木、矿藏、土地等。由于人类劳动产品一般都是经过原材料、人类加工、运输交换、使用这样一个过程,而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直接来自大自然,其中并没有包含人类的劳动,某些特殊自然对象如空气,无需任何加工,人类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因素,给人类的经济活动管理带来许多混乱,经济学也从来没有清楚地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理解这些因素,就不能正确看待人类的经济活动,也不能有效防范一波又一波对人类造成巨大损害的经济危机。为方便起见,我们把这类对象称为自然贡献。自然贡献的第一种,直接可用的对象,如阳光、空气等。有些人说由于没有人类的劳动,也没有交换,所以不是商品。这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又人从这些不是商品的对象中获得了利益,那就不公平了。因为不是商品,是大自然所赐,每个人生来就应当无偿享有。但在商品社会,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比如,商品房的地理位置(空气、自然景观)、朝向(阳光)等条件不同,价格就有极大的差异。自然贡献的第二种:原材料。因为是人类劳动产品的加工对象,它的使用价值被转移到了人类产品中,于是也就在交换中为人们带来利益。自然贡献本身并没有包含人类劳动,但可以在市场交换中获取财富。这就为攻击劳动价值的人带来了依据。当然,这种依据是错误的。自然贡献是大自然所赐,当然就应当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所无偿共享。当人们通过各种游戏规则使得这一对象为少数人获取了利润,这就不合理了。这样这个问题就引伸出两个问题:第一、什么原因使少数人能够获取本应人类共享的利益?第二、这些利益应当怎样分配才合理?第一个问题的原因是社会资源所有制问题。少数人和政府根据自己的利益制定了不合理游戏规则(法律),从而占有了本应由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的资源。准确地说,就是不合理的所有制造成了这一结果。这种占有的背后是国家机器或暴力工具的支持。对于一些具有唯一性的资源,如土地,任何个人或少数权力团体(如政府)占有,必然伤害其他人的利益。而这种利益是天赋的,一个人的生命权是天赋的。任何一个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他就拥有对与这个世界的全部自然资源的共享权。少数人或政府占有了这些自然资源,必然会影响到多数人的生存。所以这种从根本上就不合理的情况必须改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曾经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再说土地。土地是人们粮食的根源。每个人都有共享权,所以,如果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负责经营这块耕地,他们就有义务为其他人提供与这块耕地相应的生存必须的口粮,当然其他人也不能不劳而获,他们要用其他劳动产品与土地所有者进行公平交换,政府则保证这种交换能够进行。如果土地所有者在正常条件下不耕作而失去自己生存必须的粮食,这个后果当然只有自己负责。但是由于他占据了耕地而不耕作影响到其他人的生存,其他人就有权利取消他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将其赋予能够耕作的人。如果我们把这种关系到人们生存的因素片面地归结于商品交换关系,就会使很多无辜的人们失去生存的权力。现在的经济理论就是这种情况。私有制的表面上看似合理,其本质还是少数人有钱人和政府相互合作,以法律形式将历史上形成的对自然资源私人占有的不合理结果法律化,从而形成对不合理的国家保护。而私有制也宣称对所有平民的所有财产进行保护,这里面所包含的内容也又很大差异。平民本身没有什么财产,甚至生存都很难维持,而一旦平民的利益与少数富豪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资本主义政府往往本能地其维护富豪的利益(私有制合法,保护私有财产时国家的性质所决定。财产冲突时,当然越大的财产保护力度就越大)。这种结果对于富豪来说只是赚更多的钱,但对于穷人来说,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这时问题就看的清楚了:天赋的人权,生存权,究竟到哪里去了?如果根据劳动价值的交换原则,我们很难想象,同样都是人,其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的差异怎么可能形成如此巨大的财富差别?如果我们在经济分析中能够把自然贡献与人类劳动清晰低分开,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这种清晰的认识框架内,我们看到了两个重要规则:1、一切自然贡献带来的利益归全体人民。2、商品、产品按劳动价值进行交换。遵照这两个规则,人类经济活动将建立在更加稳定与合理的基础上。c)财富与货币货币不是财富,只是一种度量财富的工具。自从公共货币产生以来,人们逐渐将注意力从物质财富转向了货币。又由于货币的抽象性,少数控制货币的人群找到了不通过物质财富的生产而获取巨额货币财富的窍门和手段。他们一代又一代人,一步步地通过各种游说,制定了经济生活中的游戏规则和国家法律,从而营造了一个巨大的吸富机器。这架机器就是基于国家的金融和资本体系,他们所吸走的财富就是亿万普通劳动辛苦劳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少数人如此成功地混淆了货币与财富,以至于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把财富与货币从生活上和概念上真正地分清楚了。社会要彻底摆脱经济危机和不公平,必须将货币与财富的概念彻底分开,并对货币及衍生物的发行、流通及管理进行彻底的改造并建立起一整套完整、有效的制约机制。为清楚地分析问题,我们约定在本文所讨论的财富,都是指物质财富,不是货币。d)财富的增长及影响因素i.自然资源的新发现有限的自然资源经人类的劳动变成财富,这种财富最后会走向消亡。新发现的自然资源则可以延长这种财富走向消亡的时间。如果人类不能形成完全依靠可循环的自然资源而生存,消亡就离我们不远了。ii.劳动力增长财富是由劳动所创造的,劳动力的增长必然使得财富也获得增长。但这种增长对于物质财富增长的影响是慢速的。从某种角度上看,人类劳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数量与品种的多少,标志着人类的财富。大多数情况,人们都将物质财富认为是财富,而现实生活中和观念上人们也认为货币因为可以随时兑换物质财富,再加上货币携带、储存、交换的方便性,使得人们在物质财富和货币之间更愿意保留货币。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产效率的提高,服务在经济活动中的比例也随着增加,而服务的主要构成是人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人类社会中的服务将会越来越大。所以,随着人类
本文标题: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浅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7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