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米开朗基罗的人体美姓名:于立林专业方向:设计史及其理论4指导导师:杨豪中摘要: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他的对极致艺术的追求太度为人所敬佩;他的艺术风格为世人所追捧;他的作品为后世所传唱.在他拥有的众多艺术创作领域中雕塑作品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也是人们最崇拜的。他的雕塑多以人体为主,坚毅的脸庞,优美的曲线,健壮的肌肉是他的雕塑特征。此次就以米开朗基罗的人体雕塑美做以浅谈关键词:米开朗基罗雕塑人体新柏拉图一、生平记事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语:Michelangelo,1475-1564),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BuonarrotiSimoni。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475-1564年)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论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米开朗基罗13岁就进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了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来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由于他的超群才华倍受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也给了他极大影响。短短四年中,他在美第奇宫里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一切条件,为他整个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暮年还一直在坚持创作直至他去世的前四天。二、创作思想在罗伦佐的府邸里,设有一个“柏拉图学院”,学者们聚在一起研究学问,他们在罗伦佐的支持下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强调情感的展现、完整与和谐,它常常带有超越现实的神圣。他们的思想是要把世界归还给人,把人归还给他自己。把人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还有作为个体的独立的思想和感情归还给人,人绝不能像一个奴隶一样被捆绑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他相信永恒之美、上帝之爱、崇尚人体,并且将其一生精力投注与理想美德培育中。新柏拉图主义赋予米开朗基罗美得信仰,尤其是人体美,不再被佛罗伦萨带有怀旧色彩的神秘主义所左右。他创作的雕塑《日》、《夜》、《晨》、《暮》以及大卫都表现出他对人体美的热爱,在艺术创作中临摹人体美,从俊美的脸庞、优雅的身姿中选取美。米开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纳罗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的灵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更让他坚信美是物质世纪神圣之物的反应。他的宗教观念随着时代得变革更迭让他拥有了自己的宗教理论使得神学和异教论相结合带来了新的题材创作。欲求完成整体,必先创造每个细节,再选择其中最美,最辉煌的一件,用以表现出自己能力的极限和自己艺术的神性的成就。“美是上帝面容的光辉”这是他新柏拉图主义文艺创作思想的基础:这块那块每块顽石都在期待我粗重的锤子把人面容引来,但另有一位师匠指导我创作,控制我的每个动作、每个节拍。星外天外那高在天堂的铁锤每一敲击都是他人和他自己更加伟大光辉。而首创锤具者也把生命赠给一切,永不止息。这是米开朗基罗自己写的诗,其中表达出了他对自己创作思想的认知。他认为美是上帝给予艺术家的恩赐,这些美好能赢的过全世界。三、膜拜人体美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得出他对人体美的膜拜,他的人体雕塑都是健壮有力,面孔坚毅的男人,和肌体线条流畅但胸肌男性化的女性。这种对肌肉力量的高度喜爱。瓦萨利有“这位不凡大师选择雄伟匀称的手法描绘完美的人体,尽量试图展现多样姿态,表现人类灵魂的各种情感”的结论。米开朗基罗的雕像表现了外在美与内在美高度和谐统一的艺术美。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雕塑就是静止的舞蹈。”而置于宏伟建筑中的伟大雕塑更是静止于凝固的雄壮音乐中的经典舞蹈,是一种近乎永恒的美。对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之美,在此借助于同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之语来进行相应的解读或许更易理解其艺术之精髓。米开朗基罗的人体雕塑经典之作《大卫》是云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这种健美人体是文艺复兴时期一种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特点。当时人们刚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下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因此,赞美人体的美,是对古代希腊艺术的一种“复兴”,不仅如此,它的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反对宗教的虚伪,重视人及,其现实的力量,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的反映。这对整个欧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过去的艺术家们多半表现大卫割下敌人的巨头,已经取得胜利的情景。米开朗基罗表现的却是:大卫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甩石带",右手下垂,似将握拳。头部微俯,怒目裂眦地直视前方,处于迎接战斗的状态。从艺术效果来看,这种矛盾高潮到来之前的状态更富有吸引力。艺术的效果之最高潮,不是激情的后面,而是产生激情的前一瞬间。大卫怒目直视前方,就是准备迎受这一高潮的到来,因而在艺术上显得更有力量.后来,人们把这尊历史名作视为保卫祖国,不放松警戒的象征,其意义就在于此。从思想效果上说,雕像充分体现了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米开朗基罗把大卫作为保卫共和制城市的一名青年战士的典型来塑造,这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在艺术技巧上,艺术家以解剖学为基础,对人体结构和全身的筋肉都表现得极为合理极为自然,同时对手的关节和大腿加上夸张加长,手和脚稍大,这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正常的。面部表情也非常逼真,他双眉紧锁,目光炯炯,全神贯注,显示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这件作品成为后世艺术家学习雕塑的楷模,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哀悼基督云石雕像,高17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498年,这件作品是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作品。雕像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身体痛哭的情景。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脸上没有任何痛苦表情,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形象温文尔雅,头向下俯视着爱子的身体,似乎正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包含的内容,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的感情。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圣母玛丽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能永远保持青春。在这里,他突破了以往宗教作品中苍白衰老的模式,把圣母刻画成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却并未因此而影响到表现她对基督之死的悲痛。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构图,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她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人体实际比例之间的矛盾问题。基督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一而富有变化。总结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中不乏宗教作品,但是这不妨碍他对于人作为单独个体的美的追求。这也是他这一时期的艺术家的共同追求,从人的尘世美与真的方面来表现人,创作了富有立体感和尘世坚定信念的雕塑。展示了在做人的完美之中的天国形象。因此《哀悼基督》的圣母悲伤的情绪被扩大,基督死亡的状态显得更平静。这些人物不再神话,拥有人的感情,更是歌颂人间母爱。再看大卫像赤身裸体,而过去只有亚当和夏娃,以及被钉在十字架的人和被拷打致死的圣塞巴斯蒂昂才能如此。大卫也不再是旧约故事中的英雄,而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这里是新型的人的形象,他十分自信,不受习俗束缚,喜欢摆出优越者的姿态。这也许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最有说服力的形象,他把自己看成一个受他控制的世界的中心,个性的自由就是他的最高目标。人的形象成了心理表达的载体。参考文献1.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第三卷2.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3.陈为人.《米开朗基罗广场:凝固的塑像诉说流逝的生命》,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4.王静静.《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与新柏拉图主义观念》,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大卫》《哀悼基督》
本文标题:米开朗基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98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