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老年化社会的快速形成,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急剧增高。据估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逾4000万,糖尿病正在迅速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大疾病。糖尿病的危害突出地表现在它的并发症上。据2000年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调查结果,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并发症的占73.2%,其发病率已接近或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这些并发症造成残废甚至过早死亡,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国家造成巨大的资金和资源上的浪费。但是,尽管患病率剧增,危害巨大,而且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治之病。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可以避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把糖尿病给人类带来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糖尿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糖尿病,顾名思义是一种由于血糖升高而导致尿中有糖的疾病。但实际上并不是糖尿病病人的尿中都有糖,尿中有糖也未必是糖尿病,关键是血糖是不是升高到一定水平。可以说,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病,发生的主要问题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由于胰岛素是人体内几乎惟一的降糖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行或者作用差,肯定就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和血糖升高,同时伴随着脂肪、蛋白质、水、盐、酸碱代谢紊乱。如果糖尿病病情长期控制不佳,就可能出现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糖尿病病友的认识误区糖尿病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失明、神经病变、昏迷等多种并发症,并造成医疗开支的大幅度增长。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2由于大多数人的糖尿病知识缺乏或不足,在糖尿病的认识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从而直接影响糖尿病的防治效果。误区一糖吃多了引起这是临床工作中病友询问较多的问题之一,导致有些人不敢吃糖。确实我们通常可以看到有些糖尿病病友在发病前有嗜吃糖果或甜食的习惯,但目前认为,这与嗜糖或甜食的人容易存在热量摄人过多导致超重或肥胖有关,而肥胖是发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现代医学的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显示,多吃糖和糖尿病的发生并没有必然的关系,相反在某些很少吃糖、严重营养不良的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还比较高(即以前称的“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当然,已经诊断的糖尿病病友,我们不主张食用精制糖(包括白糖、蜂蜜、葡萄糖及各种糖果)以及含大量精制糖的食品和饮料。因为这样容易引起血糖迅速升高,不利于稳定控制血糖,还可能诱发高渗性昏迷,但普通群众不必“谈糖色变”。误区二可以传染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与遗传关系密切,存在着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父母、子女、同胞同时或先后发生糖尿病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人认为糖尿病具有传染性,这是不正确的。病友是由于糖尿病属一种遗传性疾病所致,与糖尿病病友的胰岛素合成、分泌以及功能发挥相关的基因存在异常有关,而并非是彼此“传染”来的。虽然糖尿病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说明糖尿病具有传染性,因此和糖尿病病友接触是安全的。误区三严格节食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也无论病友的年龄、病情的轻重和发病时间的长短如何,都要严格执行,强调定时定量。但糖尿病病友的饮食量是根据病友的病情、年龄、营养状况、活动强度等具体情况设定的,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并不是对所有病友都一概要求减少进食量。对于某些肥胖的轻症状病友,经过适当的控制饮食后,可不用任何药物就能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但大部分病友需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如果病友因为怕血糖升高而一味地减少主食,甚至不吃主食,必将抑制病友体内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同时将造成机体营养不良,蛋白质3分解加速,进一步降低病友的抵抗力和修复力,使病友容易合并感染,并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糖尿病病友应严格遵循医嘱,合理饮食。饮食量要求既能保证机体的需要,又不加重胰岛的负担,从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病情。误区四可彻底根治许多糖尿病病友确诊后,并不能面对现实,积极治疗,而是到处寻求“秘方”。企图根治糖尿病,从而盲目迷信一些所谓“祖传秘方”、“专治糖尿病”、“服药2疗程包好”等不负责的广告宣传。这样既不能达到目的,反而浪费钱财和耽误治疗时机,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症,危及生命。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肝脏、骨骼肌、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所致,是一种依靠目前的医疗水平尚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然而糖尿病绝对不是一种不治的绝症,只要通过正确、及时的治疗,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从而使糖尿病病友享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寿命。因此,任何宣称能根治糖尿病的方法都是不可靠的、虚假的。误区五胰岛素有成瘾性有些病友认为使用胰岛素后,可使2型糖尿病转变成1型糖尿病,从而要终身使用胰岛素,与毒品一样具有成瘾性。事实并非如此。首先,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完全不同,前者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胰岛细胞大量破坏,胰岛素分泌缺乏所致,此时必须使用胰岛素才能维持病友的生命。而后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所致,一般通过口服药治疗即可以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根本不可能也无法造成1型和2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其次,胰岛素是人体每时每刻都在分泌的一种必需物质,正常人体每天必须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当各种原因使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需求量增大时,需要及时补充胰岛素治疗,这样非但不可能成瘾,相反可以减轻病友残存胰岛细胞的负担,使残存的胰岛细胞功能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待病情稳定后一般可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甚至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仍可获得满意的血糖控制。由此可见,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特效药,根本不存在什么“成瘾性”。4误区六西药副作用大有些病友认为西药副作用大,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所以当血糖得以控制后,就任意减少药量,直至停服所有药物,导致血糖忽高忽低,波动范围很大。这种情况对病友的病情控制极为不利。因为血糖大范围波动,将有助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容易诱发酮症酸中毒。任何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当病友的肝、肾功能正常时,药物能够在肝脏和肾脏正常代谢和排泄,并不增加肝、肾的负担,因此,此时使用药物应该是很安全的。只有当肝、肾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时,病友才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此外,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各种治疗糖尿病药物都是经过多重筛选,在反复进行动物试验和多年临床验证的基础上确定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因此病友在使用治疗糖尿病药物时无需过多忧虑。关键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在医生指导下台理选用药物,长期、稳定地控制血糖。以上简要介绍了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糖尿病认识方面的误区。广大糖尿病病友只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采取正确、适宜的防治方案,同时不断学习一些糖尿病相关知识,就会获得满意而稳定的防治效果。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案如果您不幸被诊断为“糖尿病”,这在30年、20年甚至10年前,可能还意味着将忍受枯燥单调的饮食,充满恐惧地等待并发症的折磨。但在今天,随着新疗法的不断出现和检测设备的进步,糖尿病将会得到更好的控制。有几项措施您可以马上采取,它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您控制糖尿病,避免或者延缓多数并发症,但我们要让病友和医生都知道这些方法。糖尿病病友应重视自我护理很大程度上,糖尿病自我护理就像汽车的保养一样,汽车在用光一些重要的液体前可能无任何异常表现,所以我们平常必须经常定期检查水箱、装满油箱和换机油。如果等到汽车无法行驶才发现油已耗尽或某个零件已损坏,那时,用于修理的费用肯定要比平时做些简单易行的维护所需费用要多得多。5专家预测,糖尿病病友在自我护理过程中,积极采取以下措施的人与忽视这些措施的人相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将减少85%。*控制好血糖。*控制好血压。*控制好胆固醇。*戒烟。*通过糖尿病教育,学习有关糖尿病防治知识,接受先进的治疗方法。*定期检查眼睛,密切监测糖尿病眼病,并且及早治疗。*定期检查足部,有问题马上去看医生。*定期做肾功能检查,密切监测糖尿病肾病并且及早治疗。医生需参与糖尿病病友的护理糖尿病病友自我护理固然重要,但作为医生,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病友至少每3个月一次短短的就诊时间里,医生也应该做到以下8项:*每3个月给病友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病友每次就诊时给他们测血压(至少每3个月一次)。*至少每年给病友检查一次胆固醇。*至少每年给病友做一次微量蛋白尿的测试(这项测试用于检测尿中的蛋白质,以早期发现肾脏疾病)。*每1—3年检查病友双脚的感觉能力(这项测试能够发现神经疾病)。每次还应判定病友的脚有无变形或损害(疼痛、干燥、硬化等)。*提醒病友每年至少到眼科医生那里去做一次检查。*劝告吸烟的病友戒烟,帮助他们寻找戒烟的方法。*多给病友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使病友每次看病都成为学到更多糖尿病知识的机会。糖尿病并发症重在早期发现及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潜在的、隐匿的疾病,出现症状之后,想阻止其发生就太晚了。因此,避免并发症是唯一的出路。早期了解并发症(在并发症出现之前)是很必要的。早期治疗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有研究证明:6*及早发现并治疗肾脏疾病,日后发展为肾衰的可能性降低60%,需要透析的可能性会减少51%,死亡率减少19%。*早期发现并治疗眼睛疾病,失明机会将减少20%。*正确治疗足部疾病(变形和神经病变),足部溃疡反复发生能够减少83%—17%。总之,病友和医生应共同参与糖尿病的防治。无论是病友还是医生,各尽其责,坚持上述避免并发症的8项措施。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控制血糖、血压和胆固醇,使其尽可能地接近正常范围,戒烟,接受糖尿病教育,预防和及早发现眼睛、神经和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并及时治疗,那么,糖尿病病友都可以生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更有质量。糖尿病检查告诉我们什么?实验检测是糖尿病诊断,治疗和监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就这方面内容做简要介绍。血液检查一、血糖1.空腹血糖过夜空腹早晨6:00—8:00抽血检测。早期和轻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往往轻度升高或正常,对糖尿病的诊断敏感性低于餐后2小时血糖。因此,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诊断糖尿病的空腹血糖值从140mg/d1(7.8mmol/L)降到126mg/dl(7.0mmol/L)。如空腹血糖大于200mg/d1(11.1mmol/L),则表示患者的胰岛储备功能较差。2.餐前血糖于中餐和晚餐前测定。主要用于治疗中的病情监测。3.餐后2小时血糖从进食第一口饭时开始计时,2小时时准时采血。如检查目的为确定有无糖耐量异常,则应给予标准餐负荷,进食100克馒头或米饭:如果目的为观察糖尿病治疗效果,了解糖尿病控制程度,则检查的当日应同平常一样进食和治疗、用药,不要改变原有治疗方法。74.凌晨3:00的血糖在DCCT研究中,常规做凌晨3:00的血糖。对1型糖尿病来说,凌晨3:00的血糖不应低于70mg/d1。若低于该值,表示夜间可能出现过低血糖。5.随机血糖一天中任何时候均可检查,在怀疑有低血糖或明显高血糖时随时检查。6.自我监测血糖每天测定多次,常用的测定时点有:早晨空腹,早餐后2小时,中、晚餐前,中、晚餐后2小时,22:00,凌晨3:00。有时,夜间还要增加监测频率。多次监测血糖适用于做强化治疗者、胰岛素治疗且病情不稳定者,为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数据。病情稳定的患者、单纯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糖药者,至少每周监测血糖1次(至少包括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病情稳定后延长间隔时间。7.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现已有市售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仪,这种仪器可以每5分钟自动检测一次病人的血糖,检测结果储存在电脑中,可用于分析病情、指导治疗。二,馒头餐试验100克面粉(含碳水化合物75—78克,蛋白质7—10克、脂肪1—2克)制作的馒头,相当于75克葡萄糖。从吃第一口馒头起计时,1小时和2小时时准时采血测血糖,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不习惯吃馒头者可吃米饭,重量与面粉相等。三、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
本文标题:糖尿病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1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