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第一章一.内环境的组成体液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内环境)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什么?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等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液体:3.三种细胞外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血浆组织液淋巴毛细血管壁(渗透)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浓度越大,渗透压越大,吸水越强。血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主要是Na+和Cl-)、蛋白质的含量有关。•酸碱度:人体血浆的PH值为7.35~7.45。血浆酸碱度的稳定与缓冲物质(HCO3-、HPO42-)有关。•温度:人体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小结•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有:渗透压、酸碱度、温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内液外界环境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消化系统碳酸钠组织液乳酸血浆中缓冲物质H2CO3NaHCO3乳酸C02H2O碳酸钠泌尿系统排出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如碳酸钠NaHCO3H2CO3乳酸钠+呼吸系统排出碳酸Na2HPO4NaH2PO4H2CO3NaHCO3外界环境中的物质消化系统营养物质呼吸系统O2、CO2、H2O皮肤,泌尿系统水、无机盐尿素、尿酸循环系统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2.直接参与内环境调节的四个系统内环境稳态成分理化性质(动态平衡)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失调表现及其原因生理基础细胞正常代谢;器官系统正常运行和协调意义第二章神经元(神经细胞)细胞体突起轴突树突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轴突:一根,把冲动传离细胞体树突:多而短,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1.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2、反射过程:也是兴奋传导的过程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实验现象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1、神经冲动•结论:ab(1)ab(2)ab(3)++-++-ab(4)++①传导形式:②传导过程:③传导特点:局部电流。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双向传导。小结: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怎样进行?兴奋的传导兴奋的传递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直接相连,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突触2、突触轴突与树突相接触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突触后膜:②树突膜①细胞体膜简称胞体膜突触前膜:轴突膜突触的类型:递质供体:递质移动方向:递质受体:递质作用:递质的化学本质: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乙酰胆碱、单胺类3、兴奋传递过程----神经递质传递:小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信号转换: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想一想,如果神经递质一直起作用,会有什么结果?原因:单向传递特点:引起下一个细胞持续兴奋或抑制比较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元间的传递信号形式传导速度传导方向实质电信号化学信号快慢双向单向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有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中枢)脊髓(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下丘脑(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感受器效应器高级中枢低级中枢较高级中枢下行传导束上行传导束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腺卵巢睾丸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肾上腺素等分泌雌性激素等分泌雄性激素等分泌甲状腺激素等分泌胸腺激素等其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名称产生部位生理作用化学本质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垂体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垂体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甲状腺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名称产生部位或细胞生理作用化学本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肾上腺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蛋白质蛋白质能让人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还能升高血糖浓度。蛋白质激素名称产生部位生理作用化学本质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抗利尿激素固醇固醇睾丸卵巢卵巢下丘脑蛋白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促进男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男性肌肉发达,身体健壮等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生殖功能的激素。侏儒症(幼年分泌不足)巨人症(幼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成年分泌过多)生长激素(垂体)分泌异常导致疾病主要功能: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甲亢(分泌过多)呆小症(幼年分泌过少)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缺碘)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异常主要作用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反馈调节四、激素分泌的调节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寒冷过度紧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促进抑制抑制过度增生缺碘减少减弱减弱增加增加缺碘为何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血糖降低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胰岛B细胞++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下丘脑一区域++下丘脑另一区域++•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六、激素调节的特点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区别地位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时间作用范围联系主辅反射弧通过体液运送迅速、准确比较缓慢短暂较长比较局限比较广泛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体液调节又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人体在寒冷时是怎样调节体温的?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刺激传入神经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产热增加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加人体在炎热时怎样调节体温?炎热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刺激传入神经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传出神经肌肉和肝脏→产热减少皮肤立毛肌舒张效应器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大脑皮层垂体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补充水分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尿量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减少(-)(+)(+)(-)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骨髓中成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注意淋巴细胞分布和成熟的场所第一道防线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溶菌酶的作用吞噬细胞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体液免疫的过程抗体数量初次抗原刺激二次抗原刺激时间记忆细胞迅速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模型图解2.归纳下表中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摄取和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造血干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靶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三、免疫失调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能力过强免疫能力过弱免疫失调由于免疫功能过强、过弱或缺陷而引起的疾病。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四、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对外,防卫功能;•对内,监控功能;•清除外界病原体和内部突变细胞的功能。五、免疫学的应用1、疫苗的发明和应用。2、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组织中的抗原。3、器官移植。组织相溶性抗原(HLA)要达到50%以上。第三章达尔文(19世纪,英国):ABCD向光弯曲生长直立生长不生长不弯曲向光弯曲生长(单侧光)结论初步推测尖端决定了下部的生长尖端可以感受单侧光(1)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部(2)弯曲是因为尖端感光后导致下面背光侧生长快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设计→实施)→得出结论遮光的锡箔纸遮光的锡箔纸(两侧的生长趋势)达尔文的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二)詹森的实验结论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琼脂片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三)拜尔的实验由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如何证明?即:尖端是通过产生的某种物质影响下部生长初步证明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朝对侧弯曲生长不生长也不弯曲(四)温特的实验结论:胚芽鞘顶端确实可以产生某种向下运输的并能引起胚芽鞘生长的物质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酸(IAA)。直到1942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吲哚丁酸).生长素究竟是什么物质呢?四个“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感光部位、生长和弯曲部位。•生长素产生的部位:•作用部位:•感光的部位:•弯曲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以下的部位尖端以下的部位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总结与应用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产生生长素、感受单侧光刺激、生长素横向转运生长迅速、发生弯曲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向光弯曲。生长素的产生部位:生长素的分布:运输特点: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______可转化成生长素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从植物体形态学______向形态学____运输色氨酸如胚芽鞘、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的种子和果实非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横向运输从胚芽鞘尖端_____一侧向_____一侧运输成熟组织中(主动运输)向光背光上端下端提醒:①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琼脂块无感光作用②单侧光刺激时,生长素在尖端既进行横向运输,又进行极性运输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合成:运输分布: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AB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集中在旺盛部位另外,生长素在成熟组织的韧皮部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方向:方式:问题探讨1、曲线AB段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曲线BC段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点以后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7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