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个人课题研究报告《关于儿童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泗阳县新袁镇中心小学晏浪自申报县级微型课题成功之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心里着实感到县局领导对我们一线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一年来,我时刻把我的课题研究放在心中,平时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把研究落实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经过了这一年的研究,我收获良多。现将我的研究课题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按思维的展开方式而言,有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一种不落俗套、追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着眼于探索未知事物它鼓励人们大胆猜想,追求事物的新关系,寻求问题的新答案。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的发散性表现在对问题不急于归一,而是在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各种解法之后,经筛选找出比较合理妥善的解法。发散性思维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创造性。从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从几年的教学经历中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只会死学课本,模仿课本,碰到与例题类似的问题一般都可以顺利解决,但遇到一些特征不太明显或稍复杂一些的问题,这些学生就束手无策了。这些都说明,学生很缺乏发散性的思维。所以,我一直都在想,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能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适时,县局号召我们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一开始,我没有这个信心,在学校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我经过一番思考,查阅了不少的信息,终于决定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我想,正好通过这样的研究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如果研究成功,有效地去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形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对学生来讲更是一件大好事。基于这些想法,我决定开始关于儿童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二、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提出的目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消除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等消极影响,顺利地解决创造性问题。在教学中通过多种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思维的“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本课题提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把发散性思维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亲自去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学“基本”应“万变”,在解题过程中,能“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发展学生的智能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课题的界定数学教育: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数学文化教育,它不仅具有使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技能等功利性的功能,而且应该具有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提高数学文化素质等素质性的功能。发散性思维:按思维的展开方式而言,有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一种不落俗套、追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着眼于探索未知事物它鼓励人们大胆猜想,追求事物的新关系,寻求问题的新答案。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的发散性表现在对问题不急于归一,而是在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各种解法之后,经筛选找出比较合理妥善的解法。发散性思维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创造性。四、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主张:要解决的问题:1.深入调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要求和兴趣,了解当前数学教学的现况,发现学生在思维上的不足。2.制定合理、有效、系统的思维训练方案。主张: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的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些与数学知识的思维特征极为相似。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发现来源于发散性思维,因此在小学阶段结合数学教学,正确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造就创造型人才至关重要。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重“双基”,重考试,重知识传授,少方法教育和思维训练,导致了我国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成绩好而动手能力差。中小学生学习成绩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而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能力却不很强、原创发明较少。好在我国已经注意到这方面问题,正在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改革。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视求同,忽视求异,重视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潭,我们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框架和模式,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思维的训练。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内容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第一阶段(用时1个月):主要是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1.确定内容: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2.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畅游与学校的图书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我阅读了《发散性思维训练丛书》、《思维影响认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系列)》[东尼·博赞]等图书,学习了吴正宪等专家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论著、教学方法,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3.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态。虽然调查的结果让我有些失望,但这却更坚定了我进行研究的决心。4.拟定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计划。第二阶段(用时5个月):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完善教学模式,反思、修正计划。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情况记录,以便修整训练方法和方案。2.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3.加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4.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研究深入。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第三阶段(用时5个月):主要是继续进行试验、观察、检测、比较,针对第二阶段发现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修正研究计划1、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发散”素材,培养发散思维的积极性。2、充分运用“一题多解”的训练方式,培养发散思维的求异性。3、注重变式引申,培养发散思维的探索性。4、重视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发散思维的创造性。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一步修正研究计划。第四阶段(用时1个月):主要是进行研究行动验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迎接结题验收。1.进一步研究、探索、总结、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在校内上研究课,进一步获取同行们的评价和建议。2.通过多种方式,测试学生的训练成果。3.收集、整理课题的研究材料,总结研究的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六、研究结果1.通过研究,我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学科性质和目标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小学数学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从小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贯穿始终。2.促使了家长、学生对数学学习观念的转变,视野不再仅仅放在学生的测试成绩上。学生喜欢学数学、玩数学、做数学、用数学,大部分家长支持孩子在校内外学习数学知识、亲身经历数学实践活动,在孩子学数学上舍得经济投入。3.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在训练学生思维上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同时,通过研究过程中的训练手段,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提高,在解决问题中不再局限于课本,有了更多的想法。七、研究反思在研究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在校领导与同事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研究工作不仅仅就是这一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深入的进行研究,不断地提高和完善我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待完善。由于个人能力的问题,课堂教学效果有时还不如人意,关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2.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在数学学习上的认识和态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学生懒于动脑筋,学习浮躁,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八、今后设想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力度,注重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将培养和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贯彻自己教学的始终。
本文标题:微型课题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8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