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乐治镇中心校校级示范课《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教师:何艳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2——53页的《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下面我通过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苏教版2013新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52——53页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二、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四、说教法1、教学分米的认识时,先测量文具盒的长度和宽度,知道10厘米长的线段可以用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然后在尺上找一找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揭示1分米=10厘米。再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分米,感知1分米的长度,紧接着让学生画出1分米的线段,最后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2、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需要引进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在体验1毫米时,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数学书中的10张纸,感觉1毫米的厚度,然后用心体会。最后,教师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能用毫米表示单位的实物来。3、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如教学1厘米=10毫米时,让学生观察学生尺,引导学生知道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再数一数有几小格,从而得出结论。五、说学法21、这节课里要向学生展示学习思路:建立1分米的观念——理解米、分米、厘米的进率、建立1毫米的观念——理解毫米和厘米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单位的进率——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实际测量。2、本节课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学具在找、数、量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设疑导入: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在学习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通过复习引入新知,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二)、实践操作,认识新知:在认识分米的环节中,重要的是使学生对1分米的长度有深刻的体验,在头脑中形成鲜明表象。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依据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比划比划它的长度,可以使学生初步获得对1分米的感知。在通过画1分米的线段,找出生活中1分米长的物体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1分米的认识,形成相应的长度理念。最后,引导学生在米尺上数出1米有几分米,认识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认识毫米的环节中,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达,这就使学生产生认识更小长度单位的需要。在说明1毫米之后,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毫米的长度。观察1分硬币、身份证等物体的厚度,测量10张纸的厚度,用手比划1毫米。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具体感知1毫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举例说说那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可以帮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毫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体会毫米的实际应用价值。(三)、反馈完善,知识巩固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学会用学生尺测量物体并用毫米作单位,提高测量能力。(四)、全课总结,强化重点。进一步巩固新知,使知识系统化。七、教学效果
本文标题: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9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