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家
产生蔚然大宗春秋儒家思想的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社会背景政治经济阶级思想请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及阅读教材P16的导言,总结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1.政治: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3.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4.思想: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宋明理学日益束缚思想(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文化专制进一步加强)一、社会背景一、社会背景政治经济阶级思想二、李贽的离经叛道李贽简介思想主张评价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人。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20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5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入狱,在狱中自刎而死。著有《焚书》《藏书》等。二、李贽的离经叛道明末(1527-1602)温陵居士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材料二: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材料三:“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焚书》材料四:李贽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材料五: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1)破除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迷信(2)批判道学家的虚伪(3)私欲自然: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4)抨击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提倡男女平等(1)破除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迷信(2)批判道学家的虚伪(3)私欲自然: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4)抨击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提倡男女平等。(5)阴阳本源:提出万物皆源于阴阳二气,而不是天理,否定了理学的理论基础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1、(2011年天津卷,27)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2013·山东文综·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4、(2010年江苏卷第5题)“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一、社会背景政治经济阶级思想二、李贽的离经叛道李贽简介思想主张评价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生平简介:2、思想主张:3、简单评价:4、异同比较:黄宗羲,浙江余姚人,学者尊称他为梨洲先生。其父为东林党名士,被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后坚持反宦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屡拒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明末清初(1610—1695)梨洲先生“为人君者……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明夷待访录》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提出农工商皆本思想①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c、臣民平等(实质:反君主专制)d、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②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②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顾炎武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弃家远逃,遍游各地。顾炎武博览群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入的研究。他还擅长理财,在山西创办的票号钱庄经营成绩卓越。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末清初(1613-1682)亭林先生“经世”:治理世事;“致用”:尽其所用。经世致用,是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倡导“经世致用”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顾炎武《日知录》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归纳、评价顾炎武的观点。观点:①“众治说”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权②郡县官世袭,扩大地方权力;③加强宗法制度;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①批判君主专制、官僚士大夫的腐败。②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③加强宗法制度④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⑤表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脚塌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清兵入关,王夫之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不久,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世称“船山先生”。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后汇编为《船山遗书》。明末清初(1619-1692)船山先生“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气者,理之依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行先知后”“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必矣!”“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①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②辩证法: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③认识论: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是可认识的;提出“行先知后”。④政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主张“循天下之公”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生平作品主张相同点不同点《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①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天下之法代一家之法②农工商皆本①倡导经世致用②把亡国和亡天下相区分①世界是物质的,变化有规律;②事物是可认识的。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明末清初人,参加抗清斗争,隐居著书立说;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倡导经世致用和爱国精神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浙江余姚人反宦官,抗清隐居著述江苏昆山人反宦官,抗清隐居著述。湖南衡阳人抗清隐居著述主要思想(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主张工商皆本(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强调“经世致用”。社会根源(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理学走向极端,文化专制加强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这还是不是儒学的新发展?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因此,有些人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时期。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实质上起了建设性作用。本质:批判儒学的不合理成份但未跳出儒学的范畴,反封建专制但未否定封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但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①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弱小②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③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5、(2011·课标全国,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6、(2011年江苏历史,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7、(2011年海南卷,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春秋战国: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成为大宗秦朝:焚书坑儒,遭受压制西汉:董仲舒改造,正统独尊魏晋-隋唐:受到佛、道冲击,逐渐融合发展宋明:形成理学,儒学复兴明清: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批判和继承维新变法:康有为“托古改制”,出新意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彻底批判文革时期:“批林批孔”,受过分批判新时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得新生8、(2011年北京卷,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9、(2011年上海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10、(2011年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本文标题: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01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