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第5次信息管理中的信息传播学.
信息传播学第一节传播的定义、特征及类型划分一、传播的定义(一)、从语言学看传播的本义从汉语角度,据考证,传播一词大约出现于1400年前,在《北史·突厥传》中有“传播中外、咸使知闻”一语。一般指:某种事物(多指消息、意识等精神内容)的传播。从英语角度,communication是一个更常用的词,含义有很多,主要有:通信、传达、交流、交往、传染、交通等。请比较传播与communication两词的异同?词语与含义传达传染交通交流传播√√ΧΧcommunication√√√√(二)、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传播的学科定义对于传播的定义,学者们各抒己见。据统计,传播的定义迄今不下一百种。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和受者对信息的分享。(1)追溯词源,拉丁语communis的含义为共有的、共同的、公共的……在英语中,以commun为起头的单词都包含这方面的意思。(2)在传播实践中,传播信息具有共享信息的事实。(二)、传播的学科定义(续)2、交流说--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的、双向的活动。有点类似于共享说,但着眼点不在结果,而在过程。3、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它既指出了现实生活中大量带有功利性、目的性的传播活动,又不正确地将其当成了一切传播活动的表征。4、符号(信息)说--强调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活动。因为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以上四种类型的传播定义只强调了传播的某方面的本质和特征,可以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传播的重要意义。(二)、传播的学科定义(续)总之,在理解传播含义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传播是一种社会行为,传播的主体是人,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息传播2、传播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传者之间的一系列传播关系。3、传播是各种传播关系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交流过程,是一种双向的相互影响过程。所谓传播,既人类(或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二、什么是信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及其表达。这是被普遍认同的定义。三、传播和信息的关系是一种形式和内容、运动和材料的关系。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四、传播的特性形态多样性--根据使用符号的不同,传播有多种传播形态或类型: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时空遍布性--是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现象。从时间上、空间上看可以看出广泛存在。行为伴随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衣食住行都是传播。这里包含两层意思:这些行为的进行和完成,都离不开传播;这些行为本身,总是携带着某种信息。极端重要性--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之一。人类的一切行为(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离不开传播。有一种说法:衣食住行传。五、传播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从传播的性质主要划分为人类传播和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又划分为社会传播和非社会传播。非人类传播不是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所以排除在外。人类传播,以传播的规模、范围为视角,可以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这是一种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的分类方法,基本上得到大家的认可。传播的类型图示非人类传播(生物传播、物理传播)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社会传播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1、自我传播(内向传播):I和me的对话从规模上看,这是最小的。每个正常人都可以说是一架集传送、接受、储存、加工等机能于一身的、精巧无比的信息处理器。这种以思考为核心的内向型自我传播,构成了一切外向型(人际、组织、大众)传播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它早已成为心理学及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所以至少在形式上被划出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2、人际传播:社会的“粘合剂”人际传播既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这是最常见、最广泛的一种传播方式。人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如美国的社会学者C•库利所言,它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把社会“粘合成形”,其使用的材料是信息。它的规模扩大为二人以上,但下限明确,上限模糊,即只要没有正式的组织参与其中,参加者再多也还是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具体形式很多,根据不同需要作不同分类。通常将人际传播分为面对面和非面对面的传播。面对面的人际传播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双方能直接听到对方的声音,看到对方的动作和表情,所以口语、姿势、服饰等传播信息的符号。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播者角色交换随时进行,双向交流很容易成立。在传播过程中,能根据对方反应随时修正、补充或改变自己发出的信号。所以容易彼此了解对方想要传递的信息,容易消除误会,传播的效果也较明显。非面对面的人际传播通过电话、电报和书记、录影带、录音带等方式进行交流。由于无法观察到对方面部表情和动作。所以说话的语气、声调、书信格式、用词的礼貌对于彼此的沟通就显得更重要了。3、组织传播:目标和管理有关组织的背景知识:大大小小的无数个组织,构成了我们的社会。人是有组织的人,这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流行的命题。1956年,美国社会学家威廉•怀特的《组织的人》,社会上大多数人是有组织的人,因为他们一生中大量时间是在各种组织中度过的。社会学家认为,组织有五个基本要素:共同目标、协作意愿、正式规则、职能分工、信息传播。组织的标志在于目标,组织的实质在于协作。组织成员之所以要协作,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要达到共同的协作,必须建立正式规则和进行职能分工,而这四个要素,只有通过信息传播把它们沟通起来,才能成为动态过程。组织传播的定义及特点组织传播是指组织与其成员及部门、部门与部门、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组织传播的特点:1)传播的时间、对象、方式和渠道,一开始就被组织的结构所限定,2)传播参与者所扮演的角色,由他所处渠道的位置所固定。3)组织传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可控性。通过疏通组织的内外沟通渠道、改善组织的内外关系,以达到提高组织效率、完善组织目标的目的。组织传播的类型1)组织内部传播有两种形式:垂直传播和平行传播。垂直传播有可分为下行传播、上行传播和交叉传播。下行传播是指领导者向被领导者的信息传递,上行传播反之,交叉传播是指同一组织内一个部门的上层成员与另一部门的下层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是由下而上的交叉,也可以是由上而下的交叉,是组织内部联系沟通的主要传递形式。但有时是缺乏效率的。平行传播是指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或同一部门的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传递,一般具有业务协调性质。2)组织外部传播是指组织与社会其他组织或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任何组织都必须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否则无法生存。组织传播组织内部传播组织外部传播垂直传播平行传播下行传播上行传播交叉传播4、大众传播:走向地球村大众传播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分散的公众的一种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特点:1)它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2)它具有组织化的传播机构,由专业人员制作传播符号3)传播的对象是广大而不确定的受众4)密集而大量地传递信息。5、四种传播类型的相互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1)从传播的性质和规模:是否社会传播、规模的大小。2)从传播的手段:是依赖亲身还是大众传播手段。3)从传播的周期:有无规律、传播的频率4)从传播的角色: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是传者还是受者?角色的交换可能性?5)从信息的反馈:信息的流向是单向还是双向的?反馈的容易程度。6)从信息的表达是否规范:大众传播表达的信息最为规范。四种传播类型的相互关系联系:人的自身传播是人类社会传播的基础和本质,它使社会传播从自然传播中分化出来。由于自身传播才产生和积累了社会传播的精神内容,不断促使各种社会传播形式的出现。人际传播是社会传播的最基本的形式,任何其他传播类型都包含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整个传播科学的基石,它直接制约着组织传播,也直接制约着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人类传播的高级形式,总之,四种传播类型各有特殊规律,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第二节传播学的沿革一、传播学的诞生和成长二、传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传播学的诞生和成长(一)传播研究和传播学(二)传播学诞生的条件1、主观条件,经过19世纪产业革命的发展,到了20世纪,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各种新理论和新学说大量涌现。在此背景下,对传播现象的全面把握和科学认识,终于成为可能。2、客观条件,传播媒介发生了革命,传播的作用极端凸现。可能(学科背景)和需要(媒介背景)结合,产生了20世纪众多新学科之一的传播学。其诞生地是美国。(三)美国成为先驱者的理由媒介背景学科背景媒介背景从新闻发展史来了解。最早的报纸,1609年,最早的周报《观察周报》(德国的奥格斯堡);最早的日刊报纸是《莱比锡新闻》(德国莱比锡);但是第一份大众化报纸是《纽约太阳报》诞生在美国。20世纪的美国创立了最早的广播电台。二战以后,建立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和影响,于是对大众媒介的研究,成为美国各界急迫而重大的课题。从美国建国起,报纸以及后来的广播、电视就被纳入政治机制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诚如美国第三届总统杰弗逊所言政治家甚至“宁要报纸,不要政府”。媒介对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以其传播的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构成了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企业服务的媒介本身也变成了企业,创造出丰厚的利润。从社会角度看,媒介给大众带来的利和弊已得到了充分的显露。学科背景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中叶的美国,在诸如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相对自由的氛围及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土,各国、各地区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于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积淀在这里培育出大批新思想、新学科之硕果。其中许多成果与传播学有关,如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三论等,由此奠定了传播学的学科基础。(四)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拉斯韦尔卢因:勒温拉扎斯费尔德霍夫兰施拉姆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l,1907-1997)是传播学的主要创始人.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倡导并亲身实践作为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的内容分析法.卢因(KurtLewin,1890-1947)又译为勒温.创立了著名的“群体动力论研究中心”首创“场论”和“群体动力学”.其核心是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给传播学的启示是:媒介欲对个体施加影响,必须考虑其身后“群体”强大的制约作用.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理论.拉扎斯费尔德(PaulLazarsfeld1901-1976)创建了“两级传播理论”,破除了媒介传播万能的“魔弹论”倡导并确立了作为传播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的实地调查法.霍夫兰(CarlI.Hovland,1912-1961)从心理学切入传播学领域.其研究特色在于从微观层次,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细致的总结.实践控制实验法.施拉姆(WillburLaugSchramm,1907-1988)又译为宣伟伯,传播学的创建者和集大成者.二、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传播学已流传、扩散到世界各国。传播理论多姿多彩,学术流派层出不穷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研究专著大量出版,学术刊物纷纷创办设立传播专业,培养传播人才传播学的发展趋势: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分支化、本土化发展趋势。三、传播学在我国台湾的传播学研究起源于20世纪年代。尽管大陆的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1978年下半年,复旦大学新闻系首先在内部刊物上介绍西方传播学;1979年,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开始研究美国传播学集大成者宣伟伯及其著作《传播学概论》;1980年复旦大学新闻系首先在本科生中开设传播学选修课。这就是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前奏。我国传播学的研究我国传播学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1、引进传播学2、评价和分析3、理论探讨4、应用研究第三节传播学的学科性质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展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的学科特点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
本文标题:第5次信息管理中的信息传播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0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