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题: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戊戌变法课时:第1课时教师姓名学科历史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主任签字组织过程时间分配情况描述二、组织过程:1、组内展示交流活动(15分钟)①详细了解和识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重点掌握和交流技巧,积极准备课上集体展示交流。②组长负责任,开展相应的的理解或识记展示欣赏活动,灵活开展一对一、一对三、一对五或组队组相应的有效活动,自由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注意节奏,主义维持纪律和有效秩序,重点强调识记技巧,可以编成顺口溜、三句半、小品剧等组内尝试演绎,教师巡视随时参与指导。2、集体展示实质性问题,教师参与。(17分钟)①、提前下发给各小组评分标准,教师参与其中评出优胜小组。②、各组演绎目标中1、2中的相关知识。③、目标3中的问题属于稍有难度的实质性问题,小组讨论,抢答(报组报号,补充更正,关键时刻教师补充)并有学生进行点评。三、课堂巩固、展示:(10分钟)1、参看《练案》,自主完成。2、指问展示答案,其他同学报组报号补充更正。3、剩余时间整理笔记或识记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材料概述1、《导学案》:针对目标1、2、通过挖掘教材和结合教参总结出掌握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2、《练案》针对目标一进行有效练习,主要是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分析及清疑预设1、针对目标1、2,实质性问题是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通过学习,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把识记技巧作为课上展示交流的实质问题。2、《练案》中,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识记能力。在答题时,既要掌握时间,又要掌握空间,通过在《导学案》上以解决的实质性问题,不再预设清疑,实施指问式回答,通过报组报号补充更正达成共识。板书设计第7课戊戌变法一、公车上书二、戊戌变法工具仪器小黑板组织过程时间分配情况描述一、精彩导入:(3分钟)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同时也是一部探索史。面对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大肆入侵和疯狂瓜分,中国人民在思索着寻找一条救亡图存之路,在帝国主义的隆隆炮声中,戊戌变法拉开了帷幕课后反思及措施课题: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戊戌变法课时:第2课时教师姓名学科历史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主任签字组织过程时间分配情况描述2、巩固训练(10分钟)下发《练案2》学生先自主完成,再在组内开展相应的合作学习活动3、集体展示《练案2》中实质性问题,教师参与。(5分钟)3组5号读题,每组三号抢答,其他同学补充更正,1组1号点评,教师适时启发点拨或精讲。4、纠错。(所有学生把错题整理到补救本上,没有错题的开始研究下一节的《导学案》(5分钟)5、预习:剩余时间迅速打开导学案,自主或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不计空间与方式。教学目标1、测试戊戌变法内容及历史意义。2、巩固训练上节课知识。3、总结第八课。材料概述本节课涉及到《测案》、《练案2》和《导案》。《测案》内容是考察上节课重点知识;《练案2》巩固和进一步拓展上节课相关知识,针对重点题目进行训练;《导案》老师把重点知识提炼出来,为了更好地巩固每个重点问题后面附几道练习题。分析及清疑预设《测案》是上板测试,均是一般问题,不再预设,有问题实施有效补救。《练案2》中材料分析综合性较强,供上课集体展示交流使用,其它问题都是上节课《导学案》中所提炼出的知识点能够自主解决或合作解决,课上集体展示交流不再涉及;《导学案》上其它问题老师都已提炼出来,只集体展示交流识记技巧。并附上相应的练习题。板书设计复习目标:第7课戊戌变法一、公车上书二、戊戌变法工具仪器小黑板组织过程时间分配情况描述一、组织过程:1、测试(15分钟)2、3号在位上一对一检查背诵,1号对4、5、6号上板进行测试展示,提示遵守考试纪律。1号对4、5、6号的测试内容进行批阅,最后有小组长统计分数,上报老师。课后反思及措施第7课:戊戌变法练案一、单项选择1.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是:A.保国会的成立B.公车上书C.颁布变法法令D.强学会成立2.1895年,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传“中国自强之学”,参加学会的有:①维新派②地主阶级开明人士③洋务派④传教士⑤革命派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3.1898年,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其宗旨不包括A.保国B.保民C.保种D.保教4.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有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B.设立议院C.制定宪法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5.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A.君主专制B.联邦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6.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这行立宪制度C.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7.百日维新的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守旧势力的是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B.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C.裁撤冗员,澄清吏治D.精练陆军,改习洋操8.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是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B.革新了中国政治制度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D.起到了思想解放,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9.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A.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B.促进了思想启蒙C.推动了政治改革运动D.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10.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是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解放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本文标题:第7课戊戌变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2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