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清平磷矿职工安全培训资料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安全生产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证,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大量使用,安全生产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给社会、企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法挽回的损失。现在每年我们国家由于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的人数达到13万人之多,平均每天伤5千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近3千多亿元,每年职业病患病人数达100多万,损失更是无法估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搞好安全工作,应该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确保每个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同时作为企业的员工也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安全工作当中去,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做到对企业负责、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坚决同“三违”做斗争。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把公司建设成为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现代企业而共同奋斗!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规范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行为为宗旨,既是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的教材也是员工平时安全学习的基本资料安全基础知识安全理论基本知识一、安全的概念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损害风险的一种状态。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安全是相对危险而言的,在现实条件下,实现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说的安全是指相对安全。安全工作就是力求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的损失。二、危险危险——是指造成事故的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条件。危险源——是指存在着导致伤害、疾病或财物损失可能性的情况,是可能产生不良结果或有害结果的活动、状况或环境的潜在的或固有的特性。危险度——是指一项活动或一种情况下,各种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量度,是对失败的相对可能性的主观估计。三、事故1、事故的概念:是一种违背意志、失去控制,不希望有的意外事件。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或永久停止下来的事件。2、事故的分类:(1)记录事故:职工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未满一个工作日的事故。(2)未遂事故:已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事件,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3)轻伤事故:轻伤是指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构不成重伤的。(4)重伤事故: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日的失能伤害。(5)死亡事故:根据国家标准又分为四种:A、一般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3人的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10人以下的事故;C、特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0-30人以下的事故;D、特别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达30人以上或者死亡10以上但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性质特别严重的事故;3、按事故伤害原因分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四、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人为错误。包括引起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也包括应该按照安全规程去做,而没有去做的行为。不安全行为反映了事故发生的人的方面原因。不安全行为分下列几类: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等);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和不安全装束。12、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五、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不安全状态反映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方面的原因。包括物、作业环境潜在的危险。不安全状态分下列几类: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有缺陷(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面罩、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六、安全色1、安全色的定义:安全色标是特定的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和标志。它以形象而醒目的信息语言向人们提供表达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安全信息。2、安全色的种类和相应含义:红色:红色很醒目,使人们在心理上会产生兴奋和刺激性,红色光光波较长,不易被尘雾所散射,在较远的地方也容易辨认,即红色的注目性非常高,视认性也很好,所以用其表示危险、禁止和紧急停止的信号。蓝色:蓝色的注目性和视认性虽然都不太好,但与白色相配合使用效果不错,特别是太阳光直射的情况下较明显,因而被选用为指令标志的颜色。黄色:黄色对人眼能产生比红色更高的明度,黄色与黑色组成的条纹是视认性最高的色彩,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被选用为警告色。绿色:绿色的视认性和注目性虽然不高,但绿色是新鲜、年轻、青春的象征,具有和平、永远、生长、安全等心理效应,所以用绿色提示安全信息。七、安全工作的几项原则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谁管生产就必须在管理生产的同时,管好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并负全面责任。2、“三同时”原则: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中,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和使用。这一原则要求生产建设工程项目在投产使用时,必须要有相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之配套使用,使劳动条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3、“四不放过”原则: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安全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责任人未追究责任不放过。要求事故发生后,必须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教育群众,采取对策,处理责任人,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4、“三不伤害”原则:是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5、“四全管理”原则:是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6、“3E”原则:(1)安全技术;(2)安全教育;(3)安全管理。7、“安全三宝”:是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8、“三违”:是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9、“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对于新入厂的员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首先经过公司级、部门级和班组级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不得上岗作业。三级安全教育是安全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一、事故的特征1、危险性:任何事故都会一定程度上给个人、集体和社会带来身体、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的损失和危害,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影响社会的安定。2、意外性:从主观愿望来说,人们都不愿意发生事故,而事故往往发生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点和时刻。3、紧急性:不少事故从发生到结束的速度很快,允许组织和个人作出反应时间很短,这就要求人们平时要研究、了解预防对策和紧急对策,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尽量降低事故的损失。二、事故发展四阶段1、事故的孕育阶段:由事故基础原因所致,如社会历史原因、技术教育原因、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存在缺陷,使其先天潜伏着危险性,潜在危险不一定成为事故,它需要诱发因素。根据事故特点,这一阶段是消灭事故最好时机,可以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2、事故的成长阶段: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再加上管理的失误或缺陷,促使事故隐患的增长,系统危险性增大,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这一阶段事故危险性已有征兆,一旦被激发因素作用,将会发生事故。3、事故的爆发阶段:这一阶段必然会对人或物造成伤害或损失,事故发生已不可挽回,具有意外性和紧急性的特点,事故损失跟偶然因素有关。4、事故的持续阶段:事故造成后果仍然存在的阶段,持续时间越长,所造成的危害就越大,要消除后果,需要花费较大的力量。三、事故构成要素分析1、人要素:人在生产过程忽视和违反安全规程、误操作等不安全行为。2、物要素:设备、仪器、工具、原料、燃料等生产资料不安全状态。3、环境要素: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精神、情绪和生理状况的影响,从而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4、管理要素:由于管理上缺陷或失误,可导致技术设计缺陷、对操作者不良教育、劳动组织不合理、缺乏现场的合理指挥、没有严格有效执行安全标准和规范等。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标准目录班组安全组织标准班组安全教育标准班组安全检查标准班组安全生产标准班组安全制度管理标准班组安全互保、联保标准班组班前会标准班组安全活动标准班组安全组织标准1.班组长是班组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班组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2.班组必须设一名兼职安全员,主要是协助班组长全面开展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员不在时,班组长必须明确代管人员。班组长不在时,安全员有权安排班组有关人员处理与安全有关的工作。3.班组必须设一名兼职的群众安全监督员,其业务受车间工会的领导,主要职责是监督班组长、班组安全员是否按上级要求认真开展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是否遵章守纪,是否按“五同时”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群众安全监督员发现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时,要及时通过各种有效方式逐级反馈。4.班组分散作业时,每摊工作的负责人即为安全负责人。班组安全教育标准1.班组安全教育内容(1)本班组的概况和工作范围,本岗位、工种或其他对应岗位发生过的一些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2)本班组和岗位的作业环境、危险区域、设备状况,消防设备等。(3)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本岗位、工种的作业标准,危险预知,习惯性违章及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保管;所操作的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安全装置、防护设施的性能、特点、作用、和安全使用、维护方法。(5)预防事故的措施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急救知识、报告制度和事故教训举例等。(6)岗位间的工作衔接配合安全注意事项。(7)实际安全操作示范,以老带新,当面认师,分清师徒职责。(8)公司及本单位安全生产动态。2.教育要求(1)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使用前,班组必须组织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考试。(2)新职工、换岗职工上岗前必须经过用人单位的班组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3)对休假7天以上,工伤休假复工人员,已(未)遂事故责任者、违章违纪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4)班组安全教育有效时间不少于8学时,考试80分以上者为及格,不及格者要重新考试,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教育内容,考试分数要记录在班组安全活动台账上,同时要及时传递、反馈三级教育通知单。(5)对受安全教育后考试合格后的人员,班组长或安全员必须检查教育效果,一周以后要重新复查。班组安全检查标准1.班组长要组织班组职工进行班前、班中和交班检查。2.班前检查可结合交班检查进行,对机器设备、安全设施、安全装置、工器具、危险源点、现场环境、人员精神状态、劳保穿戴等进行检查和交接,有问题要交接清楚并记录好。3.班中要对设备动态、危险源点、人员状况等进行检查,重点是安全装置完好情况及设备是否有不正常现象。4.班组所辖区域应根据具体情况,本着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和便于工作的原则,划分责任到每个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5.各岗位在班前要对所管区域、所用设备、使用工具等进行检查确认,包机(车)人要对所包设备进行重点检查确认。6.长期闲置不用的设备,使用前应全面检查,经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7.班组长或安全员要认真检查各岗位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检查各岗位查出的问题的整改及上报、记录情况,以及不能及时整改是否采取有效的临时安全防护措施。班组安全生产标准1.班组内的机器设备、工具、车辆及工作现场等必须做到无隐患,安全防护装置,设施齐全可靠,严禁设备带病作业。
本文标题:职工安全培训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2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