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9章_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的,其运用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三类。★定义: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和一般利率水平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根本特点:针对总量进行调节,又称数量工具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涵义★涵义: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就目前来看,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优点:它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局限性:其一,对经济的振动太大。其二,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四)金融创新对准备金政策效率的影响•融资证券化•降低了实际提缴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率的弹性增强(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及其世界范围内的降低趋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适时调整,是该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我国在1984年开始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降低了它们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我国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有息的。美国准备金制度的主要特点为:1)准备金不付息:对超额准备和结算账户付息。2)准备金构成宽泛: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3)分段计提和起征豁免:存款未达到一定数量时,其准备率为零,超过这个规模才需缴纳准备金。这种规模每年调整,它反映银行系统的发展。1984年的准备金资料负债种类准备金率波动范围所有负债的0—220万0…交易账户的0—2890万2890万以上31238—14个人的定期和储蓄存款非个人的同类存款期限短于1.5年1.5年和1.5年以上者03000—9对外国银行的净负债3联储相机决定随后,美联储采取措施降低准备率,1990年十二月以来,对非个人的定期存款的准备率由3%降至零。1992年四月交易账户准备率由12%降至10%。1994年,400万以下的负债不要交准备金。2000年,5190万以下的交易账户只要交3%准备金,超过这个规模要交10%的准备金。美国准备率的降低反映美国商业银行的自律谨慎作风的加强和货币银行制度的完善。4)对不同银行计提不同的准备金:小银行的准备金比例相对要低。5)准备金可以追加:货币控制法授权联储委员会在非常时期,为贯彻货币政策的需要,可以对交易账户征收高达4%的补充准备金。与一般准备金不同,这种补充准备金可以获得利息。此外,该法还授权联储委员会征求国会意见后,对180天的普通债券征收准备金,这种准备金还可以运用于其它负债。6)准备金可以结转提前:为了满足银行缴纳准备的适当弹性,联储要求银行保持两周准备的平均余额,而不是要求每天有个特定的数量。联储也提供在某种限制中的准备金结转,超过4%的准备和结算账户可以用于满足下一个时期的准备需求;这个时期4%的准备不足可以用下个时期超额准备来弥补,超过这个结转率的准备不足要征收高于再贴现率2%的罚息。7)按照平均余额计提准备金:中国准备金制度的特点:1)一刀切的准备金率:由40%的高位下跌至13%准备金率加8%备付金率,6%准备金率加5—7%备付金率,然后两金合一6%,2004宏观调控,又使其回升到8%,目前约为20%。2)准备金构成狭窄:仅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3)没有起征豁免:4)对准备金支付利息:不符合中央银行存款不付利息的国际惯例。二、再贴现政策(一)再贴现政策的主要内容★涵义: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一般包括:一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二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三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的操作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金融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的需要,不定期公布再贴现优先支持的行业、企业和产品目录。★中国人民银行对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操作效果实行量化考核。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央行对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利率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利率个人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993-5-157.567.5699.369.181993-7-119.189.1810.6210.9810.981995-1-19.189.1810.8910.9810.981995-7-19.189.1811.1612.0610.981996-5-18.828.8210.9810.989.181996-8-238.287.9210.6210.087.471997-10-237.567.029.368.645.671998-3-215.227.927.925.221998-7-13.515.676.934.771998-12-73.245.136.393.781999-6-102.073.785.852.252001-9-115.311.982002-2-211.893.242003-12-201.622004-3-253.872004-10-295.582.25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单位:%调整时间对金融机构贷款再贴现1年6个月以内3个月以内20天以内1996.05.0110.9810.1710.089**1996.08.2310.6210.179.729**1997.10.239.369.098.828.55**1998.03.217.927.026.846.396.031998.07.015.675.585.495.224.321998.12.075.135.044.864.593.961999.06.103.783.693.513.242.162001.09.112.972002.02.213.243.152.972.72.972004.03.253.873.783.63.333.24注:**按同档次中央银行贷款利率下浮5~10%。(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3.再贴现率的升降可影响公众预期。4.防止金融恐慌。(三)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优点: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局限性:其一,调整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其二,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其三,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一)公开市场业务的内涵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卖出或买进二级市场债券,用以调控信用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二)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利率结构•包括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利率与期限的关系有三种类型:•(1)水平型——说明利率与期限没有关系;•(2)渐升型——说明利率是期限的增函数,期限越长,利率越高,期限越短,利率越低。•(3)渐降型——说明利率是期限的减函数,期限越长,利率越低,期限越短,利率越高。•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等于相同期限的市场即期利率三影响利率和汇率的途径•利率:–公布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利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汇率–基础货币投放量–公开市场操作中形成的利率水平(四)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比较•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债券•1981年,我国恢复了国债发行;1987年,批准金融机构办理柜台交易使得国债二级市场出现;1990年,我国集中性撮合成交的国债交易市场出现;1994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首次发行。•今年截至6月10日,发行国债6198.1亿元,金融债10984.5亿元,企业债2926.9亿元,公司债813.5亿元,中期票据3455.66亿元,短期融资券4707.37亿元,以及可转债等其他类债券共计29181.33亿元。•这一万多亿规模的金融债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政策性银行债9314亿元,商业银行债1456.5亿元,商业银行次级债券124亿元,保险公司债90亿元。•2012年5月末,5.9万亿元存量政策性金融债中,有将近4.8万亿元被商业银行持有,占据了商业银行总共持有的10万亿元债券的近一半。•国债由财政部、央票由人民银行发行•企业债由发改委核准发行与监管,•公司债则由证监会审批发行与监管。•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与管理,•从发行与交易场所来看,我国形成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交易所市场为辅的相互隔绝的债券市场。(五)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应和优点•政策效应•优点:–1.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灵活精巧的进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3.告示效应不明显,具有较高的操作弹性1.缺乏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其对公众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差。2.各种市场因素的变动可能减轻或抵消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力。3.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公开市场业务局限性公开市场操作可以按照联储意图,将基础货币供给定在任何一个水平上;它没有不确定的效应,可以经常随时逆向操作。弗里德曼甚至认为应该放弃其它货币政策工具,让公开市场操作单独发挥作用,否则就是,试图给射手两支枪,期望提高他射击的准头。公开市场操作的局限在于需要有庞大、成熟的二级国债市场;公开市场操作在经济活动中传导波缓慢。二十年来,发达国家的基础货币需求下降非常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自80年代以来,10个发达国家基础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了60%,货币乘数扩大了一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占GDP的比重下降了一半,商业银行结算对基础货币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同时,国债可以像基础货币一样用作即时支付,因为电子经纪人系统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随时找到所需的对应方,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国债的流动性,商业银行账户国债余额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准备金余额。73年美国商业银行国债余额和准备金余额分别为910亿和380亿,略微大于2:1。到了98年此二者分别达到7900亿和650亿,其比例为12:1。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和效果是以公众对基础货币的需求为基本前提的,随着电子货币的发展,公众对基础货币的需求下降,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将随之递减,货币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了,所以1999年末瑞士银行放弃了执行二十年之久的控制中央银行货币或货币基数的政策,2000年7月,美联储在25年以来第一次在向国会报告时没有提及未来的货币增长率目标。许多选择控制货币量的中央银行都意识到货币需求的高度不稳定,货币增长率不再是预告通胀的适当指标。1996年央行开始启动债券公开市场业务。1996年进行了51次交易,全年回购交易量仅为43亿元。由于上述原因,1997年中央银行停止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1998年5月全年共进行了36次交易,累计交易量达1761亿元。1999年累计交易量为1907亿元,占基础货币供给51.8%。2000年公开市场操作成交达到1500多亿,2001年超过4万亿,2002年剧增至10万亿我国的公开市场操作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局限•1、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和交易规模还远远不能适应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要求。当前,我国的国债发行陷入了低的国债负担率与
本文标题:第9章_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3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