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一册复习提纲题目配彩色地图版A4方便打印版
第一册地理复习提纲A4方便打印版(建议正反面打印)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2、人们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过程大致如下:直观感受天如大锅,地如棋盘—拟想推测如月圆形—理论证明麦哲伦航海—确凿证据卫星照片3、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4、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5、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0度经线在东半球,180度经线在西半球。6、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7、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也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8、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9、重要的经线:0度180度西经20度东经160度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0度60度10、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组成的网叫经纬网,作用是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其次还有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各地的时差以及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4、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也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度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空间指向不变。所以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5、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是3个月。一年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各有15天。最重要的节气是二分和二至。6、夏至日是每年的6月22日左右,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7、冬至日是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太阳光线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时间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8、春分和秋分日分别是3月21日和9月23左右,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9、五带的划分是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的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10、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一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11、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也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北和最南界线。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12、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界线。北极圈是北半球出现极昼极夜的最南界线,南极圈是南半球出现极昼极夜的北界线。13、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地图三要素一般指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没有单位一般是厘米,厘米尽量换算成千米或者米计算。3、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地图上一般采用数字式和线段式。4、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5、图例是表示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的符号,为图例做说明的文字和数字就是注记,注记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书写。6、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有三种方法:一般方法、指向标判断法、经纬网判断法。7、在地图上,一般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及对应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偏方向。8、指向标判断法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一般是北,然后对应判断其它方向。9、经纬网判断法:没有特殊说明,一般经线所指示的上方是北,经线所指示的下方是南.纬线的对应的左则是西,右侧就是东。10、书写经纬度注意:纬度一般在前,经度一般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11、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0度经线以东是东经,0度经线以西是西经.180度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12、向北度数越来越大是北纬,向南度数越来越大是南纬。向东度数越来越大是东经,向西度数越来越大是西经.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2、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一般用负数表示。3、我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一般要判断的主要地形:山顶和盆地山脊和山谷鞍部和陡崖陡坡和缓坡4、(1)山顶是闭和曲线,越往里高度越高。盆地是闭和曲线,越往里高度越低。(2)山脊的等高线往山底的低处突出。山谷的等高线往山顶的高处突出。(3)鞍部是两个山顶低平的地方。陡崖是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4)等高线稀疏是缓坡,等高线密集是陡坡。5、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山地、褐色代表很高的山地和高原。6、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剖面线一般选在在经过两个山顶和鞍部的地方。7、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8、地图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人文地图。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图、人文地图一般分政区图、交通图、工业图等。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七大洲四大洋1、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地球实际上是个“水球”。2、人们现在为什么叫地球,一是人们生活在陆地上,二是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过去对海洋的认识不足。3、如果划分一个陆半球和水半球,即使在陆半球陆地的面积也不会超过48%。4、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世界上有五块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5、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世界上有七大洲。6、大陆伸进海洋的部分叫岛屿,世界最大的半岛是亚洲的阿拉伯半岛。7、地球上广大的水域成为大洋,划分为四大洋。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8、大洋的边缘部分叫海,如阿拉伯海,中国的南海。9、连接两片水域的狭窄水道叫海峡。海峡一般是海上交通要道,比如马六甲海峡,中国的台湾海峡。10、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11、(1)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四个: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但赤道穿过的大陆只有两个: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2)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北美洲和南美洲。(3)主要在北半球的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主要在南半球的大洋洲、南美洲。(4)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只有南极洲,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只有欧洲。(5)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个大洋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洲包围。它们的纬度都最高最寒冷,跨经度最广。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变迁1、引起沧海桑田地球表面变化的力量主要有:地壳运动(扩张和挤压)、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2、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人是德国的魏格纳。用他的理论能解释很多特殊的地理现象。3、板块运动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后来形成的,把地球的表面划分成了六大板块,其中最大的板块是亚欧板块,主要是大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容易出现地震、火山和断裂下陷等。4、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和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同时形成了两大山系:东半球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西半球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5、在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为什么分布着不能长途迁徙的海牛和鸵鸟?根据大陆漂移假说,南美洲和非洲过去有可能连接在一起,以后漂移分离中间形成了大西洋。6、寒冷的南极洲地下为什么会埋藏着大量的煤炭?根据大陆漂移假说,南极洲过去有可能在南温带或者热带,有生长森林和形成煤炭的条件,以后漂移到南极地区的。7、红海为什么会扩大,地中海为什么会消失?根据板块运动学说,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扩张,红海会变大;而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挤压,地中海会变小甚至消失。8、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不断抬高?根据板块运动学说,印度洋和亚欧板块挤压抬升喜马拉雅地区由海洋变成了陆地和高山。9、日本为什么成为世界地震最多的国家?因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10、中国为什么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因为中国东部地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西部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11、莱芜为什么有燕子石化石?根据板块运动学说,莱芜是由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抬升由海洋变成了陆地。第三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如夜来风雨声描述的就是昨夜的天气。2、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如我们莱芜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4、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厚,降水的可能越大。5、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大小强弱。6、我们收听天气预报的途径很多:电视天气预报、手机天气短信、电话121、QQ聊天天气提示、中国气象在线服务等等。7、空气质量的优劣用污染指数表示,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一般分为五个级别,对应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8、大气污染的原因:(1)工业废气的超标排放。(2)农村燃烧煤炭和秸秆等。(3)城市汽车尾气排放等。9、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1)控制工业废气排放标准,严谨超标排放。(2)农村使用洁净能源沼气。(3)少开私家车等减少城市废气排放。(4)多植树种草,吸收大气灰尘和有害气体。10、人们锻炼是早晨好还是晚上好?根据居住地区的情况,花草树木较多的对方晚上好,空气新鲜;车辆较多的地方早晨好,空气干净。11、农村秸秆燃烧的危害:(1)烟雾过大影响交通安全。(2)污染空气。(3)容易引起火灾。12、农村秸秆的合适处理方法:(1)利用秸秆生物发电。(2)粉碎还田当做有机肥料。(3)建立沼气池变为洁净沼气能源。第三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分布和变化1、大气的温度叫气温,气温的单位是摄氏度,一般用气温计和百叶箱测量,百叶箱距离地面一般1.5米,一般记录四次。2、气温的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3、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4、一个地方每天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叫气温日较差。5、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6、世界气温的空间分布三大规律是:(1)世界气温从赤道低纬度向极地高纬度递减,受纬度影响。(2)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7、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和密集的原因:北半球海陆交错分布,地形地势复杂。南半球海陆分布单一,地形单一。8、南半球0摄氏度等温线最平行于纬线。9、气温曲线图的画法五步骤:第一画出横轴和竖轴,第二标上时间和气温刻度,第三根据数据描点,第四用圆滑的曲线连接,第五根据完成的气温分布图分析特征。热带北温带
本文标题:第一册复习提纲题目配彩色地图版A4方便打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3885 .html